特38 金鱼
发行资料:
编 号 特38
版 别 影写版(背部刷胶)
名 称 金鱼
全套枚数 12
发行日期 1960年6月1日发行
全套面值 96分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182)-(189),(191)-(193)孙传哲设计,(190) 刘硕仁设计.
雕 刻 者 (164)(175)孔绍惠雕刻,(165)(167)(172)孙鸿年雕刻,(166)(171)(174)唐霖坤雕刻,(168)(169)(173)高品璋雕刻,(170)孔绍惠,唐霖坤,孙鸿年雕刻。
整版枚数 50(5x10)
票幅规格 41毫米x31毫米
图幅规格 36毫米x25.5毫米
齿孔度数 11x11.5
发行量 400万
发行背景: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野生鲫鱼成为今天美丽多彩的金鱼,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唐朝至德年间,因为受佛教戒杀生的影响,“放生”的风俗极为盛行。宋朝就有了放生红、黄色野生鲫鱼的记载。由于红、黄色野生鲫鱼在自然界里很少见,因此常常被人们作为放生对象放于“放生池”内,得到了人为的保护,使这种鱼从野生进入半家化时期。宋高宗因金兵入侵被迫迁都杭州后,大兴土木,并派人四处捕捞金银鱼,饲养与御花园内的人造鱼池里。这些鱼需要的生活条件都由人工进行控制,成为完全家化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养鱼的行业,称之为“鱼儿活”。专门从事养鱼的人,掌握了繁殖和饲养金鱼的技术,并注意选择保留各种奇形怪状、色彩艳丽的变异类型,开始出现了金黄、银白、黑白花纹等许多新的类型,和野生鲫鱼有了较大的区别。1546年,火鱼(鲜红色金鱼)出现后,金鱼完全盆养。1549年,金鱼史记载了许多各地用盆、缸养鱼的事例。1579年,“盆鱼”的专门名词出现。盆养金鱼规模可大可小,观察方便,不仅养玩金鱼逐渐大众化,而且金鱼爱好者对一些变异类型能进行充分辨认和选择,出现了更多的体形渐奇、颜色各异的新品种,如五花、双尾、双臂、长鳍、凸眼、短身等,和现代金鱼遗传习性的了解和饲养技术的提高,一经开始利用亲代金鱼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人工配鱼,因此,在1846-1925年间,创造出了一些人们喜爱的金鱼新品种,如墨龙睛、狮子头、望天眼、鹅头、绒球鱼、蓝鱼、水晶眼、紫鱼、翻鳃、珍珠鳞等十多个品种,大部分品种和现代金鱼基本相同。普通的鲫鱼能够变成金鱼,是因为普通鲫鱼的鳞片呈银灰色,鳞片中含有黑色素、桔红色素和一种微蓝色的反光质,因受外界刺激,黑色素逐渐消失,而桔红色素慢慢增加,鳞片便变为桔红色。故刺激不同,促使鳞片和皮肤中的某种色素稀疏或稠密,或几种色素互相掺杂,形成新的色彩,具有大小不同的斑点或条纹等。鱼类色素细胞内还有一种叫鸟粪素的“银光”细胞,它和色素混合后,能使鱼的皮肤闪闪发光,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而且,水质和食物中含有某种金属元素,还能与金鱼皮肤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成不同的色素。金鱼体型的变化,主要因为从江河迁入缸、盆环境中,活动范围变小,用不着自己寻找食物,不必担心敌害的袭击,不进行快速游泳,于是细长侧扁的身体逐渐变得粗短。有的因长期饲养在光线略弱的地方,看东西必然要用力,两眼便逐渐突出。人们在饲养过程中专门选择与众不同的个体进行精心培育。并互相杂交,便能出现更加稀奇的个体,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金鱼的品种便达到了妙态多姿。鱼为什么有鳞呢?鳞是鱼的盔甲。大多数鱼全身除了头和鳍外都披满了鳞,组成一个防护层,把鱼体跟充满周围水中的微生物隔开,使鱼体不受侵袭和病害感染。另外,鳞还有“隐身”的作用。鳞还可以帮助鱼游动时减少鱼体与水的摩擦力。各种鱼的鳞有各种特色,生物学家从鱼的天敌肚子里拣出来的鱼鳞,能鉴别出被吞噬的是什么鱼。鱼鳞上还像树干那样有年轮,每轮代表度过了一个其后寒冷、食物短缺、生长缓慢的冬天。生物学家能从计数年轮断定鱼的年龄。中国的金鱼由三个大系脉传下:(一)龙睛鱼系,凸眼睛,有背鳍和其他鳍,鳍条比较长,有各种颜色;(二)丹凤鱼系,小眼睛,有背鳍,多数尾鳍比较长,少数如珍珠鱼的尾鳍,开始时比较短,但慢慢变长了;(三)蛋形鱼系,小眼睛,没有背鳍,尾鳍有短有长,据史料记载,目前世界各国饲养的金鱼,开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渐渐传出的。
发行资料:
编 号 特38
版 别 影写版(背部刷胶)
名 称 金鱼
全套枚数 12
发行日期 1960年6月1日发行
全套面值 96分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182)-(189),(191)-(193)孙传哲设计,(190) 刘硕仁设计.
雕 刻 者 (164)(175)孔绍惠雕刻,(165)(167)(172)孙鸿年雕刻,(166)(171)(174)唐霖坤雕刻,(168)(169)(173)高品璋雕刻,(170)孔绍惠,唐霖坤,孙鸿年雕刻。
整版枚数 50(5x10)
票幅规格 41毫米x31毫米
图幅规格 36毫米x25.5毫米
齿孔度数 11x11.5
发行量 400万
发行背景: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野生鲫鱼成为今天美丽多彩的金鱼,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唐朝至德年间,因为受佛教戒杀生的影响,“放生”的风俗极为盛行。宋朝就有了放生红、黄色野生鲫鱼的记载。由于红、黄色野生鲫鱼在自然界里很少见,因此常常被人们作为放生对象放于“放生池”内,得到了人为的保护,使这种鱼从野生进入半家化时期。宋高宗因金兵入侵被迫迁都杭州后,大兴土木,并派人四处捕捞金银鱼,饲养与御花园内的人造鱼池里。这些鱼需要的生活条件都由人工进行控制,成为完全家化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养鱼的行业,称之为“鱼儿活”。专门从事养鱼的人,掌握了繁殖和饲养金鱼的技术,并注意选择保留各种奇形怪状、色彩艳丽的变异类型,开始出现了金黄、银白、黑白花纹等许多新的类型,和野生鲫鱼有了较大的区别。1546年,火鱼(鲜红色金鱼)出现后,金鱼完全盆养。1549年,金鱼史记载了许多各地用盆、缸养鱼的事例。1579年,“盆鱼”的专门名词出现。盆养金鱼规模可大可小,观察方便,不仅养玩金鱼逐渐大众化,而且金鱼爱好者对一些变异类型能进行充分辨认和选择,出现了更多的体形渐奇、颜色各异的新品种,如五花、双尾、双臂、长鳍、凸眼、短身等,和现代金鱼遗传习性的了解和饲养技术的提高,一经开始利用亲代金鱼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人工配鱼,因此,在1846-1925年间,创造出了一些人们喜爱的金鱼新品种,如墨龙睛、狮子头、望天眼、鹅头、绒球鱼、蓝鱼、水晶眼、紫鱼、翻鳃、珍珠鳞等十多个品种,大部分品种和现代金鱼基本相同。普通的鲫鱼能够变成金鱼,是因为普通鲫鱼的鳞片呈银灰色,鳞片中含有黑色素、桔红色素和一种微蓝色的反光质,因受外界刺激,黑色素逐渐消失,而桔红色素慢慢增加,鳞片便变为桔红色。故刺激不同,促使鳞片和皮肤中的某种色素稀疏或稠密,或几种色素互相掺杂,形成新的色彩,具有大小不同的斑点或条纹等。鱼类色素细胞内还有一种叫鸟粪素的“银光”细胞,它和色素混合后,能使鱼的皮肤闪闪发光,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而且,水质和食物中含有某种金属元素,还能与金鱼皮肤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成不同的色素。金鱼体型的变化,主要因为从江河迁入缸、盆环境中,活动范围变小,用不着自己寻找食物,不必担心敌害的袭击,不进行快速游泳,于是细长侧扁的身体逐渐变得粗短。有的因长期饲养在光线略弱的地方,看东西必然要用力,两眼便逐渐突出。人们在饲养过程中专门选择与众不同的个体进行精心培育。并互相杂交,便能出现更加稀奇的个体,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金鱼的品种便达到了妙态多姿。鱼为什么有鳞呢?鳞是鱼的盔甲。大多数鱼全身除了头和鳍外都披满了鳞,组成一个防护层,把鱼体跟充满周围水中的微生物隔开,使鱼体不受侵袭和病害感染。另外,鳞还有“隐身”的作用。鳞还可以帮助鱼游动时减少鱼体与水的摩擦力。各种鱼的鳞有各种特色,生物学家从鱼的天敌肚子里拣出来的鱼鳞,能鉴别出被吞噬的是什么鱼。鱼鳞上还像树干那样有年轮,每轮代表度过了一个其后寒冷、食物短缺、生长缓慢的冬天。生物学家能从计数年轮断定鱼的年龄。中国的金鱼由三个大系脉传下:(一)龙睛鱼系,凸眼睛,有背鳍和其他鳍,鳍条比较长,有各种颜色;(二)丹凤鱼系,小眼睛,有背鳍,多数尾鳍比较长,少数如珍珠鱼的尾鳍,开始时比较短,但慢慢变长了;(三)蛋形鱼系,小眼睛,没有背鳍,尾鳍有短有长,据史料记载,目前世界各国饲养的金鱼,开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渐渐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