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吧 关注:7,165贴子:557,121
  • 33回复贴,共1

希望媒体和舆论不要把林森浩往死刑的悬崖上推,刀下留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林森浩没有前科且非主观故意杀人,属于过失杀人,死刑是太重了。如果出于维稳的需要,以前的药家鑫就是死在舆论的推波助澜里,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黄也有责任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国家培养十几年不容易,希望社会环境宽容给林森浩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做人吧!


1楼2014-02-20 20:30回复
    支持楼主。
    同时,我也要在这里公开请求黄洋的父亲、母亲、外婆、爷爷及其它亲友,请求您们宽恕林森浩。
    您们一定也看到了,林森浩对他的父母说“请忘记我”,证明他的心已经死了,不用处以极刑就已经死了,他的爸爸妈妈的心也会很痛、很痛。现在,只有您们还有机会和权力,用一颗最善良的心,给他一点点光亮,一点点温暖,让他起死回生,这是他唯一的希望。
    古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可真有机会和权力救人于临死的一刻能有多少?有些人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权力,我也永远都不希望以这件事情的方式得到这个机会。但是,当这个机会和权力来到的时候,请求您们,利用这个机会和你们的权力,放生一条生命吧,请求您们。
    我仅仅是一个路过的人,因为关注才来到这里,无论我心中存有多少疑问,在这时候,我都放弃了,只想请求你们的宽恕,请连同我对案件的质疑对你们造成的伤害都一同宽恕。
    现在心如死灰的林森浩,他的生命曾经与黄洋相伴,一定曾在清苦、艰难的医学生涯中彼此温暖对方。在发生这次不幸之前,他们都曾那么优秀、那么善良、那么单纯。我能从黄洋的身上感受到,他得到了来自父母情意绵绵的温暖、无尽的疼爱,虽然家境贫寒,却形成了阳光、开朗、风趣的个性。而在林森浩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似乎缺乏幸福感,家庭经济困难、所见世面不多、接触社会太少、父亲严肃有余温柔不足,使他显得孤僻、内向、不善言辞、上进心强却又自卑。但我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从林森浩的微博中甚至还能看到他曾流露过对黄洋的钦佩,即使在庭审中,林森浩也仍然口口声声地称呼“我的同学黄洋”“俊琦”。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也是造成他陷入犯罪深渊的原因,虽然这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足以减轻他的罪责,但从一心赴死的林森浩身上,能看到他在全心全意的忏悔、彻底地担当责任,这证明他本性并非大奸大恶。
    我深深地痛惜黄洋,我也同样痛惜林森浩,这种痛惜甚至与对与错、罪与罚都没有关系,它是出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痛惜,出于深知生与养的不易。假如凶手的死可以换回黄洋的生,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判凶手死刑。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悔恨,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时光倒流,无论多么悲惨的事情都不可能重头再来以求得纠正。
    请宽恕他吧,这是生命对生命的痛惜,是至高无上的大慈大悲。您们的宽恕,一定会被林森浩的亲人感念终生,也会让其它善良的人永远、永远记在心中,并流传下去,就像那个千里迢迢从海外赶来为被告人请求法庭宽恕的人一样,真正善良的人们,会将这个故事记住并讲述给下一代听,也会在心里面一次次地赞美、感叹这样的慈悲。林森浩缺的是爱,假如您们施与他一点点的爱,就能让他回魂人间,他的心会被您们点亮。
    宽恕他吧,请求您们。


    3楼2014-02-20 22:58
    收起回复
      2025-05-16 13:20:36
      广告
      现在中国的法律更像是被媒体和舆论操纵。感觉中国的法院是由媒体和舆论开设的,由媒体和舆论说的算


      4楼2014-02-20 23:26
      收起回复
        还是希望法律能够公正,而不是由舆论说了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1 00:20
        回复
          黄也有责任?导致自己惨死?有什么责任?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2-21 11:42
          收起回复
            我靠,上面这些人真了不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21 12:34
            回复
              顶大宁河说的!


              9楼2014-02-21 12:37
              回复
                象这种社会影响度极高的事件,法检两院一审已经把功课做足了,说白了一审就是终审,想要改变审判结果比登天都难!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2-21 13:50
                回复
                  2025-05-16 13:14:36
                  广告
                  希望法院不要再让一个人才死亡,不要受舆论影响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2-21 17:09
                  回复
                    http://news.sina.com.cn/o/2014-02-21/000729523064.shtml
                    林森浩不应该被“恶魔化”2014年02月21日00:07 红网 微博 我有话说(17人参与)
                      2月19日,"复旦投毒案"被告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宣判前,林森浩接受了媒体专访。随后有记者评论林森浩接受采访时的态度称,“林从头到尾都很冷静……冷静的背后是冷酷。”
                      其实,类似“冷静”这样的性格修饰词,我们还很难辨别其到底属于褒义或是贬义,也许只有放在不同的情境,或者适用在不同个体的时候,我们才会在主观上做出某种有倾向性的判断。
                      就像林森浩,如果他不是复旦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在审判前坐在镜头前接受媒体的采访,而是在手术室里救死扶伤,也许这种冷静的态度永远不会与“冷酷”这种纯贬义的词语联系起来,甚至这种冷静还会得到人们的欣赏,因为这正是职业医生所要求具备的心理质素。
                      那么,回头来看媒体对林森浩所下的判断和评论,既然林森浩接受过长时间的职业医生的专业训练,所以林森浩在任何情境下保持冷静的态度都是不足为怪的,相信这种专业训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融入到林森浩的性格,当然也包括他面对镜头时的态度和表现。
                      因此,值得指出的问题是,记者在做报道和评论时,将林森浩性格里的“冷静”与“冷酷”划等号也就有待商榷,更可能是极不合适的。如果完整看完对林森浩的专访,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是林森浩在镜头前的表现,虽然他语气平静,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感觉到林森浩对所作所为和内在性格的悔意,他展现的也并非是毫无悔意的令人发指的恶魔形象。
                      当然,确实很难期待记者或公众对亲手毁灭无辜生命的林森浩再抱有更多的同情,我们也见惯了类似林森浩这样的“坏人”在镜头前痛哭流涕、大彻大悟的场景,只不过这次的林森浩,却没有表现出记者和公众期待“坏人”们应该在镜头前“有所悔改”的公众形象。
                      而事实是,即便是林森浩接受采访时没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以示悔改,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其毫无悔意,因为我们在他的话语中解读到的信息是,他同样也很痛苦,他也很后悔,他也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刑罚将是何等残酷。
                      如果因为林森浩在镜头前表现得冷静、平静,便将他与杀人不眨眼的、冷酷的、漠视生命的嗜血者联系在一起,显然对林森浩及其亲友也是极为不公的,何况林森浩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尤其是对其家人来说,他们也不会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是冷血的杀手。
                      所以,媒体、公众给林森浩打上“冷酷”、“漠视生命”这些的标签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很好地彰显嫉恶如仇的同情心和向善的力连相反却在伤害着林森浩以及与其相关无辜者的情感,更甚地说,这也不是在抵消社会的戾气,而是在帮助树立仇恨,是在宣泄关于人性恶的负能量。
                      文/余燕明


                    12楼2014-02-21 19:48
                    回复
                      好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2-12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