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手机定制平台”能找到活路吗?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人都成了“手机控”,这样的态势必将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作为手机的亲密伴侣,很多消费者都热衷于购买手机壳,而且经常变换不同的款式,围绕手机的周边行业越来越火爆。然而,即便在周边行业已经饱和乃至过剩的情况下,竟有手机厂商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有人说,“因手机而生”的手机美容这个行当,可能也要“因手机而死”了!因为手机厂商自身已经开始了做手机美容的步伐,实力强大的商家通过扩张产业压死无名小卒,简直是分分钟的事。
但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无非是杞人忧天而已。
近日刚刚发布的小虫定制手机,主打的就是这样一个领域。据发布会透露,小虫定制手机致力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出不同的手机外观,无论是材质还是图案,都能够“一对一”设计及定制,让每个人的手机都具有唯一性。其中还特别强调,小虫定制手机可以让手机用户彻底告别臃肿的手机壳,如果用户想换换形象,直接给手机换个机身背壳就可以了,丝毫也不影响手机原先的轻薄手感。
仔细想想,这样的模式是不是还感觉特别熟悉?是的,其实手机美容店可不仅仅是个换外壳的地方,机身背壳也是可以直接换的。对了,定制服务的话,只要加点钱好像也可以在手机美容店实现。
如果说小虫手机定制平台与一般意义上的手机美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只是其设计团队相对比较强大而已。据称,小虫手机定制平台背后的设计团队达上百人,领衔设计者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师巫永坚。
可是,一个手机壳的定制需求,竟然已经膨胀到需要巫永坚这样的设计大师动劳的地步了吗?小虫定制的逻辑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把人说服。
如今,无论是大厂商、小厂商乃至“山寨”厂商,都盯着规模庞大的手机美容市场,但涉足这一领域的手机厂商还极为个别。比如小米很早就推出了可替换的机身背壳以及手机外壳,不过一般只有少数几种颜色,今年的iPhone5C也是五种颜色的可替换彩壳,魅族、摩托罗拉等手机品牌都是类似的风格。意在让手机与众不同的初衷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品牌手机依然是“千机一面”的状态。
在手机行业已经面临同质化竞争的状态下,个性定制确实是一个突破点,小虫定制走了一条乱中求胜的路。但手机厂商提供定制服务必定带来成本的增加,消费者是否愿意负担额外的定制成本?厂商定制成本是否会比街头手机美容店更高?消费者凭什么抛弃廉价的市井小摊而选择高价的小虫定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小虫定制手机的路注定极不平坦。
对小虫来说更荆棘的是,现在的手机壳也已经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了。拥有电子名片功能的二维码“云壳”,可以作为手机“第二块屏幕”的带芯片手机壳,能够自动切换图案的智能手机壳……这些看似神奇的设想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无论是软质、硬质手机壳,还是普通的可替换机身背壳,都将被智能化手机壳所替代。届时“小虫定制”还能跟上时代步伐吗?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人都成了“手机控”,这样的态势必将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作为手机的亲密伴侣,很多消费者都热衷于购买手机壳,而且经常变换不同的款式,围绕手机的周边行业越来越火爆。然而,即便在周边行业已经饱和乃至过剩的情况下,竟有手机厂商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有人说,“因手机而生”的手机美容这个行当,可能也要“因手机而死”了!因为手机厂商自身已经开始了做手机美容的步伐,实力强大的商家通过扩张产业压死无名小卒,简直是分分钟的事。
但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无非是杞人忧天而已。
近日刚刚发布的小虫定制手机,主打的就是这样一个领域。据发布会透露,小虫定制手机致力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出不同的手机外观,无论是材质还是图案,都能够“一对一”设计及定制,让每个人的手机都具有唯一性。其中还特别强调,小虫定制手机可以让手机用户彻底告别臃肿的手机壳,如果用户想换换形象,直接给手机换个机身背壳就可以了,丝毫也不影响手机原先的轻薄手感。
仔细想想,这样的模式是不是还感觉特别熟悉?是的,其实手机美容店可不仅仅是个换外壳的地方,机身背壳也是可以直接换的。对了,定制服务的话,只要加点钱好像也可以在手机美容店实现。
如果说小虫手机定制平台与一般意义上的手机美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只是其设计团队相对比较强大而已。据称,小虫手机定制平台背后的设计团队达上百人,领衔设计者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师巫永坚。
可是,一个手机壳的定制需求,竟然已经膨胀到需要巫永坚这样的设计大师动劳的地步了吗?小虫定制的逻辑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把人说服。
如今,无论是大厂商、小厂商乃至“山寨”厂商,都盯着规模庞大的手机美容市场,但涉足这一领域的手机厂商还极为个别。比如小米很早就推出了可替换的机身背壳以及手机外壳,不过一般只有少数几种颜色,今年的iPhone5C也是五种颜色的可替换彩壳,魅族、摩托罗拉等手机品牌都是类似的风格。意在让手机与众不同的初衷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品牌手机依然是“千机一面”的状态。
在手机行业已经面临同质化竞争的状态下,个性定制确实是一个突破点,小虫定制走了一条乱中求胜的路。但手机厂商提供定制服务必定带来成本的增加,消费者是否愿意负担额外的定制成本?厂商定制成本是否会比街头手机美容店更高?消费者凭什么抛弃廉价的市井小摊而选择高价的小虫定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小虫定制手机的路注定极不平坦。
对小虫来说更荆棘的是,现在的手机壳也已经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了。拥有电子名片功能的二维码“云壳”,可以作为手机“第二块屏幕”的带芯片手机壳,能够自动切换图案的智能手机壳……这些看似神奇的设想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无论是软质、硬质手机壳,还是普通的可替换机身背壳,都将被智能化手机壳所替代。届时“小虫定制”还能跟上时代步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