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碧落下黄泉永...吧 关注:3贴子:130
  • 7回复贴,共1

亦古亦今的李斯 卞建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始皇可能是中国古代君王中最了不起的一位,理由是他统一天下,并且他确立的统治模式一直为后世所沿袭。


1楼2014-02-22 20:42回复
    李斯在秦王成就伟业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司马迁评论,如果是后来的一些过失,李斯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跟儒家的楷模、孔子所景仰的周公相提并论。


    2楼2014-02-22 20:42
    回复
      一个平民出身的读书人,一个外来者,挤入统治高层,治国平天下,荣华富贵。这足以使后来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兴奋激动,李斯的经历给每个读书人昭示了一种出人头地的可能和途径。而这一切的原动力,起始点竟是几匹老鼠,厕鼠受惊而且吃的不好,仓鼠安然且享用丰富,由鼠而顿悟人生。一个人境况的好坏,也在于他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3楼2014-02-22 20:42
      回复
        由此,钱宁的《秦相李斯》给我们展示了李斯曲折而不平凡的一生。诚然,李斯的事迹在史籍有记载,但较简要,由于史书体例,有关的人和事也散在各处,通过钱宁的熔铸演绎,李斯的故事和他那一个时代,变得鲜活有趣味。或许,可能会问:李斯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想:尽管现在科学发达,有电脑,人能上月球,但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 碰到的问题和困惑跟前人是差不多的,例如人的欲望和外界的限制、生活道路的选择、趋利避害的衡量。而这些基本问题,在书中都有充分的展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书中的人物也是你自己和周围的人,他们身上的一些特点,我们都不陌生。


        4楼2014-02-22 20:42
        回复
          李斯是个带有悲剧意味的人物。尽管他领悟力很高,很聪明,有能力,务实,随机应变。但在关键时刻,他巍峨尊荣又自私懦弱。因有欲而难刚,为变通而放弃原则。他可以把人君要实行督责之类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只不过为了迎合秦二世。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出卖朋友,陷韩非于死地,后来,又跟着赵高拥立胡亥。与赵高为伍,最后结局被夷三族。临刑时父子痛哭,李斯说再想在上蔡做个捉捉兔子的人也不可得。令人叹惋。


          5楼2014-02-22 20:43
          回复
            好的历史小说,犹如起古人于地下,但又不是单纯述古,它会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时代气息透入,是古今交融的结晶。《秦相李斯》对历史的把握准确而有分寸。尽管书中对一些史实作了小说化的处理,但对主要的历史事实,以及当时的制度名物器具,都无一点马虎,小说中,历史事实大框架下的一些情节,往往很有创意,例如少年秦王的惊梦,反映了幼主对重臣的恐惧,一个少年对成人世界的困惑,对母亲和别的男人亲热觉得屈辱和愤怒。


            6楼2014-02-22 20:45
            回复
              《秦相李斯》于冷冷中、淡淡中、不动声色处,常闪过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像“人非圣贤,不小心都会作小人的”,一个人“用之如虎,不用如鼠”,有如警句。大量的现代词汇,“文革”式术语,出于古人之口,竟不感到别扭,而观者恍若看今日之事、身边之事,有一种时空交互感。像荀卿处冬烘气十足的弦歌,居然用郑卫之声谱之,以普及先圣思想;像韩号召境内适龄美女献身来救亡,等等,滑稽、荒诞、又使人深思。又像李斯家宴的“五珍拼盘”——--“狼心、狗肺、鸡鞭、蛇眼、兔尾”,蛇眼或可入馔,鸡鞭何处有之?但只要知道是怪异而不寻常的菜即可。鲁迅《故事新编》说神射手羿箭法十分高明,“射得遍地精光”,只得让妻子天天吃“乌鸦的炸酱面”,而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有此面。


              7楼2014-02-22 20:46
              回复
                今天,如果提到秦王朝、秦始皇和李斯,最容易想到的是临潼兵马俑。然而,那只是泥土之形,如果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数量是十万、几十万,那将是何等的壮观!如果向你逼来,其肃杀之气,恐怕天地都要为之瑟缩。虽然我们不能目睹这一场面,但我们可从《秦相李斯》中去体会和想象当时的社会,领略二千多年前飞扬的尘埃。


                8楼2014-02-22 2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