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大学...吧 关注:566贴子:3,873

【那些年,我在艺术团】说说我所知道的艺术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的一个朋友曾提过一个很好的比喻: 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张鸣。


IP属地:河南1楼2014-02-23 19:21回复
    作为开篇,还是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南北豪,男,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08级学生。河南工程学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曲艺部第二届成员。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团。擅长曲艺相声,工捧哏。


    IP属地:河南2楼2014-02-23 19:24
    收起回复
      说起河南工程学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其实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是河南工程学院校大学生艺术团 @豫工艺术团 另一部分是河南工程学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桐柏路校区)@展凝 ,两部分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史,这里主要是说前者,其中也有两部分的渗透交叉。


      IP属地:河南3楼2014-02-23 19:27
      收起回复
        河南工程学院作为一个2007年3月由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和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而成的高校,两者经历了一个阶段的融合,到现在,两个学校的主要领导相继离任,龙湖校区在各部分融合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校史,各位可以百度一下两校的基本情况,此处略去。


        IP属地:河南4楼2014-02-23 19:32
        回复
          现在广为宣传的艺术团,其实是2004年由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团委决定,团委副书记介翔、团委办公室主任李啸风、团委委员赵曦老师负责组建的,那时候不叫艺术团,叫“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团委文工团”。
          补充一句,2004年赵曦老师刚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工作的第一年在团委的支持下,在全院组织了第一场“元旦晚会”,之所以加上引号,因为那一场元旦晚会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太多的经费、没有领导出席,纯属自娱自乐。
          那一年,文工团有了第一届成员,具体的人数我没问过,据说不多。因为那时候所有的院级组织总人数在200人左右,还没有现在的艺术团规模大,所以,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2004级张雪丽、赵荣欢两位学姐作为04级的大一新生加入了文工团,他们和赵老师一块开始了文工团的工作。两位学姐是五年制大专,所以在文工团一呆就是五年,2009年6月毕业,所以笔者有幸见过两位学姐。其中张雪丽学姐的爷爷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团里出过几个节目,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当时与河南曲剧名家海连池先生同台演出,听了一次原汁原味的“小仓娃”。


          IP属地:河南5楼2014-02-23 19:46
          收起回复
            2004年12月办的第一次“元旦晚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我没看过,但是感觉并不一定是当时的艺术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团体——“文工团”,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事物——“元旦晚会”。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说两句这第一届“元旦晚会”吧!当时并不是在大礼堂演出的,因为没有敢“惊动”校领导,主要是先看看效果,所以演出的地点就在6J101教室。这也开创了院系、班级的小型演出在6J101教室的先河。晚会结束之后赵老师哭了,感觉好激动好激动——自己第一次组织晚会了!
            是不是很搞笑?你们没见过赵老师,性子老急了,曾经把07级的团长批哭了,后来才知道她也有哭的时候,哈哈。。。这是听说的,真实的,我听过一次,见过一次,按下不表。


            IP属地:河南6楼2014-02-23 19:55
            收起回复
              第一届元旦晚会,应该叫做“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迎新春文艺汇演”,但是领导没有到场,正式的名字也就没有给。效果必须是很好的,所以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元旦晚会正式提上团委的工作日程,文工团必须要慢慢正规起来了。


              IP属地:河南7楼2014-02-23 19:57
              回复
                曲艺部的状况的改善是到2006年,到了刘元元的出现——是个大帅哥!简单介绍一下:刘元元,男,籍贯河南南阳,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贸易系2006级学生,文工团第三届曲艺部成员,艺术团曲艺部第一届部长。现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公安局政治部工作,兼职北川电视台主持人。


                IP属地:河南9楼2014-02-23 20:15
                收起回复
                  文工团一直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现在的你们也是——2006年尤其多,我见过的有曲艺部刘元元、诸葛建强、舞蹈部黄会鱼、声乐部陈翔。我来的时候他们还都没有毕业,刚好大三,09年的元旦晚会和他们一起去桐柏路校区演出,一上场简直轰动——都是帅哥!
                  当然,帅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在他们大一的下学期,也就是2007年的3月,河南工程学院挂牌成立了,两个学校联合升本,校园文化建设当然应该更上一层楼。
                  当时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现在的南校区,由于学校经费短缺,当时的南校区建设十分不完备,即使是现在,也在建设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最最主要的问题是,南校区没有广场,没有礼堂!当然,也没有排练厅。所以,河南工程学院团委决定将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与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团委文工团合并,组建“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2007年的5月正式挂牌。
                  从那个时候开始,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艺术团。但是两个团体的融合那里是挂个牌就可以解决的?其中也产生了不少摩擦,当然这些都是磨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人员和部门的安排上也有一些矛盾。当然,现在的南区要到本部(现在叫西区)来排练,就是那个时候传下来的,因为南区没有安排排练厅和礼堂。所以,这里要说明的是,河南工程学院的校级组织,基本上是分为三部分的,南区、本部、桐柏路校区,唯独我大艺术团是龙湖校区整体的。


                  IP属地:河南10楼2014-02-23 20:30
                  回复
                    说到排练厅,这里也要说一下演变。刚成立的时候,现在的三楼排练厅是原来学工党支部(团委和学生处)老师们的活动室,就是老师们跳跳舞啊,打打乒乓球啊(乒乓球台还在)的场所。后来就成了艺术团的三楼排练厅,也是艺术团唯一的排练厅。当时没有办公室,现在的艺术团办公室是当时卖“电影票”的地方——那时候每周末大礼堂有电影播放,门票一元,我一场也没有看过,后来有时间看了,不在播放了—,你们没有赶上好时候啊,我也没有,哈哈——办公室大概是在2008年申请下来的,具体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了,只知道我来的时候里面还有许多没用的电影票。曲艺部也没有排练厅,曲艺部排练的地方在现在青年瞭望东侧的那片空地上。2008年9月我来到艺术团面试的时候,曲艺部仍然没有排练厅,四楼是2008年10月份我正式参加曲艺部排练的时候才有的。至于南区的办公室就更晚了,2011年我专升本回来的时候艺术团南区招生,结下大雨——新生开学季,报到不下军训下,都成惯例了——外场宣传的东西好多都淋坏了,赵曦老师找介书记把南区团委值班室分给艺术团作为南区的办公室,这也就是为什么五大组织,唯独艺术团南区的办公室不再地下室而在地上了。


                    IP属地:河南11楼2014-02-23 20:40
                    回复
                      人老了,嘴碎,接着说。合并之后改叫了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前的多少届都不再追溯,招到了07级的学长门之后,他们开始叫“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第一届成员”,06级的学长学姐做了团长部长,他们是第一届团长部长,07的学长学姐就算是第一届团员——我自我介绍说的“曲艺部第二届团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算的。


                      IP属地:河南12楼2014-02-23 20:50
                      收起回复
                        06级的团长诸葛建强学长首先是个大才子,同时也是个大帅哥,带着0607的学长学姐们在南阳新野和许昌鄢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文艺下乡”,这是后来所不曾有过的。刚才说到曲艺部的状况也是到06级才有的改观——不能叫改观,应该叫,革命。从刘元元及嵌入文工团开始,每年元旦晚会再也不用为曲艺部发愁了,因为那个时候刘元元学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摸索出一套曲艺部的基本功、日常训练方法,学生独立指导节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


                        IP属地:河南13楼2014-02-23 20:56
                        收起回复
                          与06级的学长们接触的不多,但是接触的几个都是极有魅力的。其中刘元元学长是打开我“相声艺术生涯”的导师,是他给我介绍的经典名家,是他给我介绍的曲艺界规矩,是他告诉我图书馆里曲艺行的文献典籍在哪里。。。这么说吧,是他把我领进了曲艺艺术的大门。


                          IP属地:河南14楼2014-02-23 20:59
                          收起回复
                            我接触最多的是07级的学长们,最佩服的也是他们,教会我东西最多的,也是他们,他们是真正“能折腾”的一届。是他们,自发组建了艺术团的“组织部”,后来成为办公室的前身;是他们,办了史上最成功的元旦晚会——大礼堂的们被挤破了;是他们,确定了艺术团的宗旨、口号、部门、排练时间、办公地点。。。这么说吧,现在看到的艺术团,在07级的学长学姐们毕业之后,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更加完善、更加壮大、更加精细、更加丰富多样而已,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框架,还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IP属地:河南15楼2014-02-23 21:05
                            收起回复
                              今天累了,太累了,明天继续。@晴天娃娃341 @VK雅茜 @豫工艺术团  


                              IP属地:河南16楼2014-02-23 21: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