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中伏羲亦作“包牺”,可见“伏“(职部)和”包”(幽部)在《易经》时代是相通的。
2、又,伏,有“鸟菢子”之意,孵亦然,可见“伏”、“菢”和“孵”似乎是同源的。
但是 “伏”为职部(代部),“菢”和“孵”同为幽部,通过《诗经》中的用韵情况可以得到验证。例如,《诗经》中《灵台》一篇:”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2、又,伏,有“鸟菢子”之意,孵亦然,可见“伏”、“菢”和“孵”似乎是同源的。
但是 “伏”为职部(代部),“菢”和“孵”同为幽部,通过《诗经》中的用韵情况可以得到验证。例如,《诗经》中《灵台》一篇:”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http://hiphotos.baidu.com/%BA%E9%B3%C7%B7%C9%C1%FA/pic/item/aa9bdf3d7ab06e6871cf6cfa.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