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年,上班两周,听到以下几则消息:
1、数据打架,极度令人乐观的1月出口数据,极度令人悲观的汇丰PMI数据以及PMI数据。
2、路边社消息:银行朋友吃饭时不经意提起,1月份不良贷款似有显著上升,尤其是中小企业端,很多还不上钱;老家亲戚反映,过去几年做民间融资(年息24-36%的样子)风生水起的那批人,忽然出现传染式跑路。如果新闻属实而且具有广泛代表性,说明中小企业开始遭遇较为显著的经营困境。
3、新闻媒体报道:进入2月份后,不少商业银行开始压缩房贷;
这些东西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由此牵引出一个问题:经济形势到底如何?(这一次,别跟我说经济和投资没关系,习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也请耐着心看完全文,因为衰退性宽松一旦来临,小票也终将受到显著影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风格是否会切换?)
说实话,一般来说,对第二、第三条这类信息,我们是很难去甄别的。因为你可以逮着一个例子说你看如何如何,人家也可以随随便便举个反例出来说你看如何如何。所以呢,我比较倾向于用总量数据。但总量数据这东西吧,它有个毛病,通常靠谱的数据比较滞后。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更为周全的路子,有个折中的办法是同时做一件事:寻找其他短期总量层面数据的支撑。
按照惯例,工业增加值这种一锤定音型的数据(为啥说工业增加重要?因为咱们是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制造国,中国的经济波动主要来自第二产业)要到三月中旬才出炉。所以,业内分析师们在做分析的时候,都会堂而皇之地把1季度前两个月时为数据空窗期。但我们不可能等到那时候再做判断啊,怎么办呢?很简单,就继续寻宝游戏,咱们从替代变量入手去看经济形势。
经济好不好这个问题,当我们无法参考工业增加数据的时候,一般来说可以用PMI来替代。说起来,PMI同志任劳任怨早到晚退堪称劳模,而且是人气巨高的那种,家族成员又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PMI数据变化较为剧烈,隔三差五给你抽抽两下,导致大家在用的时候有点畏首畏尾。但无论如何,总的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指标。PMI数据告诉我们,从去年4季度开始,宏观经济热度已经开始降温。尤其是更多反应中小企业的汇丰PMI预览值,从49.6猛降至 48.3,创下近7个月新低。有人说光看预览值不靠谱,也对,预览嘛就意味着有可能会调整。那我们看代表中小企业就业的汇丰PMI就业数据,今年1月份猛跌至46.9,创下2008年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后最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