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定制吧 关注:45贴子:560
  • 2回复贴,共1

手机行业从来不曾出现过“价格屠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机行业从来不曾出现过“价格屠夫”
现在一部售价为1000元的主流配置手机成本究竟多少?500元?600元?还是真如很多手机厂商所说只有微薄的利润?也许答案你根本想象不到。手机真实成本是售价的一半,这已经是几年前的行情了。随着规模化生产模式的不断升级,手机成本可以说不断在降低,但是价格却水涨船高。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同样配置的手机,不同品牌的售价可能相差数千元。
现在一部市场上售价为1000多元的国产手机成本也许只有三四百元,而且手机厂商还有赚头。即便像小米这样的超高性价比手机,都有拆解组织爆出其1999元的售价中,真实成本只有不到900元。而像庚phone这样的明星定制手机,价格足高出同配置手机近1500元——其售价仅2780元,坑粉丝味道浓重。
再举个例子,很多国内价格颇高的手机,在国外参与运营商活动其实免费就可以拿到。难道同样的手机,国内外成本不同?手机价格究竟有什么秘密?
几年前,有人曾曝光过国产手机的真实成本构成:一部普通国产手机从主板组件、显示屏、摄像头到其他小部件,合计成本不会超过400元。那高出的价格都高在哪了呢?其实一部手机达到消费者里的零售价,往往比成本高出数倍,其中手机厂商、运营商、各层级的经销商都会给手机价格加码、“注水”。
同时,近几年涌现了很多宣城自己是手机行业“价格屠夫”的品牌,它们往往打着“特殊销售模式”、“裸价”等不同噱头吸引经销商的目光。但这些品牌的生存现状普遍堪忧:尼采手机慢慢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而像“大可乐”这样的品牌甚至从未得到过消费者的认可。
“价格屠夫”其实是很抓手机用户的“痛点”的,但为什么曾经的“价格屠夫”一个又一个倒下了?中国手机行业出现过真正的“价格屠夫”么?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
首先,这些品牌并不是真正的“裸价”。目前国内手机行业的销售模式,大多仍采用代理制:从厂家出来,经过全国总代理、地区总代理、省代理、市代理、卖场等五六道经销商体系层层加价,最终,一台手机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就比出厂价涨了好几倍。“裸价”意味着手机价格是完全透明的,手机各个部件的成本也是用户知晓的,但传统手机品牌不可能将渠道等成本公布。
未来也许会出现真正的“裸价”手机,这样的手机会让用户知晓自己的手机总成本和各个部件的成本。甚至会出现个人定制手机——用户根据自己的用途和不同型号手机配件的价格高低,来决定自己的手机。
其次,“屠夫杀手”并不是以牺牲手机品质为代价的,反而更清晰的配件价格体系应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品质保障和手机使用体验。反观现在的手机行业“价格屠夫”的那些品牌,以尼采为例,其手机质量和大品牌有差距,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投诉,容易形成口碑传播,当更多的消费者发现,购买尼彩手机并没有得到广告中的那种价值时,这种营销模式就是 不可持续的。
未来会出现手机行业“价格屠夫”吗?用户关心价格、手机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价格屠夫”肯定会成为手机行业未来的领导者。但如何真正让成本透明、如何保证品质,是低价手机品牌们最应关注的问题。


1楼2014-02-26 09:56回复
    想着成本透明保证品质,还不如考虑如何做出货真价实的能够保值的4000元手机,不是定制么,就是要让人用不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3-06 0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