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墨缘吧 关注:18贴子:4,873
  • 6回复贴,共1

2014.2.26【大地芬芳】陶少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地芬芳》内容简介:两个家族繁衍生息的传奇画卷,几代农民耕耘梦想的悲壮史诗。脚夫陶秉坤救下沉潭的女子做了堂客,开始了拥有土地和发家致富的梦想,陶家的争斗与苦难从此也如影随形;而出身豪门的陈秀英却投身革命,弃爱情而不惜,历九死而不悔。陶家与陈家,土地与革命,忠诚与背叛,偷安与牺牲——命运之诡谲与时代之壮阔,在这里演绎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两个家族繁衍生息的传奇画卷,更是中国农民命运的缩影。


1楼2014-02-26 19:31回复
    人一忙日子就过得快,眼见得太阳就暖了起来,山上泛起了一片新绿。三月泡红的时候,黄幺姑要生孩子了。
    插秧季节临近,陶秉坤戴上斗笠,穿好蓑衣,扛好犁具,牵着牛来到了丁字丘。
    农历五月初,城里的枪声尚未传到乡下,陶秉坤的日子平静而悠闲。头道茶采了,红薯秧也栽完了,禾苗插下去已经返青,绿生生招人喜欢。手头没有要紧的农活,习惯于从早忙到黑的陶秉坤难得地消停了几天。
    鸡叫三遍,陶秉坤起床,给土地庙燃三根香,叩一个头。


    2楼2014-02-26 19:35
    回复
      《大地芬芳》无意于建立或批判或美化的象征,而是以一个世纪历史的变迁为背景、绵密悠长而又扎实稳健地写出了陶秉坤对土地深厚的感情,以及他的土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命运。说《大地芬芳》是一个农民的生活史,并非过誉之词。以往的乡土小说中,农民也许是文中不折不扣的主人公,却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或者是被悬置于时间之外的“超历史”存在,一如《边城》里的翠翠,或者是被历史所批判否定、调侃戏谑的对象,一如阿Q或陈奂生以及赵树理小说中的“小腿疼”、“吃不饱”等,而在小说《大地芬芳》里,虽然并没有回避二十世纪历史中有关土地的各种政策的变化:从农会闹土改,到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再到分田到户以及最新的旅游征地、房产开发征地。这些大历史深刻地影响着甚至改写着陶秉坤及其家庭的命运。然而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陶秉坤置地的决心与坚毅。在云波诡谲、风生水起的大历史面前,陶秉坤是那样的身不由己,但却又是那样的不屈不挠,作家在描述陶秉坤时,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动用了另外一种时间形态,这种时间形态就是应和着农耕和土地的时间形态:春种、夏忙、秋收、冬藏,而对于陶秉坤来说,特殊的是,冬天也并不是可以赋闲在家的日子,小说里有很多个冬天,陶秉坤都是带着儿孙在挑土开荒中过去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2-26 19:38
      回复
        小说中伴随着陶秉坤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和大自然同步一体的时间,似乎周而复始而近乎循环,但是却并不机械,随着陶秉坤儿孙辈的逐渐诞生,一种乡土独有的悠远沉实的生命气息散步开来,小说中多次深情地写到陶秉坤对孙儿们脖子里的乳香、胯下的尿香的陶醉和迷恋,这其实就是生命延续最温馨的气息,如同一棵开枝散叶的大树一般,农民生活生生不息的力量就在文本中悄无生息地弥漫了开来。外在生活的大历史和陶秉坤农民生涯中小时序的交错,使得整部小说既具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饱满浑厚,而又不会让人物淹没于大历史的洪流中而面目不清、性格漫漶不明。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时间形态中,历史,并不单面地或地展现为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一种冰冷的顺序流动。时间在陶秉坤的生活世界里,被围绕着土地而产生的各种事件所充盈,被陶秉坤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被他的子孙们形态各异的生命形态所充盈,外部大历史的确会对陶秉坤们的生活构成绝对甚至是致命的影响,但是乡土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节奏也从来没有停歇过。《大地芬芳》用最朴拙的方式将乡土生活丰满鲜活地呈现了出来。在小说中,陶秉坤的土地梦,一波三折,甚至不无支离破碎,并不具有象征或隐喻所具有的意义的完整性和突出性,但是恰恰是在这支离破碎中,农民的生命印记却处处可见、历历在目,乡土生活被前所未有的被聚焦和显现。


        4楼2014-02-26 19:39
        回复
          中国的二十世纪是个充满了变数的时期,失落痛苦焦灼与希望追求的互相缠绕与追逐,构成了这一个世纪丰富异常的色彩与景观。然而反观文学对这一个世纪的描述,我们不无遗憾的发现,在八十年代之前,文学对这一段历史的表现是极端意识形态化的,而八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在先锋小说之后,这一段丰富的历史要么被表现为某种观念,如同《白鹿原》曾经试图将这百年的历史写为儒家精神消亡与堕落的过程,要么将历史等同于欲望,如大多数新历史小说一样,然而无论是将历史等同于观念、等同于欲望,亦或是等同于意识形态,都是对历史和人生以及人类命运的删繁就简,远没有写出与这段历史相称的大气沉静的文学作品。《大地芬芳》里抛弃了各种理念的束缚和缠绕,也没有采用过多繁复的技巧,而是最接近小说原初本质地写了一系列很好看的人生故事,而在这些故事的铺陈与展开中,土地与革命,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带着他们各自的丰富性甚至是矛盾性,如其所是地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非常富有质感的大地也就在文本中铺展了开来,令人不禁想到了周作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因为无论如何说法, 人总是“地之子”不能离地而生活, 所以忠于地可以说是人生的正当的道路。现在的人太喜欢凌空的生活, 生活在美丽而空虚的理论里, 正如以前在道学古文里一般, 这是极可惜的, 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 表现在文学上, 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6]p303《大地芬芳》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土气息”、“泥滋味”的作品。它的土气息、泥滋味不仅仅表现在它从观念上坚持用乡土本位的视角观察笔下的大地,而且作品中还氤氲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尤其突出的是小说中出色的风景描写。无论是在古代的诗歌当中,还是在现代文学时期的乡土小说中,风景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灵。而进入当代,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小说中风景则被当做小资产趣味而被扫荡一空,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乡土小说中基于观念出发写作的局限性、以及作家本身农村生活体验的匮乏,都使得风景依然是缺席的。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文学中还是我们外部的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层出不穷的新观念,目不暇接的各种变化,风景几乎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然而风景仅仅作为旅游景点出现,绝对是对人本该拥有的完整生活的一种割裂。小说《大地芬芳》有不少充满了生命感的风景描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2-26 19:43
          回复
            陶秉坤让她把自己扶到阶基上,贪婪地呼吸着带着炊烟香味的清新晨风。远山正呈现秋天的斑斓色彩,山坡上得枫叶灼灼火红,野菊花星星点点如细碎阳光洒在田墈上,石蛙溪不紧不慢地流,汩汩作响……扁豆藤爬满了架,挂着串串紫花,鸡在刨食,猪在阴沟里拱泥,竹篙上挂满红辣椒……这一切又多么好。
            他喜欢倾听着山谷里的声音,喜欢从风里嗅着四季的气息与日子的味道。凭着泥土的温热,他晓得开春了,要犁田了;而紫云英的淡香则告诉他要准备插秧了;稻花的香味令人五脏清爽,红透的枫叶与收回的红薯则会送来类似米酒的醇香,令他深深地沉醉。


            6楼2014-02-26 19:44
            回复
              陶秉坤,对土地的迷恋爷只有这一代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陈秀英,一生都没有结婚的可敬、可怜又可悲的。。。。。最后精神失常死在山里。
              黄幺姑,陶秉坤的堂客,朴实的农民妇女的形象。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2-26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