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信吧 关注:318贴子:1,183

【转】银行客户经理手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主要工作就是放贷款。这两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了,其中经手的就有好几个,亲眼看着他们一天天倒闭,还有几个在垂死挣扎的,估计明年还有更多的企业要咽气蹬腿。从这些企业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问题,既有财务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但绝不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困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多彩的时代,很多企业将会在危机中走向成熟。下面就我遇到的一些案例还有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1楼2014-02-27 21:46回复
    一、第一场跑路
      2011年冬天,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客户打来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我的心也砰砰在跳。他在电话里说,他们的联保体成员***跑了。当时我正在外面考察客户,天还是阴天,当是只觉得客户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天更阴得厉害。一路上精神恍惚,神情黯淡。这是我进入这家银行一年来首次出现问题,也是行里的第一单小企业跑路。当天晚上,彻夜未眠,说句实话,去死的心都有了。本来跳槽老婆就不同意,在原来银行工作得挺好的,领导很器重,也是春风得意,当时还是行里最年轻的干部。现在刚跳过来就出问题,打落了牙自己咽。
      第二天,到了借款人的厂里。大门紧锁,厂房关闭,有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在门口看着,防止有人来抢东西。一看这场面,心里凉了。
      这是一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主要业务就是把收购籽棉加工皮棉,通过轧花机去籽,再用打包机打包,卖给纺织厂或中储棉。老板干这个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最开始时是棉花贩子,走街串巷收棉花。在2009年,老板看到附近有些无纺布企业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就在前院上了一个无纺布加工厂。上项目肯定会借一些钱,包括银行的,也包括民间的。当时夏天去考察的时候,项目己经投产了。说句实话,老板是花了钱的,不是设备是最新款的,连车间的地面都铺的大理石。可是投产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因为08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上了很多基建项目,无纺布主要用作防水材料,产品需求很大。可是当他看到市场形势好、买好设备投产后,己经过去一年多了,市场需求萎缩很大。虽然产品卖出去了,可是货款收不回来,因为无纺布市场是一个传统市场,很多老厂经营了很多年,客户都在他们手里。一个新人进来的话,只能去做别人不要的客户,其实大多数是货款不好回收的客户。
      说到这个老板的资金缺口,其实也不大,跑路的时候,欠银行600多万,欠民间高利贷600多万元,其实这个厂的资产也值这些钱,不值得跑路。这里又要说到老板的个人问题了。


    2楼2014-02-27 21:46
    收起回复
      首先,老板的个人意志品质很差。欠高利贷的钱,有的人能周旋,能够挺住,可是他,遇到这么个事就怂了,放高利贷的把他拉出去一吓唬,立马完了。第二,他还有一个小情人,这在他厂里干,连小情人的老公也在厂里。当然这绿帽子也不能白戴,这王八看到老板有些支撑不住,就想着吞下这个厂。这老板估计也是想,自己跑了,把债躲过去,留下小情人继续经营,自己以后再回来。事发后,从镇政府看到一个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内容是说这个借款人欠他小情人多少多少钱,同意将工厂抵债,双方同意,法院盖章。这个案子走的速裁程度,连起诉到判决只有一周时间。这当然是一起串通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案子,很快被法院撤销了。


      3楼2014-02-27 21:47
      回复
        过了年的时候,担保人打电话,说***又回来了。其他找他也很好找,经侦把他周围人的电话监控起来,只要一通话,马上就能定位出在哪里,按着位置找,差不了几米远。
          回来之后,我把他叫到银行里来。说句实话,看到他比年前气色好多了。大概是跑了之后,一切都坦然了,不用再整天被债主们逼债,也能吃得下,也能睡得着。
          令人失望的是,他回来之后,没有任何用,没有一点还款意愿。他的工厂被放高利贷的保全了,他进不去,也就失去了经营的收入来源。他手里也许还有一点钱,但一定不愿意拿出来还债。
          最后,他欠的钱由担保人还了。他这两年无所事事,倒也过得悠闲。但是绝不可能东山再起了。


        4楼2014-02-27 21:48
        回复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此之后,我又看到一个个企业都死在了多元化的路上。很多小微企业的老板,经营主业是没问题的,轻车熟路。可能是老板觉得自己的主业不赚钱,或是自己有能力再开辟出一片事业,走上了跨行业发展的路。但是隔行职隔山,老板干自己的老本行,也许没有问题,即使有的年头亏一点也不要紧,庄稼不收年年种嘛。但如果跨行业发展,就超出了小微企业的能力。
          首先,超出了资金能力。上新项目都是大举借债,银行借不到就借民间的,低息的借不到就借高息的,总之一定要把项目上起来。但是项目投产只是第一步,还要备货,厂家还要压一部分款,周转资金也要跟上,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第二,超出了管理能力。跨行业发展,新项目和老项目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项目,所以的人都有重新聘请,不但老板不懂,而且员工还有一个磨合过程。可以断言,新项目的投产的前三年内绝对是亏损的。一个小微企业,哪里有能力亏损三年?没有等到新项目盈利,债主们己经把企业逼得关门了。


          5楼2014-02-27 21:48
          回复
            二、紧急收手
              这是另一家企业,幸运的是,贷款到期前,我己经看到企业经营不下去了,也提醒过借款人不能这么干,不能再往新厂投钱,也不能再到处乱给人担保,老板总是轻描淡写。贷款到期后,我没有续贷。5个月后,企业倒闭。


            6楼2014-02-27 21:48
            回复
              这是一家生产石油机械的工厂,但是说句实话,老板主要生产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不是我真的不知道,而是他的产品太杂了,没有核心竞争力。石油机械是一个庞大的门类,有十几万种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项生产工艺,对于小企业来说,专注于一两项产品,还可能有盈利,要是产品多了,不但成本高了,而且质量也跟不上。这家工厂起初是从事机械加工的,有十几台机床,购进毛坯件后上机床加工,就这么一直搞了有七八年。
                后来,老板上了铸造车间,就是不从外面购毛坯件了,而是自己用电炉铸造。说句实话,尽管中国的铸造有6000年的历史,夏朝铸的酒遵就美轮美奂了,可是这东西放今天来说,也算是真有技术含量,或者说赚钱不容易。
              首先,要保证安全生产,不能出生产事故。炼钢炉有1000多度,熔化的铁水碰到身上绝对会伤人,听说有的工厂工人就掉到炼钢炉里了
              。第二,电费要会做文章。铸造都是用电炉,用电量极大,如果不和电业局搞好关系省点电费的话,基本无利可图。
              第三,产品质量要保证,首先尺寸要保证,误差不能太大,第二合金成分要合格,该有的都要有,第三热处量要合格,能达到使用要求。这三关过不了,都要回炉重炼。一回炉,就没有利润了。所在干铸造的都说,头三年是不赚钱的,先交学费了。这个老板上铸造有一年多的时间,不用问也知道,这东西是亏损的。


              7楼2014-02-27 21:49
              收起回复
                仅在石油机械领域,这个老板的眼光还是十分远,从机床干到铸造,又上了钻机。钻机在石油装备里面,是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机械之一。正是因为投入大,所以一般小企业生产不了,都是由大厂生产。想想也知道,油田勘探一口井的成本几百万元,钻一口1000米的浅井也要几百万元,用生产装备的话,当然要选放心的。一个民营小厂的钻机,万一坏在井场出现事故,这上千万元就白扔了。
                所以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宁可花大价钱买进口设备,也绝对绝对不可能买民营小厂的设备。一句话,我买的是最好的设备,出了问题也没办法,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万一民营小厂的设备出问题咋办?不是万一,而是一定会出问题,或大或小而已。所以,这种设备只能卖给民营钻井队。但民营钻井队的装备水平不一定差,他们会选最实惠的,但不会只选最便宜的。所以,在石油装备领域,我对企业忠告就是,大不干小,小不干大。
                就是大厂不要干小件,小厂不要干大件。大厂去生产工具类的产品,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厂没有优势。小厂不要生产管具、大型设备,这些需要资金、需要技术,小厂干不了。其实不用问也知道,这个老板的钻机也是不赚钱的。


                8楼2014-02-27 21:49
                回复
                  更为可怕的是,老板不仅仅局限于石油机械,而且又上了一个新项目,就是这个项目把他拖死了。
                    之前到他厂里看的时候,问他上的新项目生产什么,好几次都是笑而不谈。不知道有什么保密的。后来请我吃饭,到酒桌上,我就问到了为什么上这个项目。他于是讲了一个故事,后来这种故事又听过好几次。老板说,有前些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学的教授,两人关系很好,只是没有业务上往来。后来到老教授的城市看他的时候,老教授说他研制出了一种新材料,国内供不应求,利润可观,他己经指导了上六家了。
                  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还可以帮他上一条线,保证工艺最先进、产能最大。这个老板被忽悠住了,于是抓紧融资上这个新项目。其他这上新项目之前他只有30万的贷款,财务还是很健康的。我问他,这个产品的化学名称是什么,老板说不上来(也可能是技术保密),我问他,那分子式是什么,他更不知道了。只是说能往啤酒里加。这又是跨行业发展的弊端了,隔行如隔行,老板是搞机械加工的,对于化工,当然是门外汉了,只有任由人忽悠。


                  9楼2014-02-27 21:49
                  回复
                    后来通过上网察了一下,还有老板的一些讲述,大概明白了一些。这玩意不是什么新材料,只是一个中间体。原来的时候,企业直接生产成品,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开始采购生产半成本,再由终端用户加工,这是个中间环节,所以产品统称“中间体”(应该是这么理解)。
                      但是,最可恨的是那个所谓的老教授。所有精细化工的产品,产量都不大,国内也是就几家企业在生产,因为市场需求量很小。不要说国内第7家,就是第三家也不好干,后来的只能拼价格。关键是这种工程师(老教授)的利润就是忽悠你建厂,一卖配方,二卖图纸,三是设备采购安装吃提成。厂建成了,他的利润就到手了。他只管只生产,只保证产品合格,至于产出来能否卖了就不管了。
                      这个老板就是上了老教授的这个当。


                    10楼2014-02-27 21:50
                    回复
                      同行。我是四大行专职做信贷的,对楼主写的深有同感,目前考虑跳槽到股份制,可是听说股份制不讲贷款,存款为先,请楼主指教一下~
                        -----------------------------
                        银行分管理岗和市场岗,愿意吃苦受累抗指标多赚钱就干市场,不愿干就做管理推动。市场岗的客户经理又分资源型和技术型,资源型的要有十分可靠的关系能带来存款,技术型就要靠做授信,弄保证金存款和结算存款。


                      11楼2014-02-27 21:50
                      回复
                        继续说上面这个老板。
                          让我铁定了心收回贷款的,不光是他的经营形势。项目虽然不一定盈利,但是每天工厂开工,门前有一个井架放了最少三个月还没发货,不知道是没到发货期还是压根卖不出去。总之,他工厂的经营场景一般人还是能唬得过去的。更为严重的是,我一次次在别的同事那里看到他的资料,那是准备给别人担保。仅在我们一家银行,就至少看到五份材料,如果再加上别的银行,我觉得他的会计至少复印了三十套材料,见者有份。吓人的是,他准备担保的企业,往往是授信还没批下来,就己经倒闭,接连出现了两户。第一户,是2月份倒闭,准备为他保1500万。 第二户,4月份倒闭,大概为他担保了500万。这TMD是什么节奏啊!我还观察了一下,他们互保的这几个企业,看不出之间特别紧密的关系,既不是同一地方,也不是同学、亲戚,甚至担保之后才认识。我隐约感觉到,这几个户,是受制于一个债主,而且这个债主相当神通广大。有一个段子,小三玩够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不是扫地出门,而是给她一笔钱,让她去读MBA,让她再勾搭上另一个主儿,这就是转让不良资产的最好办法——包装!这个债主相当有办法,企业己经快不形了,包装成一个个好户,组织他们担保,最后银行贷款下来,他们收回资 金,其实银行成了高利贷最后一个接棒的。当然,这个在运作的时候,一定会花一些功夫。
                          总之,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是他的担保圈,都不允许我再继续放了。贷款6月份到期,收回没有再贷。这家企业在第二年1月份,也就是春节之前,无力归还当月的银行贷款利息,宣布倒闭。老板没有跑路。


                        12楼2014-02-27 21:51
                        回复
                          这个企业有惊无险地安全收回了贷款,还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没有等到清收的那一天。可能有人会骂,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的确,在他最缺资金的时候,我这个作法有些落井下石。据我所知,另一家银行也抽回来了,但是到期收不回来的还有2000多万。可是,站在银行的角度,无论如何不会再冒这个险了。如果意识不到风险,那是业务能力不行,如果意识到了再放,那就是职业道德有问题。
                          到了这个程度的企业,说句实话,不是送不送炭的问题,他己进入了重症监护状态,随时有可能咽气。你即使放给他款,未必能救活他。企业己经不是暂时缺少资金的情况,而是出现全面危机。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我们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老板。


                          13楼2014-02-27 21:51
                          回复
                            关心这个老板,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敬佩的。有一次去他企业,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里间,我以为这是他的休息室,没想到过了一会走出一个80多的老太太,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的老母亲。我只听说金屋藏娇的,这是第一次看到办公室里养着自己的老娘,孝子一枚。他本向是一个下岗职工,几乎白手起家,经过十几年创业,有了自己的产业。他的工厂占地约40亩,有土地证,再加上厂房和机器设备,资产1000多万。在准备上这个化工项目之前,只有30万的贷款。这些全是净资产啊!在石油机械领域,平心而论,他还是做的不错的。国内市场萎缩,他打开了国际市场,那一年的出口额有300多万美元,是相当不错的。他的钻机项目,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从当地一家大企业挖了一个业务骨干,懂技术,也有一些客户资源,很快把钻机做起来了。


                            14楼2014-02-27 21:51
                            回复
                              再插播一个花絮,在这家企业需要融资的过程中,有两次出现的政府的推荐项目中。一次是县金融办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现在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金融办,比较务实的金融办经营组织融资座谈会,企业向金融办报送融资需求,再由金融办组织银行和企业对接。另一次出现在县政府当年的银企对接会重点项目推荐名单,县域经济有一个特征,就是抓重点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当时这家企业的两个项目出现在名单之上,一个是年产800台节能型滚筒抽油机项目,一个是5万吨金属材料物流项目。其实这家企业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会报项目,知道国家的政策导向,知道政府喜欢哪些项目。这些项目还有一些扶持资金,另外还有政府相应的配套措施,银企对接会就是一项内容。
                                我想说的是,政府推荐的项目也不一定是万无一失的项目,风险该怎么把握还得怎么把握。有关政府在银行融资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银行怎样处理和政府的关系,以后再专门讨论。


                              16楼2014-02-27 2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