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吧 关注:39贴子:508
  • 5回复贴,共1

怡和行创始人伍国莹后人足迹点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伍凌立 胡文中
  清嘉庆初,广州行商中以潘、卢、伍、叶四家为最富。在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2006年造访广州之际,潘家后人已多次在广州媒体亮相,并著《广州十三行之一———同文(孚)行》一书,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和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协助出版。继而荔湾区地方志办又建立起了与怡和行创始人伍国莹的后人的联系,在研究伍氏家族中又获得了一些较确实的资料。


1楼2014-02-27 22:43回复
    据伍氏后人1956年重修的《伍氏入粤族谱》记载:伍氏入粤的实际始祖是伍朝凤(1612~1692),字灿廷。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海乡迁至广东省城广州,以商业兴家,卜居西关,籍隶南海。因伍朝凤其后又重返福建,把其父典备(字符龙)及其母之骨殖迁至广州安葬,后人遂以伍典备为入粤始祖。


    2楼2014-02-27 22:44
    回复
       伍秉钧于1793年开始与英商贸易,1801年病故。其经营期间,怡和行列众行之第四位,后升至第三位。而由伍秉鉴经营之怡和行,1802年保持行商第三位,五年后升至第二,再两年后成为总商。1826年,行务传交其第四子伍元华。伍元华于1833年去世后,行务转由伍秉鉴的第五子伍崇曜管理。
        由于伍秉钧无子,过继伍秉鉴次子伍元兰(1793~1820)入嗣。伍元兰又无子,再过继其兄长伍元芝之次子伍长绵(1819~1841)入嗣。之后伍长绵子孙繁盛。故伍秉钧之后人,实际也是伍秉鉴之后人。本文下面要选介的两位伍氏后人,正是这一分支的由伍国莹算起的第八代传人中的亲兄弟。


      4楼2014-02-27 22:44
      回复
         其二:伍丕舜,男,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16年11月7日生于广州,2001年12月17日逝世,终年85岁。生前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的创始人和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伍丕舜先后于广州培正小学、培正中学、广州广雅中学毕业。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在台湾大学农学院任教,1947年9月至1950年10月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50年11月至1951年7月在湖南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1951年8月至1983年7月在华南农学院任副教授,期间于1954~1961年任农学系副主任,1958~1966年为华南农学院民主同盟支部副主任委员,1961~1984年任农机系副主任,1968~1980年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1983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国农机学会和广东省农机学会理事、教育与普及委员会主任,1981年兼任广东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后任顾问,1987年8月退休。伍丕舜教授长期从事生物统计学和试验设计分析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研究,早在1942年就发表“甘薯田间试验技术之研究”等论文。在美国留学期间专攻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副修农业机械学,回国后一直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在长达40年的研究中(其中1966年至1972年中断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试验设计在农业上,特别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选写了多部教材,在学报中发表了多篇论文,在我国农业工程界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伍丕舜教授毕生从事农业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了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学等多门课程,指导培养了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深受师生员工的爱戴。
        --摘转自《广州图书馆》


        6楼2014-02-27 22:4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05 11:39
          回复
            飞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05 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