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之力吧 关注:64贴子:3,034
  • 0回复贴,共1
常见概念
1: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原子模型
第一个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存在的人是汤姆生,他提出了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第一个比较正确的发现原子结构的是卢瑟福,他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模型。现在认为比较正确的是电子云模型
3: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音色;其中振动的幅度能决定的是响度;发声体的结构决定了振动频率,从而决定了声音的音调。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音色 不同。声波传递了能量和声源的振动信息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为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另两种波分别为,光波分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分长波;中波,由电离层反射的短波,穿越电离层由卫星反射的微波。
4:太阳系
太阳系中的恒星是太阳,地球属于行星,月亮是地球的 卫 星。
5:内燃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为: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冲程,他的示意图中的标志为: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冲程,他的示意图中的标志为: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 运动。
6: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像中的标志为:过 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动能不变,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变 为 0 。物体的势能能和 机械能能可能会变。
7:改变内能的方法,评定内能增大、减小的方法
一般在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在温度降低 时内能减少。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 和 热传递 。
8: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注意初步结论的控制变量)
  动能:质量 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质量 越大、高度 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9: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能是物体发生形变。
10: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判断和特点,及机械功、功率的求法
绳子一端固定的为动滑轮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绳子通过的距离是滑轮的 2倍。滑轮轴心固定的为 定滑轮,它能 改变力的方向 ,但不能 省力 。一般用: W=FS=GH 求出机械功。
11:滑动变阻速器的使用特点
  使用时应一上一下连接,滑片P向下接线柱滑动时电阻减小,通过的电流 增大 。
12: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 和液体具有 流动性。研究液体压强实验的仪器是U型管压强计 测定气体压强的常用仪器气压计。
13:平面镜成像规律
   性质:等大、 正立、 虚像 : 位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4: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15: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及成象原理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平面镜对光既不发散也不汇聚
   凸透镜,凹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折射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三棱镜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形成的光带叫光谱,由7种单色光组成
16:判断像是由光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一般通过一个面看见同一介质里的物体(如水中月),为光的反射形成;通过一个面看见另一介质里的物体如(水中鱼),为光的折射形成;透过一个东西看见的物体为光的折射 形成(如一笔三折)。
除了凸透镜在光屏上的像为实像像,其他由光的光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像都为倒像且正立
17:浮力、重力、压力、阻力的方向(作图时注意力的作用点)
   浮力:竖直向上; 重力:竖直向下;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研究的物体;
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18:平衡力的条件
(1) 同体 (2) 反向 (3) 等大 (4) 共线 ;
做选择题判断物体所受的哪两个了为平衡力是首先判断条件中的 同体 ,其次为 反向。
19: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且为非平衡力
20: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该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1:物体被告知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所受力为平衡力,水平或竖直方向的两力大小一定相等 ,方向一定相反。
22:评定物体静止或运动――参照物
   研究的物体运动,即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 位置发生改变 ;
   研究的物体静止,即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 改变。
2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断路
24:功率、速度、温度的意义
   功率:衡量物体做功快慢;  速度:衡量物体运动快慢
   温度:衡量物体 冷热程度 (有温度差才有热传递,)
25:电流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的关系:用 右 手螺旋定则判定
26:科学家与他们的贡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托里拆利测定了大气压的值、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阿基米德提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等
27: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判别
   实物的评判定:一般人的作用点在端点物体的是省力杠杆,一般物体的作用点在端点而人作用在中间的是费力杠杆,人的作用点离支点远的为省力杠杆。
杠杆平衡的状态是指杠杆静止、匀速转动。
要使得杠杆平衡除了要满足F1L1=F2L2之外还要满足什么条件是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的转动反向相反。
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值。 。
28:改变电阻的方法(注意时用控制变量法回答)
导线越长 电阻越大,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线的材料不同电阻不同,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9:增大压力作用效果的两种方法
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力形变效果越大,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形变效果越大;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形变效果相同,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时压力形变效果 越显著。
30:增大摩擦力的两种方法(注意时用控制变量法回答)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成正比 ;压力不变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3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P=ρgh)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成正比由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乘积决定。
3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F=ρ液gV排)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当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相同时,浮力相同。当 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越大时,浮力 越大。
3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I=U/R)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 正比 比,与导体电阻 成 反比 比。不同的导体,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 的比值相同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当 两端电压 和导体的电阻 的比值 越大时通过的电流越大。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4: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成正比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不相同 ,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是不同的。
3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物距 u<f ,像在物体的同侧
   (2)在光屏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 f<u<2f ,v>2f (写出物距和像距)
   (3)在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则: u>2f ,f<v<2f
(4)当,物距<f时,物距增大时,像距 增大 像 增大 ;
      当,物距>f时,物距增大时,像距 减小 像减小 。
常见的一些需要记忆的值及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光速:3×108米/秒 步行速度:1米/秒 人的正常体温:37℃ g=9.8牛/千克
教室的面积:60米2 水的密度:1.0千克/米3
质量:人:50千克 一瓶饮料:0.5千克 一听饮料:0.35千克 一杯水:0.3千克
(再加一个已知量可求:压强、功、功率)
一节干电池:1.5伏 小灯电流:0.3安 电压:家用电220伏
物体的属性(指物体不变时则不变):质量、惯性、电阻; 物质的特性:有密度、比热
灯的亮暗是由灯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C水=4.2×103焦/(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ρ水= 1.0×103千克/米3: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103千克
P=2.4×103帕: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2.4×103牛
变阻器“20Ω,0.3A”: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
小灯:小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
二、滑动变阻器移动时电表的变化情况
1、串联电路中变阻器的变化各表的变化情况:先判定,电压表1测变阻器的电压,电压表2 测定值电阻的电压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R变大 电流表示数减小
电压表1示数变大 电压表2减小
电压表1与电流表的比值变大 电压表2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电压表1的变化量=电压表2的变化量
2、并联电路中变阻器的变化各表的变化情况:先找到会变化的变阻器支路的电流表和干路中的电流表,它们的变化与变阻器的电阻变化相反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R变小 电流表3变大
电流表2和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电流表1变大
电压表与电流表2的比值不变 电压表与电流表1的比值变小
电压表与电流表3的比值变小
电流表1的变化量=电流表3的变化量 电流表3与电流表1的比值变大


IP属地:上海1楼2014-03-04 11: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