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蠹吧 关注:6贴子:711
  • 15回复贴,共1

大秦帝业之柱石天命杀神:武安君白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祭 大秦天将武安君 ,太白真乃天将军~


IP属地:湖北1楼2014-03-05 15:45回复
    公元前296年
    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了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公元前294年
    战役:新城之战。白起初次亮相,以左庶长之位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后升左更。
    战果:攻陷新城,进军伊阙。
    备注:此战为白起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战。
    公元前293年(重大战役)
    战役:伊阙之战。白起成名之战,以左更之位于伊阙与韩魏联军交战。后升大良造。
    战果:斩首二十四万,活捉魏军主将公孙喜,攻下五座城。
    备注:此战白起临危受命,所率秦军的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韩魏自此伤筋动骨。
    公元前292年
    战役:垣之战。以大良造之位攻打魏国垣。
    战果:攻下垣,又还给魏国。
    备注:无。
    公元前290年
    战役:垣之战。再次伐魏。
    战果:再次攻占垣,拔魏六十一城,迫使韩魏两国献出河东、武遂六百里地。
    备注:当时的整个齐国共有七十余城,大小约等于今天的山东省,可见白起攻打魏国对魏国的损失有多大。
    公元前291年
    战役:离石之战。攻赵。
    战果:攻下离石、蔺、祁等城。
    备注:无。
    公元前280年
    战役:光狼之战。攻赵。
    战果:攻下光狼,斩首二万或者三万。
    备注:迫使赵国暂时屈服,赵王赴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278年(重大战役)
    战役:鄢、郢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之位孤军数万以伐持戟百万之劲楚。后受封武安君。
    战果:攻下邓、鄢、西陵五城,又攻下楚都郢,烧夷陵楚王墓,向东攻到竟陵。
    备注:蓄水灌鄢城,淹死军士百姓共数十万,浮尸遍地,又攻下楚都,烧楚王祖坟,使楚国上下魂胆皆丧,险遭白起灭国,幸而白起被秦昭襄王召回。此战白起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被封为武安君,声震天下。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天下。
    (屈原听到国都沦陷的消息,心中悲愤不已,于是自投汨罗江。如此所来白起也要为屈原之死附上一定责任。)
    公元前278年
    战役:巫、黔中之战。伐楚。
    战果:佐蜀守张若平定巫、黔中二郡。
    备注:无。
    公元前274年(重大战役)
    战役:华阳之战。伐魏、赵、韩。
    战果:斩首十五万,攻下卷、蔡阳、长社、观津,掳三晋将,走芒卯。
    备注:此战分为三步,第一步胡阳攻下卷、蔡阳、长社,第二步魏冉白起胡阳一起打败芒卯的三晋联军,第三步白起奔袭千里之外的赵国观津,打败了贾偃的赵军。
    (当此时,观津一地为名将乐毅之封地,然而乐毅未敢言战白起,高下可判。)
    公元前264年
    战役:陉城之战。伐韩。
    战果:拔九城,斩首五万。
    备注:无。
    公元前263年
    战役:太行之战。伐韩。
    战果:攻占太行山的东西通道。
    备注:无。
    公元前262年
    战役:野王之战。伐韩。
    战果:切断上党和韩国本土的联系。
    备注:无。
    公元前260年(重大战役)
    战役:长平之战。伐赵。
    战果:斩首四十五万,赵括战死。
    备注:赵国也从此退出了扩土争霸行列,秦东出之势成也。
    (赵国名将廉颇未与白起交手,然野战之时廉颇被白起之副将王龁数次击败,只得固守不出,高下可判。)


    IP属地:湖北3楼2014-03-05 17:16
    收起回复
      1.以寡击众
      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范雎
      2.武安为率
      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司马迁
      3.料敌合变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司马迁
      4.难与争锋
      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赵胜
      5.守志不移
      或传武安君《兵法》,当出假托。其用兵仅略见于史策,大要在知彼知己,故能视大若小,视弱为强,且以谦自牧,守志不移,故能百战百胜,而罔蹉跎。----王蘧常
      6.白起之势
      自是之后,赵、楚慑服,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蔡泽
      7.使秦业帝
      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再战烧夷陵,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流血成川,沸声若雷,使秦业帝。----蔡泽
      8.千载英风
      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鲸敌。----张师厚
      9.取胜如神
      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范雎
      10.出奇无穷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司马迁
      11.神机电断
      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孙楚
      12.术略超时
      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鲸敌。----张师厚
      13.声震天下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司马迁
      14.循道不阿
      呜呼!循道而不阿,自古而难之欤!----苏辙
      15.威灵振古
      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鲸敌。----张师厚
      16.若有天命
      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也。----苏厉
      17.太白蚀昂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邹阳
      18.天之将军
      太白乃天之将军也。----如淳


      IP属地:湖北5楼2014-03-05 17:23
      收起回复
        【伊阙之战】
        秦(攻)[败]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
        ----《战国策·西周策·秦(攻)[败]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
        ----《战国策·西周策·犀武败于伊阙》
        秦败东周,与魏战于伊阙,杀犀武,[乘胜而留于境]。
        ----《战国策·魏策一·秦败东周》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战国策·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二十二年(戊辰,前293)
        韩公孙喜、魏人伐秦。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资治通鉴》
        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昭王十四年,魏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
        ----《史记·穰侯列传》
        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
        ----《史记·秦本纪》
        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
        ----《史记·魏世家》
        厘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
        ----《史记·韩世家》
        六年,秦使白起伐韩於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
        ----《史记·楚世家》
        十四 白起击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三 佐韩击秦,秦败我兵伊阙。
        ----《史记·六国年表》


        IP属地:湖北6楼2014-03-05 17:31
        回复
          【华阳之战】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王独不见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
          ----《史记·魏世家》
          三十四 白起击魏华阳军,芒卯走,得三晋将,斩首十五万。
          ----《史记·六国年表》
          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
          ----《史记·赵世家》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於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史记·韩世家》
          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
          ----《史记·秦本纪》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史记·魏公子列传》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
          ----《史记·穰侯列传》
          赵、魏攻华阳,韩谒急于秦。冠盖相望,秦不救。韩相国谓田苓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田苓见穰侯,穰侯曰:“韩急乎?何故使公来?”田苓对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何以为公之(王)[主]使乎?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彼韩急则将变矣。”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今]发兵救韩。”八日中,大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战国策·韩策三·赵、魏攻华阳》
          四十二年(戊子、前273)
          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
          ----《资治通鉴》
          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韩非子·初见秦第一》
          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
          ----《韩非子》


          IP属地:湖北7楼2014-03-05 17:32
          回复
            — —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 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3-16 20:17
            回复
              论曰:或传武安君《兵法》,当出假托。其用兵仅略见于史策,大要在知彼知己,故能视大若小,视弱为强,且以谦自牧,守志不移,故能百战百胜,而罔蹉跎。君策得遂,秦大一统之业必不待始皇帝之时矣。自古权臣在内,大将尠克成功于外者,于君乃益信。呜呼!千载之下犹有余恫焉。
              《秦史卷三十二 白起列传》


              IP属地:湖北12楼2014-03-19 01:11
              回复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
                此白起失灭国大功之一也
                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 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
                此白起失灭国大功之二也
                 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当是时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也。然则邯郸不守。拔邯郸,管山东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华,绛代、上党。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以代、上党不战而毕为秦矣,东阳、河外不战而毕反为齐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战而毕为燕矣。然则是赵举,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决白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也。大王垂拱以须之,天下编随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弃霸王之业,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
                此白起失灭国大功之三也


                IP属地:湖北13楼2014-07-22 12:24
                回复
                  杀神白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27 0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