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周期表吧 关注:80贴子:5,769

【资料属性】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楼搜集各种关于邝湛若的资料汇总……
一楼放我的各种群名片……



1楼2014-03-07 22:17回复
    【邝露的基本生平】
    邝露,字湛若,明末广东著名诗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据说,他出世时有“甘露降于庭槐”,故名瑞露。后改今名,字湛若。又因他读书所在为海雪堂,故又称邝海雪。
    邝露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工于诗词,精于骈文,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6楼2014-03-07 22:36
    回复
      【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科举】
      邝露十五岁时,在南海应试,督学以《恭宽信敏惠》为题,他以真、行、草、篆、隶五体字答卷,结果被认为“违制”而被黜,落为“五等”,可是他若无其事,狂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几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放诞纵酒,或散发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以是颇为礼法之士所仇”。


      7楼2014-03-07 22:37
      回复
        【作死得罪县令的传奇故事】
        崇祯七年(1634年),适逢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邝露与友人乘醉策马,纵游花灯夜市,刚好遇南海县令黄熙出巡仪仗,邝露酒醉不避,反而信口赋诗讥讽“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同塞上翁。”就此惹下大祸,被县令逼得远走他乡避难。
        【邝露的著作《赤雅》】
        此后,邝露度桂岭、泛洞庭、涉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历时五年之久。秀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他的诗情豪兴,丰富的社会阅历,加深了他的生活感受。邝露沿途赋诗数百首,诗名远播吴、楚、燕、赵,在扬州,他写了十二首《赤鹦鹉》,为世人所传诵,因而有“邝鹦鹉”之誉。据说每到一地,都被当地人以嘉宾之礼相待。
        当他浪迹广西时,深入瑶民“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境,还蒙当地瑶民“女将”云亸娘的赏识,当上了记室(执掌文书之类)。其间,他著下《赤雅》一书,记录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蔚为大观,影响深远。诸如“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萧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垌中之少好者,伴峒宫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记录的便是桂西壮族地区广泛流行的“欢浪花”(意为休闲寻情之歌),仍然被现代人作为研究古代壮族民俗的重要资料;《天龙八部》中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实际上就是瑶族地区蛊毒的制作过程),便来源于邝露的《赤雅》一书:“五月五日聚诸虫豸之毒者,并置器内,自相吞噬,最后独存者曰蛊。”


        8楼2014-03-07 22:41
        回复
          【邝露之死:如嵇康般与琴结缘的浪漫】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明王朝覆亡。接着,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清顺治三年(1646年),广州首次沦于清兵铁骑之下。邝露长子邝鸿(字钊孟,工诗,善击剑)亲领北山义军千余人,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于广州东郊。
          次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政权任为“中书舍人”。清顺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导致广州城陷。此时,邝露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恢复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然后,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9楼2014-03-07 22:42
          回复
            【关于邝露的名琴“绿绮台”】
            邝露不仅是诗人、书法家,还擅长古琴,是一位品格极高的琴人。其平生珍爱两张名琴,一为宋琴“南风”(曾是宋理宗赵昀的内府珍品,今藏山东省博物馆),一为唐琴“绿绮台”,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绿绮台”曾属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后以琴赐大臣刘某,明末归邝露所得。
            据载,绿绮台与春雷、秋波、天蠁(响)被誉为岭南“四大名琴”,在琴界有极高声誉。邝露出游必携二琴,有时穷困也将其暂质于当铺,待有钱时又赎回,故其诗有“四壁无归尚典琴”之句。
            顺治七年清兵攻广州,邝露抱琴,从容殉国。邝露殉国后,琴被清兵所抢,售于市上,为归善(今惠阳)人叶龙文以百金所得。叶氏某日泛舟丰湖,邀请当时文士一起雅聚,席中叶氏抱出绿绮台,诸人一见先朝遗物,都唏嘘不已,当场赋诗,以屈大均之作最脍炙人口,其中“我友忠魂今有托,先朝法物不同沉”之句,更是一字一泪。
            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禛(渔洋)亦有诗“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来咏邝露。后来此琴由叶龙文后人保存了数代,至道光末年,叶氏家人以穷困将琴质于当铺无力赎还,被东莞人张敬修买下。张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将张家玉之后人,又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东莞可园的主人。他得到绿绮琴后专门在可园中辟“绿绮楼”以宝藏之。
            后在民国初年,张家中落,琴亦以破残不堪修复而售于同邑邓尔雅。邓尔雅是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他与可园张家素有交往,深知此琴的意义,因此他所得虽是一张朽琴,却视同性命。1944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曾被台风吹毁,连邓所藏大量书籍文物均遭破坏,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绿绮台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直至邓氏临终之际,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榻畔,抚摸不舍以至最后一息。邓尔雅身后,此琴至今保存于家人手中,曾有数度因经济拮据而欲出售,初时愿以市区房屋一幢即可,后终因谈价未谐而告吹,近年又传出开价四百万港元之巨。


            10楼2014-03-07 22:46
            回复
              【戏说邝露之《青青公主》】
              (好吧我承认我根本没看过任何粤剧……)
              粤剧《青青公主》取材于广东地方题材,描写广东名士邝露与瑶家公主青青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明末清初,清兵铁蹄踏遍中原,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瑶寨公主青青女扮男装下山寻访名士邝露上山教化瑶民,恰逢邝露为保百姓义仓与官府论理,混乱中出了命案,青青乘机拉邝露上山。邝露在瑶寨教书讲学,并训练新军,和青青互生爱恋。然而在成婚当日邝露为救母被迫下山,瑶王为两人种下“鸳鸯蛊毒”以防邝露不归。百日将至,青青领军运粮草下山营救被清军围困在广州城的邝露。广州城即将失守,青青与邝露为掩护百姓撤离,将清军引进了埋伏中引爆火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12楼2014-03-07 22:58
              回复
                先放这么多吧,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今晚找不动了,以后会慢慢的补上。


                13楼2014-03-07 23:02
                收起回复
                  怒顶


                  IP属地:上海15楼2014-03-07 23:13
                  回复
                    今天才知道有这个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3-07 23:19
                    回复
                      我也今天才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3-08 06:07
                      回复
                        大才子啊,佩服佩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3-08 14:2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3-08 15:13
                          回复
                            因为你知道的他,今天才算了解一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3-08 1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