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前排恭喜。
——最喜欢火炮了,最喜欢炸人了,炸哭你们炸炸炸,虾米,喵~鸵饩常敲匆庀笠跹才挪拍芨玫墓乖斐鲆饩衬兀恳话阋庀蠓掷啵兜摹⒔摹⒍摹⒕驳模鹊取P赐暌焕啵傩戳硪焕啵庋突岣艘恢植愦蔚拿栏小@缤跷摹痘罚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先写画中的远景,再写近景。先写静景,再写动景,将画面写活了,就感觉十分生动。所以人云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盖因其极生动之能事。
其实,写诗就好比绘画,不能远的静的,高的低的胡乱夹杂着画,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有个先后之分。写诗又好比是赏景,先看到哪里,再走到哪里,不可能一眼就将景色尽收脑海之中。
然而,这个顺序又没有固定的套路,不像平仄声韵,它是死的,不符合它的规律,就是出律了。而对于诗文的构造,是需要作者来认真思考的。可能对于这首诗,先远后近比较合适,而对于那首诗,却先近后远更好一些。
对于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我想很多书上都有相关的解说,另外我想说的是作诗必须知道的一个定则,尤其是律诗,要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
所谓起,就是开始切入话题;承,就是承接上文;转,此处往往由景及情,换个方向,总之要更加深刻;合,回到初衷,结尾。我们举个前人的诗文来对照讲述,例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用了六个意象连串成意境,构造出荒凉的气氛,以此为切入,为下面铺垫,谓之“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此诗名句。进一步描写悲凉的画面,承接上面之述,谓之“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此句没有再过繁杂的描写景物,而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也是前面写景的目的所在。此处一转,切入情感的描写,谓之“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对于颈联的回忆,发出无奈的叹息,以此结尾,完整的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完成了他的初衷,谓之“合”。
不仅这首诗如此,古人创作的大多数律诗皆是如此,四句便是“起承转合”。这不是繁琐的要求,而是前人的总结。这样的构造是最好的,能最好的表达出诗要表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