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树立了一种交换价值体系的系谱学:1.被交换的唯有(例如在古代和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物质生产的剩余物。尚有一些庞大的行业处于交换与商品的范围之外。
2.“工业”物质生产的整体数量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交换中会自行异化。
3.即使是被认为不可异化(被分享而非被交换)的事物——美德、仁爱、知识、意识——都一一落入交换价值的范围。这是“全体腐化”的纪元,“普遍图利”的纪元,是“每件物品都被带入市场的时代,不管是物质的或精神的物品,都被视做具有商品价值,以便能准确地估计物品的价值“。
注释:《哲学的贫困》为马克思出版于1847年的一部著作,标题是针对普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1809~1865)《贫困的哲学》的一种倒置。这部著作具有很强的批判性,罗列《贫困的哲学》中的观点并逐一反驳。在马克思看来,应”离开“哲学,而在一种新的视野中分析世界,这一视野建立在改变社会的欲望基础之上。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