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陌寞茉吧 关注:3贴子:113

回复:诗歌鉴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2福建】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示例)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4-04-11 14:05
回复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4-04-12 14:14
    回复
      2025-05-14 10:49:34
      广告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4-04-14 08:03
      回复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4-04-15 09:22
        回复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4-04-16 12:48
          回复
            重庆卷
            (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 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4-04-16 12:49
            回复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4-04-17 10:04
              回复
                湖南卷
                (1)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4-04-17 10:06
                回复
                  2025-05-14 10:43:34
                  广告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4-04-18 07:15
                  回复
                    江西卷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4-04-18 07:17
                    回复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4-04-19 07:59
                      回复
                        广东卷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4-04-19 08:00
                        回复
                          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4-04-20 18:58
                          回复
                            全国卷2
                            (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4-04-20 19:00
                            回复
                              2025-05-14 10:37:34
                              广告
                              全国卷1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4-04-21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