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天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是无故。
那世间的一切,它们都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来划分一切,那些昨天,在昨天的昨天看来,就是明天,那些明天在明天的明天看来就是昨天。
那些贫穷和富裕,在今天看来是贫穷的,可是在过去看来这又是富有的。我们又怎么可以保证今天的富有在将来不是贫穷呢,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积极的划分贫穷和富有,这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水平。
那些树木被砍伐,做成精美的房子,可以对我们来说是好的。可是对于树木来说,却是损害他们的生命的行为,怎么能不称作恶呢。
那些长相较好的没人,西施,褒姒,拥有的天仙的美貌,可是他们却在麋鹿,飞禽看来并不是如此,她们的出现使他们惊吓而逃走。
我们和麋鹿,究竟谁懂得美丽呢。
我们今天认为的事情,是好的,也许到明天就被认为是恶的。
究竟我们认为的“是”就是“是”吗,我们认为的“非”就是“非”吗?
可是无论那些贫穷还是富有,还是那些“是”或者“非”。他们不都是属于世间的事物吗?我们可以改变这个属性吗?
一切的变化是没有终结的,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一切的“大”都是相对于“小”来说的,一切的“小”都是相对与“大”来说的。如果舍弃这个界限和标准,那么小就可以称作大,大也可以称作小。
无穷大,就是无穷小,无穷小就是无穷大。因为我们的标准不可以统一。
那么无论究竟是“大”还是“小”。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的结果,我们关心这个结果是为了什么呢,人们区别了五色和五音,人被五色迷乱是视觉,被五音迷乱了听觉。
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是认识过了的物质。物质本身不能先入为主的给自己立个形象,那样就固定了。人看,是人的认识;猫看,是猫的认识;鸡看,是鸡的认识;蚯蚓看,是蚯蚓的认识,怎么能一样?人,一定这样想,什么东西就是人看的对,别的动物看的和人不同,就是看的不对,有缺欠。人就是标准?绝对了,人看是一尺,也不见得就是一尺。人看桌子是白颜色的,也不一定是白颜色。条件不同,认识就变。物质不能有形象,要随认识去变化,随心所欲!大千世界变换无穷。物质是有普遍意义的,不能有固定的形象。人有人的世界,鸡有鸡的世界,微生物有微生物的世界,各不相同。人有人的时间,鸡有鸡的时间,微生物有微生物的时间,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背后都统一于物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有共同的本源。
我认为通常所讲的物质和精神并不在同一论域之内----即在全宇宙的物质与人类的精神这一基础上讨论唯物,唯心是不恰当的。这里的物质是指全宇宙的物质,是一种集合概念,应当对应另一个集合概念----宇宙意志。这里的精神特指人类的精神,在这里它是一个单独概念,应当对应另一个单独概念----人类的身体。
人类的精神只是宇宙意志中的一种,人有人的精神,社会有社会的思想,国家有国家的意志,动物有动物的思想,植物有植物的精神----星球有星球的意志,星系有星系的意志----宇宙有宇宙的意志----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意志,其差异只在于“刺激--反映”的表现“模式”不同而已。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某些人狭隘的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精神,思想,意志。
随着我们认识的主体的不同,和认识的角度的不同,也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认识也在变化,而只要我们认知的原因改变一点,就可以影响整个事物的认识。如果非要将他们区分开来,那么万事万物都将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划分的标准不同,我们可以得到千差万别的结论。
在道的观点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存在,他们都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如是而已。他们不过都是被道包容的事物,
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用道的观点来观看,一切都是平等的。
意识,是人大脑内的活动,和做梦一样。如果那样还有什么问题?梦境吗,人人知道那是假的,什么时候知道?醒来才能知晓。实际上,我们以物质为背景为依据,再经过主观条件,所生出来的世界,是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所谓的“我”“大脑”“身体”“主观”也同样是物质和主观条件的产物。也并非本来面目。和其他存在并无两样。主观、条件也无影无踪了,所谓踪迹皆无。我们的生活变得切实真切。我们在其中任意逍遥,而又有一个切实的物质做保证、做后盾。一次入世不够,就再来!再来体验。够了,到别个世界转一转。
所谓的“我、身体、大脑、主观”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客观存在加上条件的结果。真正的自己是物质,是客观的存在,是没有形象的,那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天人合一的我即万物、万物即我;“高维认知”,我就是全部刺激反映模式集合的集合。这种认知是一种渐进成长的无止境认知进程,此即“真界自成”之谓也。和你有关联(被你认知到)的就是现实实在,即“你自己的世界--主客同构的体验世界”。和你没有关联(未被你认知到)的就是即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不确定性。个人如此,全人类的整体亦如此理,这是可以适用于微观与宏观全部领域的普世真理--有关联即存在、无关联就是可能有、可能无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