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看完白夜行。想说点什么。纯粹个人观点。估计会有反社会反人类的成分,各位勿喷。
回看事件的开端,亮司杀了他的爸爸。我只想说那个人该死,杀得好。只是动手的不该是亮司。但是亮司等不了。有些人如果你不杀他是不会自然消失的,也不会有悔过的念头。所以亮司动手。无法想象亮司的心情,但是在动手的那一刻想必他已经做好背负一切的觉悟。引用某部动漫:“只有人拿自己的尊严和过去比较,让其中一个消失时才叫杀人,并背负杀人这种意义与罪孽。”亮司在那一刻已经死了,用与父亲同归于尽那么惨烈的方式。
在之后雪穗杀掉了她的妈妈。杀死母亲这一举动在我看来,对于雪穗来讲象征性多于必要性,象征着与亮司一同背负起弑亲的罪恶,与亮司彻彻底底地站在一起,背对阳光永不回头。
然后就那样一条路走到黑。直到终点。
不少人诟病亮司和雪穗杀父弑母的举动太阴暗太残暴。我只能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有一篇文章叫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孩子的爱与成人的爱的差别,以及孩子是如何学会爱的。里面提到,“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这里面隐藏的意思是孩子天生是不会爱不懂爱的,“爱”这个机能需要学习,教育者就是他们的父母。看看我们主角的家长们在做什么。雪穗的母亲为了钱把雪穗出卖,亮司的父亲在外求欢,母亲在家里与伙计勾搭。在这两个孩子还幼小的生命里,他们的父母扮演的角色不是保护者,反而是伤害者。
简直一种无法容忍的背叛和亵渎,背叛了两个弱小的儿童,亵渎了“父亲”和“母亲”的称呼。
该篇中还提到:“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雪穗和亮司在那个时候,怎么看还都是孩子。
他们没能在处于“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时被给予来自父母的爱,那个时候他们只找到了彼此。
所以对这两个人杀害父母的举动,即使知道是罪大恶极,不能容忍,我却无法对他们产生恨意。有谁能说一朵恶之花的开放与土壤和阳光毫无关系。
所以我理解了,亮司和雪穗对彼此的爱,用“爱情”来形容都太浅薄。
那只能是,信仰。
亮司为雪穗付出一切,雪穗接受了亮司付出的一切。亮司为隐瞒真相而死,雪穗接受了亮司想保护真相的事实。很多人哀叹亮司的付出是多么不值得,那么有没有人想过雪穗的感受?一对彼此深爱的情侣其中一人死去,另一人的殉情总让人为之感叹不已,殊不知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承担的不只是爱侣永逝的伤痛,还有一个人要走完两个人的路的巨大负担。雪穗就是这样。亮司把自己做了祭品呈给雪穗,雪穗便照单全收。在付出的过程中亮司是愉悦的,雪穗就享受着亮司愉悦并痛苦。接受了亮司的付出便意味着雪穗一定要幸福,永远永远永远一直向前走,在明知道爱人痛苦得流泪时还要露出灿烂的笑容。亮司用自己的人生做雪穗的支架,所以雪穗一定要快乐,因为不能辜负亮司的付出。因为亮司已经做到这种地步雪穗就一定不能放手,因为亮司埋进黑暗所以雪穗一定要走在阳光下,因为亮司保护雪穗死去雪穗就一定不能落网——因为亮司想要雪穗无忧无虑,所以雪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哭,无法与亮司同甘共苦,只能享受着亮司给的所有并被内疚与自责永远折磨着。
亮司把自己做成黑暗献祭给雪穗,雪穗把自己做成阳光送给亮司。哪一个更痛?我不知道。
《嫌疑犯x的献身》里最后靖子辜负了石神脱去了包袱,雪穗到最后都没有辜负亮司,背上了罪恶。因为靖子不爱石神,因为雪穗爱亮司。
……我心底是希望雪穗不爱亮司的,可是没有。她爱他,从拼布包到店名,RYRY都是他。
因为彼此都爱着,所以彼此是那么惨烈地疼着。简直像两只拥抱的刺猬为了不伤害对方而拼命把刺扎进自己的身体,痛着却不肯放手。
还能说什么好呢。
如果说一定有让亮司和雪穗得到解脱的方式,我总觉得应该在雪穗杀掉母亲后两个人一起自首。也许会在监牢里度过很多年,也许会有奇怪的流言蜚语,也许会一直被很多人歧视,但是只有在他们接受过惩罚后才能真正地站在阳光下,手牵手。如果亮司没有那样地爱雪穗以至于不愿让她承担任何的罪责,如果雪穗不是那样地爱亮司以至于接受他的任何决定,他们是不是就可以完完全全地在一起,不必装作不相识。
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在那时结束,那真的就太好了。
END
回看事件的开端,亮司杀了他的爸爸。我只想说那个人该死,杀得好。只是动手的不该是亮司。但是亮司等不了。有些人如果你不杀他是不会自然消失的,也不会有悔过的念头。所以亮司动手。无法想象亮司的心情,但是在动手的那一刻想必他已经做好背负一切的觉悟。引用某部动漫:“只有人拿自己的尊严和过去比较,让其中一个消失时才叫杀人,并背负杀人这种意义与罪孽。”亮司在那一刻已经死了,用与父亲同归于尽那么惨烈的方式。
在之后雪穗杀掉了她的妈妈。杀死母亲这一举动在我看来,对于雪穗来讲象征性多于必要性,象征着与亮司一同背负起弑亲的罪恶,与亮司彻彻底底地站在一起,背对阳光永不回头。
然后就那样一条路走到黑。直到终点。
不少人诟病亮司和雪穗杀父弑母的举动太阴暗太残暴。我只能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有一篇文章叫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孩子的爱与成人的爱的差别,以及孩子是如何学会爱的。里面提到,“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这里面隐藏的意思是孩子天生是不会爱不懂爱的,“爱”这个机能需要学习,教育者就是他们的父母。看看我们主角的家长们在做什么。雪穗的母亲为了钱把雪穗出卖,亮司的父亲在外求欢,母亲在家里与伙计勾搭。在这两个孩子还幼小的生命里,他们的父母扮演的角色不是保护者,反而是伤害者。
简直一种无法容忍的背叛和亵渎,背叛了两个弱小的儿童,亵渎了“父亲”和“母亲”的称呼。
该篇中还提到:“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雪穗和亮司在那个时候,怎么看还都是孩子。
他们没能在处于“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时被给予来自父母的爱,那个时候他们只找到了彼此。
所以对这两个人杀害父母的举动,即使知道是罪大恶极,不能容忍,我却无法对他们产生恨意。有谁能说一朵恶之花的开放与土壤和阳光毫无关系。
所以我理解了,亮司和雪穗对彼此的爱,用“爱情”来形容都太浅薄。
那只能是,信仰。
亮司为雪穗付出一切,雪穗接受了亮司付出的一切。亮司为隐瞒真相而死,雪穗接受了亮司想保护真相的事实。很多人哀叹亮司的付出是多么不值得,那么有没有人想过雪穗的感受?一对彼此深爱的情侣其中一人死去,另一人的殉情总让人为之感叹不已,殊不知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承担的不只是爱侣永逝的伤痛,还有一个人要走完两个人的路的巨大负担。雪穗就是这样。亮司把自己做了祭品呈给雪穗,雪穗便照单全收。在付出的过程中亮司是愉悦的,雪穗就享受着亮司愉悦并痛苦。接受了亮司的付出便意味着雪穗一定要幸福,永远永远永远一直向前走,在明知道爱人痛苦得流泪时还要露出灿烂的笑容。亮司用自己的人生做雪穗的支架,所以雪穗一定要快乐,因为不能辜负亮司的付出。因为亮司已经做到这种地步雪穗就一定不能放手,因为亮司埋进黑暗所以雪穗一定要走在阳光下,因为亮司保护雪穗死去雪穗就一定不能落网——因为亮司想要雪穗无忧无虑,所以雪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哭,无法与亮司同甘共苦,只能享受着亮司给的所有并被内疚与自责永远折磨着。
亮司把自己做成黑暗献祭给雪穗,雪穗把自己做成阳光送给亮司。哪一个更痛?我不知道。
《嫌疑犯x的献身》里最后靖子辜负了石神脱去了包袱,雪穗到最后都没有辜负亮司,背上了罪恶。因为靖子不爱石神,因为雪穗爱亮司。
……我心底是希望雪穗不爱亮司的,可是没有。她爱他,从拼布包到店名,RYRY都是他。
因为彼此都爱着,所以彼此是那么惨烈地疼着。简直像两只拥抱的刺猬为了不伤害对方而拼命把刺扎进自己的身体,痛着却不肯放手。
还能说什么好呢。
如果说一定有让亮司和雪穗得到解脱的方式,我总觉得应该在雪穗杀掉母亲后两个人一起自首。也许会在监牢里度过很多年,也许会有奇怪的流言蜚语,也许会一直被很多人歧视,但是只有在他们接受过惩罚后才能真正地站在阳光下,手牵手。如果亮司没有那样地爱雪穗以至于不愿让她承担任何的罪责,如果雪穗不是那样地爱亮司以至于接受他的任何决定,他们是不是就可以完完全全地在一起,不必装作不相识。
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在那时结束,那真的就太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