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付出和回报存在转换秘 密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CaseWesternReserve University)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G. Post)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JillNeimark)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付出”与“回报”之间的联系。综合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的100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后,作者大胆地认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他们的著作《好人有好报吗》出版后在美国深受欢迎。
最近网路上流传一篇〈法医警 官披露的三起因果报应实例〉文章,一名中国法医自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许多他着手调查的死亡案件,发现了命案背后存在的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莫名联系,个中之玄奥甚至让他走入佛门。
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有 的好人偏偏承受苦难,坏人却不见遭报?这名法医举了几个死亡案例,述说他自己见证的因果关系,可能可以回答这些疑问。
无法解释的因果关系
第一个案子是个灭门案,28岁 的儿子亲手把自己年迈的父母绑在床上,割破他们的喉咙,失血惨死。起诉书解释被告的杀人动机为:从小被溺爱,个性张狂,与父母矛盾频发,矛盾过于激烈因而激发杀人念头。死者在口供中说,他计划谋杀很久了,想过用各种方式杀害他们,包括喂农药、推进水库淹死,最后决定用割喉这种方式。
法医进一步思考:世界上被溺 爱的孩子这么多,这么多的家庭争执,为什么只有命案中的死者被儿子杀死?再深入调查,法医发现,这对夫妇是在农贸市场上做活鸡宰杀工作的,他们都是把鸡只绑好倒挂,捏住鸡头进行割喉,这个生意他们做了一辈子。
当法医发现这个没有写在事实 起诉书、也不足以成为“杀人动机”或“杀人证据”的事实时,法医的“脊梁骨凉飕飕的”。一切在冥冥中都有定数。
他还举了一个罕见而严重的意 外案例。一位刘某在朋友家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倒头睡下后,又想喝酒,结果朦胧中摸到一个装有液态氦的溶剂。他喝下溶剂后,溶剂马上冻僵了他的口腔,舌头一碰就掉下来了,整个口腔也保不住,一辈子都靠胃管吃饭。
查探之下,原来这位刘某经常 搬弄是非,导致许多家庭不和,其实都是道听涂说。他甚至因为挑拨是非,导致一个家庭的妻子自杀,未满周岁的孩子因没人看管而冻死。
见了太多离奇意外事故的法医 最后相信,一个人的死去,他的死去方式和时间、痛苦与否,都和他个人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关联。他说,这种因果关系,有时很明显,一眼就看穿,有时很隐蔽,必须追根究底,才能查出其因由。
中国人的老话往往透露着深远 的奥妙与智慧,现在科学家也渐渐发现一些事件的因果联系。所以对善恶有报尚存怀疑的读者,可能还要记住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