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荦吧 关注:16贴子:3,481
  • 7回复贴,共1

郡主与公主——董千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12-01 11:05回复
    风流皇子段正淳到处留情,但此人的生殖能力属於「数奇」一类,只识生女,不识生男,唯一儿子段誉要烦他人代生——不过这一点他至死不知。

      且看在书中出现的几位段郡主:
      王语嫣,秉承了「神仙姊姊」的血统,不但在所有同父姊妹中艳冠群芳,而且是当代第一美人。唯一的未知数为西夏银川公主,因为她於书中两次都在黑暗中登场,可能奇丑,亦可能比王语嫣更美。

      木婉清,在诸郡主中似乎是较弱的一位,不过体有异香,香可补色。论对段誉所怀的爱情,却是这位木姑娘用情最深,日后嫁了段誉(镇南王妃刀白凤临终提醒儿子:「你爹爹的那些女儿……你爱那一个,便可娶那个……这许多姑娘,你便一起都娶了……」故段誉不但必娶王语嫣,亦无理由不娶木婉清和锺灵),对大理皇后王语嫣或者不敢怎麽样,对於锺灵和其他嫔妃一定大吃其醋。

      锺灵年纪最小,性格也比较模糊,但比王语嫣和木婉清讨人喜欢。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女性常能获得男性较多爱怜,锺姑娘日后在大理后宫很可能宠擅专房。

      阿朱、阿紫姊妹是诸郡主中最出色的两个,都是性格鲜明而敢作敢为的女子。但因际遇不同,行事方式也就迥异,阿朱为人,阿紫为己。两姊妹先后爱上乔峰,阿朱爱得凄艳,阿紫爱得凄厉,两人同为乔峰而死,但所受褒贬相去霄壤。

      以段正淳之博爱,情妇当然不止阮星竹、秦红棉、甘宝宝、王夫人及马夫人这五个,未归宗的女儿当然也不止上述五个。仅以书中所交代的而论,段正淳只会生女儿尚不奇,那些情妇除了和段正淳生女儿,此外再无生育,那才奇上加奇,或然率大概只有千万分之一。

      西夏银川公主的容貌究竟如何,只有逍遥派兼天山灵鹫宫主人虚竹子知道。这位虚竹子先生重情不重色,情窦既开,心中便只有一个「梦姑」,见了灵鹫诸女固然毫不动心,连王语嫣的美色也不曾使他眩目。所以当他在西夏招了驸马后,必定认为自己娶了天下第一美人。

      银川公主极可能是个美人。因为「西夏人都说他们公主千娇百媚,容貌天下无双」,虽云西夏百姓未必见得到公主的真面目,但如根本不美,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共同说法。又大夥在青凤阁候见公主时,八个宫女簇拥着一个身穿淡绿衣衫的少女出来,只见这少女身形苗条,举止娴雅,面貌更是十分秀美。众人都暗暗喝一声采:「人称银川公主丽色无双,果然名不虚传。」接着是慕容复在心头品评:「她虽比表妹(指王语嫣)似乎稍有不及,却也是千中挑、万中选的美女……」后来她开口说话,方知她乃是公主的贴身宫女。侍儿已然如此,公主容色可想。

      不过也有疑问。当日在冰窖之中,童姥为了诱使虚竹破戒,去后宫捉了个女子来与他成其好事。按理童姥应选一个比较成熟的妃嫔,才有把握完成令虚竹自动破戒的任务,不应选一个未经人道的小姑娘,致有两小「无猜」之虞。或者可以如此解释,童姥虽然活了九十六岁,却也未经人道,对这个调调儿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捉了个十七岁的银川公主送入虚竹先生的怀抱,居然超额完成任务。还可以另有一种解释,童姥情场失意,而且生理畸型,对於俊男美女必然心怀妒恨。她见虚竹是个「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的丑陋小和尚,故意把一个「端丽秀雅,无双无对」的少女捉来和他配对,藉以泄忿。但她再也料不到自己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2楼2007-12-01 11:08
    回复
      金庸百家


      3楼2007-12-01 11:08
      回复
        `


        5楼2007-12-02 11:17
        回复
          “书剑”的两条主线

          送子女玉帛求和,那是部落时代传下来的战争法规,任何地区及种族均无例外,木卓伦族长应无不知之理,乾隆亦无辜负美意之理。所以如根据这个传统法则,乾隆纳香香公主乃名正言顺之事,与一般的恶霸强抢妇女完全不同。


          “书剑”以宝月楼一战结束全书,在这一战中,双方主客之势屡易,用笔已尽波谲云诡的能事。但仔细推究下来,红花会方面初占得上风太容易,因此后来的退走也就似乎有些轻率。当然这些受了历史的约束,如果杀了乾隆或迫使乾隆下诏驱满复汉,就无法向历史交代。但红花会这一退,而且退入回疆从此不再来,难免使人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如许公仇私恨,又岂杀几个爪牙所能了结。


          6楼2007-12-02 11:25
          回复
            黄蓉初稿——温青青 

            索性再自说自话一番,作者塑造青青时可能想到了林黛玉,如牙尖嘴利及爱闹小性子等等。固然这种性格并非黛玉专利,却很难否定受了“黛玉范本”的影响。又黛玉在后半部逐渐变得温柔含蓄,青青也有几分转变,虽属事理之常,未始全无牵连。但黛玉仍然归于薄命司,这才令人觉得连她的牙尖嘴利及爱闹小性子也是绝世风光,如果她成就了木石姻缘,她的缺点就是真正的缺点了。 

            说一句笑话,我很佩服袁承志,居然能够和他这位青弟有始有终。设想他在浡泥国总还有四五十年可活,不管是做了海盗还是做了苏丹,这日子恐怕不甚易过。何况身边还跟着个云英未嫁的何铁手,加上名花有主的安小慧及焦婉儿,这位青弟越想越不放心,岂能让他过太平日子。


            8楼2007-12-02 12:58
            回复
              “金派”青衣花旦

              郭靖是绝代之人,黄蓉也是绝代之人,故个人以为金庸小说以《射雕英雄传》为第一,而以《神雕侠侣》次之。靖蓉在神雕中已是配角,然而仍能处处抢杨过及小龙女的镜头,至少亦能分庭抗礼。这还是杨、龙本身够强,否则神雕简直要降格正名为射雕的续集。

              闲时常与作者谈皮黄,发现彼此有一同嗜,那就是偏爱净角与旦角的戏。净角至刚,旦角至柔,在舞台上为两个极端,在整个艺术领域中也是一样。或者正因此故,作者书中人物也总是以净角与旦角写得最活龙活现,尤其撒娇撒痴的花旦已集舞台艺术之大成。

              “金派花旦”以黄蓉为花魁,“金派青衣”则以《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为祭酒。自来总是花旦易于讨俏,而青衣只能在平凡中见功夫,所以严格地来说,造程灵素更难于造黄蓉,便如造郭靖更难于造杨过。所以黄蓉虽绝代而仍然是人,程灵素几乎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小龙女也不食人间烟火,但太美太纯,占尽人世便宜,不能让她成仙了。

              《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以蒙古郡主身分,结果成了“蒙奸”。还有一个“射雕”中的华筝公主,看情形如果能得郭靖真心相爱,日后助守襄阳可能有她一份。

              作者于各书中极表扬民族主义,却似乎持“汉族沙文主义”立场,倒并非不让少数民族有它本身的民族主义,而是以华夏为中心,从华不从夷。

              另外尚有一个通融,那是肯定番邦女子背叛本族的行为,所以并不把赵敏写成“蒙奸”,何铁手也就不是“苗奸”。作者些这些女子都是为情颠倒,因而背叛本族,并非写她们基于正义的选择,这样反而建立起美好的形象,一个痴情女子是有权无法无天的。

              演义说部中的番邦女子,一见天朝大将必定情不自已,父母也不要了,民族利益也不顾了,千方百计要达到阵上招亲之目的。按理说,她们这种行为大违中国的礼教,但作书人固然津津乐道,读者亦不予谴责,反之总是对她们十分欣赏。只因为中国人向来持“天下国”的观念,不知有国际,番邦自立等于土匪作乱,女土匪改邪归正自属佳话。

              赵敏跟那些演义说部所描写的番邦女子已有所不同,因为并非天朝征伐番邦,而是蒙族侵入华夏。但赵敏除自幼倾慕汉族文化外,很难找到其他“反正”的因素,所以当年看到《倚天屠龙记》的结局为之愕然。不过赵敏这个人物实在塑得好,以“可爱度”而论,在“金派花旦”中除黄蓉外无人可与相比。所以尽管她在前半部中一直处于反派地位,仍然令人忍不住喜欢。金庸似对番邦女子有偏爱,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写遍了,他自己也许最喜欢香香公主,我却喜欢赵敏与何铁手。


              9楼2007-12-02 13:24
              回复
                我辛辛苦苦打的啊,让百度删了又删

                以后有啥好东西都不能放这里了


                12楼2007-12-02 1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