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吧 关注:50贴子:53
  • 4回复贴,共1

同理心实践的七个步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要对他人表达同理心,必须以「理解」为核心,拒绝「同情」。
并且要抛开对他人的成见与判断,在理解他人的过程中,拒绝速成的答案。
阿瑟透过书中他与当事人的会谈,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同理心的精髓,以及同理心所释放出来的疗愈能力。
阿瑟为表达同理心提出七个步骤:
(1)问开放式的问句(2)放慢脚步(3)避免太快下判断(4)注意你的身体反应(5)了解过去(6)让故事说出来(7)设定界限。
这七个步骤,看似简单,却有其不容易之处。当朋友遇上困难,带来自己陷入外遇的困境习题,人们都会很快地说赶快抛开外遇这不正常畸恋,免得伤人伤己。「不正常畸恋」已经是为朋友贴上标签与判断,很难让同理心有运作的机会,因此面对这样的朋友,不妨静听对方娓娓道来故事的源头。
「问开放式的问句」意欲让对话可以持续,不让谈话只停留在0与1、黑与白、对与错的二元选项。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知道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暂时的空间,不被批判,只有接纳。因此,面对前述的例子,我们可以试着询问朋友:「这段感情,想必对你(你)很重要,不妨说出来你(你)们俩是如何认识的?」朋友带来问题求助于自己,虽然期待建议,但更希望得到温暖的拥抱。因此,面对朋友外遇难解的习题,建议虽然可以给,但却需要留待最后当所有的故事都摊在阳光下,这时给的中肯建议才有可能被朋友听进去。
「放慢脚步」意味着给朋友时间整理思绪,同时也是让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对方,也让同理心可以安抚对方。
进入到同理心第三步骤「别太快下判断」时,对于朋友的外遇,我们心里会怎样想:「原来他(她)也是这种人,真是可悲!」还是我们认为朋友:「可惜他(她)一表人才(美如天仙),竟也逃不过外遇的陷阱。」那我们就会坠入批评与判断的深渊,同理心的力量也就无法展现。除非,我们伴随着朋友一探其心灵深处,接纳他(她)光明与阴暗的那一面。当表达同理心时,最忌讳身体的行为出卖我们的语言。曾经遇过当事人与精神科医师会谈时,他发现医师在打瞌睡,感觉自己所述说的人生故事让医师觉得无聊。因此,当事人的信心备受打击,就再也不去看这位医师了。对朋友表达同理心时,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与表情都可能让对方感觉自己被轻蔑因而失去信任感。
「留意个人身体反应」,使心口如一将同理心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自己,脱离不了过去的背景。
「了解过去」是希望对人有统整性的理解,面对朋友的外遇,可能自己的父母有任一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或者是因过往欠缺爱的关怀,而朋友今次从外遇的对象中找到温暖的所在,以至于陷入三角关系中。理解过往与现今的关联,将更可以为朋友找寻到问题的解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当「故事说出来」时,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将从表面的五官进入到内在的心情世界。
同理心的最后步骤是「设定界限」。在我脑海中依然记得一个很精采的故事是,两个迎面而来的人,踏上了同一座桥,对面的来者手里拿着一根绳子,当两人交会时,来者将绳子的一端交给了另一个人,随即跳下桥,对桥上之人说:「我是你的责任,你要将绳子抓牢!」桥上之人对此突兀之举深感错愕,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半晌,桥上之人对桥下之人说:「这是你的选择,我将绳子系在桥柱上,你自己爬上来吧!」面对朋友外遇的问题,终究得他(她)自己面对此一困境,免得到时不仅朋友受苦,连陪伴者也一起陷入泥淖中。


IP属地:江苏1楼2014-03-19 08:04回复
    嗯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09 01:44
    回复
      支持一下。


      4楼2017-04-21 11:45
      回复
        必须支持


        5楼2018-12-30 1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