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烟曝露对戒断时间的影响
研究要点
本研究旨在评价二手烟与肺癌幸存者的戒烟率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发现,家庭吸烟曝露、配偶吸烟、同事吸烟均分别与戒烟率降低有关;为一类与各期肺癌幸存者戒烟有关的重要因素;
研究建议应根据二手烟曝露情况对肺癌幸存者展开戒烟计划。
二手烟(SHS;如在家庭中受到朋友及配偶的吸烟曝露)可降低非肿瘤患者群体的戒烟可能。对此,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医院的Wei Xu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价SHS与肺癌幸存者的戒烟率间是否存在关联。该研究所招募的肺癌患者来自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社会人口、临床病理变量及SHS与戒烟或戒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这项研究发表于2014年1月13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共有721例患者完成了基线期及随访期问卷调查,评价随访时间为54个月。在242例确诊时仍处吸烟阶段的患者中,有136例(56%)患者在确诊1年后戒烟。家庭吸烟曝露、配偶吸烟、同事吸烟均分别与戒烟率降低有关。有上述三种环境曝露患者的戒烟可能最低。
戒断时间分析结果类似,其中68%的患者最终于癌症确诊后6个月内成功戒断。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与晚期患者、不同性别患者间也存在类似关联。据此,该研究认为,SHS为一类与各期肺癌幸存者戒烟有关的重要因素,因此作者建议,在针对肺癌患者进行戒烟计划时,应将其视为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背景
超过90%的肺癌患者均报告存在吸烟史;大于64%的患者在确诊前1年存在吸烟,在确诊时,40%的患者为主动吸烟者。肺癌患者确诊后的吸烟率仍高达50%。在肿瘤(如肺癌)确诊后吸烟可造成不良诊断结果,降低治疗缓解率,增加复发可能,增加第二原发肿瘤及治疗并发症的风险。而戒烟的社会心理获益则包括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行为状态,降低疲劳现象。
肺癌确诊后,有诸多因素与个体的戒烟能力有关。尽管新确诊的肺癌患者存在主动戒烟愿望,但该意愿与其他因素存在竞争关系。此前研究发现,尼古丁依赖性较高的肿瘤与非肿瘤患者均存在戒烟困难。此外,社会支持较少患者也可能依赖于旧习以缓解压力。具体引起戒烟障碍的社会支持因素包括导致其自身处境的内疚及压抑感、家庭成员的愤怒以及对癌症确诊的恐惧感。
另一项重要因素即为患者的社会环境,比如被动吸烟曝露,亦即二手烟(SHS)。SHS在多个领域可视作被动吸烟的同义词:家庭、配偶及同事。针对非肿瘤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SHS可降低戒烟率,但甚少有研究就SHS对肺癌患者戒烟的作用进行过正式考察。因此,现行指南仅对医学控制进行关注,对该行为的心理社会方面关注较少。
影响戒烟的因素可能与影响复吸的因素不同。首先,由于患者复吸前首先需要戒烟,因此强调戒烟存在有益性。此外,戒烟与出现肺癌症状、肿瘤诊断、肺癌的诊断或治疗间的时间关联愈近,与肿瘤确诊间相关的后者因素则愈可能影响戒烟行为。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一份针对基线期及随访至少1年时的自订问卷调查,对SHS与早期戒烟(本研究中定义为肺癌确诊后1年)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本研究目的为,确定肺癌患者群体的戒烟及复吸率,鉴定SHS是否与戒烟行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