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闲气了,还是谈咱们的吧。老太后对于袜子也是非常考究的。用老太后自己的话来说:对鞋、袜子一点也不能委屈,稍微不合适就全身不舒服。老太后穿的袜子的原料是纯白软绸。需要知道,绸子是没有伸缩性的,所以做起来必须合脚,最困难的是当时的袜子在脚前脚后有两道合缝,前边的缝像脊梁一样,正在脚背上,这可是关键,如果线掐得不直,线又缝得有松有紧,袜子就容易在脚上滚,袜线就歪歪扭扭,因此,要求裁缝技术非常高。再说,脚的迎面袜子上有条缝,像条小蜈蚣似的,那有多难看呀,必须让能工巧匠沿着前后合缝绣上花,掩盖住合缝造成的缺陷,这样一来,每双袜子花费的工就大了。老太后的袜子不管多么精致,也只穿一次,决不再穿第二次。算起来,每天至少要换一双新的。就算绣工是非常熟练的能手,也要七、八天才能绣成一双,算来一年要用三千个工供老太后穿袜子,加上采买、原料、工匠的膳宿生活等,光穿袜子一项,老太后一年就需要一万多两银子。
“袜子腰要高出鞋墙三四寸。袜子口是毛边,不缝,为的穿时没皱褶。穿的时候,先把袜线绷直,两边向后一拢,扎上袜带,就齐了。然后把裤腿笼在袜前头,再扎上和裤子同一个颜色的腿带,旗人的裤腿都是要绑扎起来,散裤腿是民国以后才时兴的,旗下人当时没有散裤腿的。
“该说说老太后洗脚了。前面我说过,侍寝等于老太后的侍卫,这必须在侍寝的监视下进行。
“很明快地说句话,老太后洗脚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养,说穿了,有点小病小灾的,洗脚比吃药还便当。
“在宫廷里几乎每天要由当差的御医敬献一付保平安的药方,俗称‘平安帖子’。大都是根据节气的不同,时令的寒暖温凉,老太后的饮食起居,即按气候的变化与体质的强弱而酌量开的保平安的药方。每天由太医院的苏拉送来,献给门神爷陈全福,在宫门外向上请跪安,就算公事完了。其实这是官样文章,只表明太医院的人在这里敬谨当差罢了。光开药方不取药,当然更提不到吃了。可太医院的人一定要仔细知道老太后的贵体的详细情况,吃东西怎么样?睡觉怎么样?心情怎么样?他们讲究望、闻、问、切,但每天望和切是办不到了,只能在闻、问上下工夫,一来表示忠心,二来给自己留后手,最主要的还是给老太后斟酌洗脚的药物。
“别的宫的情况我不知道。储秀宫里把给老太后洗脚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脚水是极讲究的。譬如:属三伏了,天气很热,又潮湿,那就是杭菊花引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让老太后清眩明目,全身凉爽,两腋生风,保证不中暑气;如果属三九了,天气极冷,那就用木瓜汤洗,使活血暖膝,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和春。当然,根据四时的变化,天气的阴晴,随时加减现成的方剂,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秘密了。不吃药而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样的事是再好也没有了,也算是太医院的老爷们的正当差事。假如在盛夏三伏里,老太后有点肠胃不和、食欲不振,那就不能用清凉剂菊花引了。如果隆冬三九天里,老太后上焦有火,身体发燥,就不应再用热剂木瓜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