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1)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
一、 Chapter One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有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本体的形象,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他们独家拥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临在,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临在时,你就是在感受本体。所以从本体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到实际经验到它本身之间,只有很小的一步距离。
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种生命形式最深处那份无形且不可毁灭的本质。这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碰触到本体,因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万不要尝试用你的头脑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试着去了解它。
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当你临在、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时,本体可以被感觉到,但它永远无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谓开悟,就是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且安住在“感受圆满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种状态。
开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超凡入圣”,但小我就是喜欢这套。然而,开悟不过就是一种感觉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与一个既不可测亦不可毁的事物的连结状态。吊诡的是,这个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伟大。开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由于无法感知到这份连结,所以我们会产生与自己分裂、也与这整个世界分裂的幻觉。然后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自己为一个孤立的碎片。接着,恐惧油然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冲突也因而成为常态。
阻止我们体验这个连结的最大障碍就是与心智的认同,因而造成强迫性的思考。无法停止思考是个可怕的折磨,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完没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与本体无法分离的内在定静,也创造了由心智制造的虚假自我,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与心智认同会创造一个由观念、标签、形象、言语、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幽暗屏幕,阻碍你所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它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在你和大自然之间,也挡在你和神之间。这个思维的屏幕创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离的。你因此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肉体的表面和各自独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使用得当,心智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它会有强大的破坏力。更正确的说法是:其实不是你使用头脑的方法错误,基本上你根本没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心智,这是一种错觉。这个工具已经掌控了你。
这就好像是你被占有了,你却毫无所知,还把占有你的实体当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这个占有你的实体——这个思考者。光是知道这件事就让你有能力去观察它,而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
然后你就会了解: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向。你同时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这时,你就开始觉醒了。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从心智当中解脱。这是真正的自由,你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步。
尽可能经常倾听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那些常常重复的思考模式,它们就像陈年录音带一样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脑海里重复了好多年。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那个思考者”,也就是去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
当你聆听那个声音时,态度要不偏颇。也就是说,不要批判或责备你所听到的。因为一旦批判或责备,就意味着那个同样的声音又从后门溜进来了。你很快会发现:那个声音在那里,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着它。这份对于“我在”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自身临在的一种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当你聆听你的思想时,你不但觉察到了思想,也觉察到自己在观察思想,一个新的意识向度就出现了。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当你聆听思想时,你会感觉到“有意识的临在”——在思想之后或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减弱,因为你已不再经由认同你的心智,而赋予它能量了。这时,那种不由自主、强迫性的思考就开始步向终结。
当一个思想销声匿迹时,你会经历到心智续流中的一个间断——无念的间隙。起初,这个间隙可能很短,也许几秒钟而已,但是它们会逐渐变长。当这些间隙发生时,你会感到内在有某种定静和平安。你开始感觉到你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心智遮蔽起来。
随着不断练习,定静和平安的感受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没有尽头。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内在深处散发出来的微妙喜悦,那就是本体的喜悦。
在这个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中,你会比处于和心智认同的状态时更加警觉、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临在。而这个与内在的连结也提升了赋予你肉体生命的能量场的振动频率。
当你更深地进入无念(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说法)的范畴时,你会领悟到纯粹意识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临在和极大的喜悦,因此所有思考、情绪、身体,还有整个外在世界相对来说都不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无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带领你超越了你原先认为的自己(yourself)。那份临在就是本质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议地比你伟大许多。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导向当下也能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时刻就可以了。
这是一件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的事。利用这个方式,你把所有意识从心智活动中撤离,进而创造一个无念的间隙。在这个无念的间隙中,你高度警觉,并带着觉知,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静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的例行公事来做这个练习,然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让这件事本身变成一个目的。例如,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仔细注意每个步伐、每个动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
或在洗手的时候,注意所有与这个动作有关的感官觉知: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每个动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当你上车、关上车门以后,停几秒钟,然后观察你呼吸的流动,去觉察一种宁静但强而有力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切衡量这个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感觉平静的程度。
在你迈向开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不与你的心智认同。每当你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的意识之光就会成长茁壮一些。
有一天,当你逮到自己对着脑袋里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对孩子的调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着你不再那么认真严肃地看待你心智的内容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已经不再依附于它。
开悟:超越思想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刻。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想。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用心智思考,但会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你大部分是为了实际用途而使用心智,而且你摆脱了不由自主的内在对话,因而感受到内在的定静。
当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别是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想与定静之间、心智与无念之间来回摆荡,各停留几分钟。无念是有意识但无思想,这样才会有创意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只有思想,而不与更广大的意识范畴连结在一块儿,那么这样的思想很快会变得?瘠、病态、具破坏性。
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
我在这里使用“心智”这个词的时候,指的不单是思想,还包含了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心智与身体交会之处升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心智在身体上的一个反映。
你愈是与思考、喜恶、批判和阐释认同——也就是说,当你愈没有以观察者的意识临在时——情绪能量的负荷就愈重,无论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无法感受自己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连结,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粹肉体的层面上经历到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变成生理问题或征兆。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先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感受你的身体。这也会将你和你的情绪连结在一起。
如果你真想了解你的心智,你的身体始终会提供真实的反映。所以,试着在身体内看着情绪,或是去感受它。如果情绪和思想之间有很明显的分歧,那么思想永远是说谎的那一方,情绪则始终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指的并非你是谁的终极真相,而是你当时心智状态的相对真实。
也许你尚未能将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带入觉知之中,而使它们变成思想,但它们始终都会在身体上反映成情绪,而你是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的。
用这种方式观察情绪,基本上和我早先说的“倾听或观察一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差别就是,思想在你的脑袋里,情绪却有一个很强的生理成分,所以主要是在身体上被感受到。只要能观察到你的情绪,你就可以允许它存在,而不被它控制。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绪了,你成了观察者,观察的临在。
如果你这样持续练习,内在所有的无意识都会被带到意识之光中。
习惯性地自问: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但是不要分析,只要观察。要向内聚精会神,感受情绪的能量。
如果当时没有情绪存在,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带入身体的内在能量场,那是进入本体的大门。
一、 Chapter One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有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本体的形象,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他们独家拥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临在,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临在时,你就是在感受本体。所以从本体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到实际经验到它本身之间,只有很小的一步距离。
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种生命形式最深处那份无形且不可毁灭的本质。这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碰触到本体,因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万不要尝试用你的头脑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试着去了解它。
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当你临在、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时,本体可以被感觉到,但它永远无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谓开悟,就是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且安住在“感受圆满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种状态。
开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超凡入圣”,但小我就是喜欢这套。然而,开悟不过就是一种感觉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与一个既不可测亦不可毁的事物的连结状态。吊诡的是,这个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伟大。开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由于无法感知到这份连结,所以我们会产生与自己分裂、也与这整个世界分裂的幻觉。然后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自己为一个孤立的碎片。接着,恐惧油然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冲突也因而成为常态。
阻止我们体验这个连结的最大障碍就是与心智的认同,因而造成强迫性的思考。无法停止思考是个可怕的折磨,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完没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与本体无法分离的内在定静,也创造了由心智制造的虚假自我,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与心智认同会创造一个由观念、标签、形象、言语、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幽暗屏幕,阻碍你所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它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在你和大自然之间,也挡在你和神之间。这个思维的屏幕创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离的。你因此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肉体的表面和各自独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使用得当,心智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它会有强大的破坏力。更正确的说法是:其实不是你使用头脑的方法错误,基本上你根本没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心智,这是一种错觉。这个工具已经掌控了你。
这就好像是你被占有了,你却毫无所知,还把占有你的实体当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这个占有你的实体——这个思考者。光是知道这件事就让你有能力去观察它,而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
然后你就会了解: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向。你同时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这时,你就开始觉醒了。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从心智当中解脱。这是真正的自由,你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步。
尽可能经常倾听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那些常常重复的思考模式,它们就像陈年录音带一样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脑海里重复了好多年。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那个思考者”,也就是去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
当你聆听那个声音时,态度要不偏颇。也就是说,不要批判或责备你所听到的。因为一旦批判或责备,就意味着那个同样的声音又从后门溜进来了。你很快会发现:那个声音在那里,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着它。这份对于“我在”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自身临在的一种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当你聆听你的思想时,你不但觉察到了思想,也觉察到自己在观察思想,一个新的意识向度就出现了。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当你聆听思想时,你会感觉到“有意识的临在”——在思想之后或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减弱,因为你已不再经由认同你的心智,而赋予它能量了。这时,那种不由自主、强迫性的思考就开始步向终结。
当一个思想销声匿迹时,你会经历到心智续流中的一个间断——无念的间隙。起初,这个间隙可能很短,也许几秒钟而已,但是它们会逐渐变长。当这些间隙发生时,你会感到内在有某种定静和平安。你开始感觉到你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心智遮蔽起来。
随着不断练习,定静和平安的感受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没有尽头。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内在深处散发出来的微妙喜悦,那就是本体的喜悦。
在这个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中,你会比处于和心智认同的状态时更加警觉、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临在。而这个与内在的连结也提升了赋予你肉体生命的能量场的振动频率。
当你更深地进入无念(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说法)的范畴时,你会领悟到纯粹意识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临在和极大的喜悦,因此所有思考、情绪、身体,还有整个外在世界相对来说都不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无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带领你超越了你原先认为的自己(yourself)。那份临在就是本质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议地比你伟大许多。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导向当下也能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时刻就可以了。
这是一件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的事。利用这个方式,你把所有意识从心智活动中撤离,进而创造一个无念的间隙。在这个无念的间隙中,你高度警觉,并带着觉知,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静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的例行公事来做这个练习,然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让这件事本身变成一个目的。例如,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仔细注意每个步伐、每个动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
或在洗手的时候,注意所有与这个动作有关的感官觉知: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每个动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当你上车、关上车门以后,停几秒钟,然后观察你呼吸的流动,去觉察一种宁静但强而有力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切衡量这个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感觉平静的程度。
在你迈向开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不与你的心智认同。每当你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的意识之光就会成长茁壮一些。
有一天,当你逮到自己对着脑袋里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对孩子的调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着你不再那么认真严肃地看待你心智的内容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已经不再依附于它。
开悟:超越思想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刻。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想。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用心智思考,但会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你大部分是为了实际用途而使用心智,而且你摆脱了不由自主的内在对话,因而感受到内在的定静。
当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别是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想与定静之间、心智与无念之间来回摆荡,各停留几分钟。无念是有意识但无思想,这样才会有创意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只有思想,而不与更广大的意识范畴连结在一块儿,那么这样的思想很快会变得?瘠、病态、具破坏性。
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
我在这里使用“心智”这个词的时候,指的不单是思想,还包含了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心智与身体交会之处升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心智在身体上的一个反映。
你愈是与思考、喜恶、批判和阐释认同——也就是说,当你愈没有以观察者的意识临在时——情绪能量的负荷就愈重,无论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无法感受自己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连结,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粹肉体的层面上经历到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变成生理问题或征兆。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先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感受你的身体。这也会将你和你的情绪连结在一起。
如果你真想了解你的心智,你的身体始终会提供真实的反映。所以,试着在身体内看着情绪,或是去感受它。如果情绪和思想之间有很明显的分歧,那么思想永远是说谎的那一方,情绪则始终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指的并非你是谁的终极真相,而是你当时心智状态的相对真实。
也许你尚未能将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带入觉知之中,而使它们变成思想,但它们始终都会在身体上反映成情绪,而你是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的。
用这种方式观察情绪,基本上和我早先说的“倾听或观察一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差别就是,思想在你的脑袋里,情绪却有一个很强的生理成分,所以主要是在身体上被感受到。只要能观察到你的情绪,你就可以允许它存在,而不被它控制。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绪了,你成了观察者,观察的临在。
如果你这样持续练习,内在所有的无意识都会被带到意识之光中。
习惯性地自问: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但是不要分析,只要观察。要向内聚精会神,感受情绪的能量。
如果当时没有情绪存在,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带入身体的内在能量场,那是进入本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