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2抄1抄吧 关注:174贴子:18,418
  • 4回复贴,共1

公证处档案证实韩寒获奖是骗局(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3月20日,吕厂衣、司马3忌和英超老王子到上海黄浦公证处查阅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为《萌芽》当年内定韩寒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一骗局取得了直接的证据。
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通知里头原来说的是将评出优胜奖(一等奖)10~15名,实际评出一等奖获奖者19名,后来公布时再加上韩寒,总共是20名。《萌芽》主编赵长天解释说:“事实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评委都把它(复试的文章)看完了,分数都已经统计出来了,统计出来以后,一般评委第二天开会就是把之前统计的分数讲一讲,然后我们评委定一定有几个人(能够获奖),比方说4分以上就算(得奖),看看有多少人,比如说19、20个人,或者掐到4.1分或者3.9分,就把这个(得奖名单)定下来。”
按照赵长天的说法,19名获奖者是掐分数掐出来的,预先并没有拟定要评出多少名。我在《韩寒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是内定的》一文中指出,赵长天的这个说法很奇怪,既然掐到什么分数是可以随时变的,为什么不评出一个整数数量的获奖者?应该是已拟定了总共有20名一等奖,评出19名,然后给韩寒留一个名额好补足20名。
公证处的档案证实了我的推测:
公证项目内容:现场考试题目;拟定录取A组一等奖十四名;B组一等奖五名;C组一等奖一名;组委会评审结果;
获奖名单内容:实际录取A组一等奖十四名;B组一等奖四名;C组一等奖一名;共十九名;评奖方式为:由10位评委对每位参赛作品无记名投票,同意标记为五角星(其中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参赛者王越《高三与我的交易》得分最高8颗星)
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给公证处的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
根据公证资料,原来拟定录取20名,实际录取19名,B组(高一和初中组)少录了一名,而后来公布的获奖名单中,韩寒正是在B组,补足了B组的名额。可见B组少录一名,正是因为已给韩寒预留了名额。
韩仁均在比赛一年后出版的《儿子韩寒》一书中称:“下午3点,颁奖大会在一间会议室隆重举行。会上,主持人赵长天专门对‘一位郊区同学’因邮路关系未能收到复赛通知、评委会决定让其补考的事作了说明。接着,宣布获奖名单。我注意地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
《萌芽》1999年第5期刊登的报道《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奖揭晓》也称:“3月28日下午3时,颁奖大会在上海青松城酒店举行。”
可见各方都承认只开过一次颁奖大会,时间在3月28日下午。
但根据公证资料:对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的获奖者名单进行了审核与公证,大赛颁奖仪式上公证处代表对获奖情况发表了公证词;公证人员在获奖者合影的时候才离开会场;公证处没有对另外参赛者单独做过公证;直至首届新概念大赛结束后的第五天,公证处向萌芽杂志社提交公证材料时,也未接到萌芽方面任何关于补充获奖者的申请。
可知公证员参加了颁奖仪式并发表了公证词,现场对获奖者名单做了公证,但公证处保留的获奖名单中并没有韩寒,那么在颁奖仪式上就没有宣布韩寒获奖,韩仁均怎么“注意”地听到了“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难道他是在梦中参加了颁奖大会?
实际上韩家父子很可能没有参加颁奖大会,即使参加的话也只是作为普通听众出席的,因为在《萌芽》1999年第5期刊登的获奖者合影中,并没有韩寒。评委方方、记者沈嘉禄也表示他们当时没有见到韩寒。如果韩寒没有作为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那么所谓韩寒在当天上午临时接到通知赶去补考现场创作《杯中窥人》的故事就是编出来的,因为如果上午参加了补考且补考作文震惊了评委们让其获奖,就没有不让他参加下午的颁奖仪式之理,参加了颁奖仪式就没有不宣布他获奖、不参与合影之理,公证处保留的获奖名单就会有韩寒的名字,合影也会有韩寒的身影。既然公证的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合影中没有韩寒,那么一路倒推过去,合理的解释就是,韩寒根本就没有参加什么补考,所谓补考乃是个谎言,难怪每个人叙述补考的故事都互相矛盾,因为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赵长天生前接受网易采访,回答为何韩寒补考时没有公证人员在场的问题时,是这么说的:“当时公证处的人已经走了,因为公证处的人是我们请来的,他们只有两个时间会在,一个是出题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决定评奖的时候,评奖名单决定结束了以后公证处的人就走了,他们走了以后,我记得当时好像是叶兆言还有陈思和就提议说还是打个电话问问(韩寒),大家都同意,可是公证处的人已经走了,再叫回来的话……我们也就想还是算了。”
也就是说,公证处的人在那一天的上午就已经走了,而且没有再叫回来,是在公证处的人走了以后评委们才临时想到要联系韩寒让他来补考的。但是公证处的档案却显示,公证处的人并没有走,在下午的颁奖仪式上公证员还发表了公证词,是在获奖者合影的时候才离开会场的。可见赵长天在撒谎,也可见韩寒赶来补考是个谎言,如果他赶来补考了,当时公证员还在,为何不对其补考、获奖进行公证?
总之,黄埔公证处的档案资料,证明了韩寒并没有在1999年3月28日上午赶去补考、现场写作《杯中窥人》并因此获奖。韩寒的获奖是评奖前已经内定的,是在颁奖大会开过之后才补入获奖名单的。韩寒的补考神话是个谎言,他的获奖也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赵长天已在去年去世,还健在的李其纲、胡玮莳等人又该如何自圆其说?
2014.3.21. 方舟子
(由于度娘对出处的地址链接感冒,所以原文地址链接全部删了)


1楼2014-03-22 16:29回复
    再补充倍魄的文:
    韩寒没得新概念一等奖 《萌芽》主编撒谎
    网友@司马3忌 昨天披露:2014年3月6日,@吕厂衣@司马3忌@英超老王子依约与公证处负责人见面,以行政诉讼当事人、集体信访当事人身份,同时以黄浦公证处为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信息与当事人的诉讼对象以及信访内容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依据《公证法》第三十九、第四十条的规定,要求查阅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经公证处负责人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调取1999年的公证案卷,安排他们今天查阅公证资料。
      公证档案内容介绍:黄浦公证处自1999年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至今,公证档案保存完整。1999年首届新概念大赛的公证档案共十四份文件。其中有上海作家协会对萌芽杂志社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批复文件(1999-1-10);萌芽杂志社的公证项目申请书(1999-3-22);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名单(1999-3-28);黄浦公证处的公证词(1999-4-2)。  公证项目内容:现场考试题目;拟定录取A组一等奖十四名;B组一等奖五名;C组一等奖一名;组委会评审结果;获奖名单内容:实际录取A组一等奖十四名;B组一等奖四名;C组一等奖一名;共十九名;评奖方式为:由10位评委对每位参赛作品无记名投票,同意标记为五角星(其中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参赛者王越《高三与我的交易》得分最高8颗星)
    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给公证处的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
    公证处的情况介绍:1、对大赛的程序进行了公证;2、对现场考试的题目做了公证(三个考题);3、对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的获奖者名单进行了审核与公证;4、大赛颁奖仪式上公证处代表对获奖情况发表了公证词;公证人员在获奖者合影的时候才离开会场;5、公证处没有对另外参赛者单独做过公证;6、直至首届新概念大赛结束后的第五天,公证处向萌芽杂志社提交公证材料时,也未接到萌芽方面任何关于补充获奖者的申请。  请特别注意的是,公证处向网友证明,公证处的工作人员除了对现场考试的题目做了公证,和对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的获奖者名单进行了审核与公证,还在大赛颁奖仪式上发表了公证词,并且见证了获奖者合影后才离开会场。
    而2012年2月底,《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在接受网易娱乐的视频采访时(网易视频:赵长天回应韩寒“新概念”复赛疑点《赵长天谈韩寒进第一届新概念大赛复赛有没有违规》 ),却声称韩寒来“补考”的时候,“当时公证处的人已经走了,因为公证处的人是我们请来的,他们只有两个时间会在,一个是出题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决定评奖的时候,评奖名单决定结束了以后公证处的人就走了”,赵长天的说法明显与公证处实际的公证程序不符。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在韩寒“补考”的时候,以及后来颁奖的时候都在工作现场,是《萌芽》安排了一场没有评委也没有公证员在场的,其实无人见证的“补考”,而且,现场的获奖者合影里也没有韩寒的身影。
    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详细描述了韩寒和他在现场领奖的过程,说明韩寒和公证处的人员也有足够的时候相互见证,假如韩寒父子当时真的在现场的话。但所有能客观证明韩寒确实参加过“补考”的证据都不存在。而公证处已经证明了,韩寒根本不在首届新概念大赛的获奖名单上面!韩寒从来就没有得过新概念大赛一等奖。
    重要的是,《萌芽》既有机会更正他们发表在杂志上的“错误排版”的一等奖名单,而且,也有机会向公证处补充提交获奖人,但是,“直至首届新概念大赛结束后的第五天,公证处向萌芽杂志社提交公证材料时,也未接到萌芽方面任何关于补充获奖者的申请。”  也就是说《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不仅在1999年违规地精心安排,给了韩寒一个并不存在的一等奖,而且,在2012年倒韩运动风起中文网络之后,还在继续撒谎,欺骗社会公众。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事实:韩寒的一等奖在法律上无效,在实际中就是与《萌芽》杂志一起联手制作的私授、包装、炒作。《萌芽》成就了一个假天才,韩寒的一夜成名则成就了《萌芽》和新概念大赛。


    2楼2014-03-22 16:39
    回复
      再补充媒体的记者报道:
      上海公证处证实首届“新概念”获奖名单没有韩寒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韩寒,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畅销的青年作家、是能文更能武的赛车冠军、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但是也有人说,他是“拼爹”的伪天才,是被包装出来的所谓“公知”。不管怎么样,从2000年的“韩寒现象”到现在的“韩寒争议”,韩寒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视野中,从未消失。
        而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的视野,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年,韩寒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从此一赛成名、脱颖而出,成为16岁就写长篇小说的天才少年、公众眼中的80后作家。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在书中也写道:“这次复赛,是韩寒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要不是《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那么韩寒的人生道路也许会是另外一种走法。”
        然而,就是这次改变人生、决定命运的比赛,最近却给韩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有网友在公证处查阅那一年的“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获奖名单时,发现经过公证的名单,和组委会方面公布的名单并不一样,经过公证的获奖名单里,并没有韩寒。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名叫“司马3忌”的杨宏伟,此前曾通过诉讼手段要求上海市政府公开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奖信息。但经过两次诉讼均败诉。随后他以行政诉讼当事人身份,以这次大赛的公证信息与诉讼对象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理由,依法要求查阅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档案。
        杨宏伟:因为有这两场诉讼,我们根据《公证法》,确定了利害关系人的身份,所以我们就向当时为《萌芽》“新概念”大奖赛做公证的公证单位,提出了查阅公证资料的申请。
        而查询结果则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最终提交给公证处的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
        杨宏伟:查阅其结果和我们前面分析的结果大致也吻合了,“新概念”整个比赛过程中目前资料看上去是没有韩寒任何痕迹,也没有韩寒的信息。
        公证档案内容介绍:黄浦公证处自1999年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公证至今,公证档案保存完整。1999年首届“新概念”大赛的公证档案共十四份文件。其中包括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名单。上海公证处的一名负责人证实了这一说法:在那一年的获奖名单里,的确没有韩寒的名字。
        记者:就是已经全部给杨宏伟了?
        公证处:对。
        记者:没有关于“新概念”那一期别的留下了?
        公证处:没有。
        记者:那几个人就说,获奖名单里面没有韩寒?
        公证处:韩寒没有。
        记者:没有韩寒对吧?
        公证处:对。
        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办方、萌芽杂志社对此则回应称,由于韩寒参加了补考,获奖是最后才补在名单上的。
        萌芽:我们提供名单的时候,因为韩寒是补考的,所以后来我们补充了一个得奖名单,但是在宣布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我们前主编手写的东西给公证处。另外,我们B组的一等奖是5名,但是我们当时我们交给他的名单是4名,韩寒的名单是在前几个小时里面,由六个评委进行评审的时候觉得这个要加上去。
        这名负责人承认,当时由于人手不足,存在疏忽。但是他也强调,即使是后补上的,韩寒的名字也经过了公证。
        萌芽:当时因为我们《萌芽》人手非常少,当时大家也疏忽了这件事情,只是关注了大会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党组书记在宣布名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都宣布了,就说有这么一个情况,B组是5名。所以在给他的第一份材料里面,是4名,所以就是这么一个疏漏。
        记者:5名的名单有没有经过公证?
        萌芽:当然经过公证了,当时就公证了。
        对于《萌芽》杂志社所持的说法—韩寒补获奖也是经过公证,黄浦公证处的负责人予以否认。
        记者:《萌芽》杂志社,他说韩寒是后来公布之前然后补上去的一个名单,也是公证过了。
        公证处:这个没有,我们公证书里没找到,没这个名字的。
        杨宏伟觉得很不解,他认为,即使是破格录取,那也得及时对最新的获奖结果予以公证。
        杨宏伟:公证处做完公证发言之后,说没有韩寒,他们在5天之后的4月2日,向《萌芽》杂志社提交整份公证资料,那是五天之后了。那提交公证资料的时候,《萌芽》应该当时疏漏了、一时忙乱,你也应该把补充进去的、破格进去的韩寒同学,作为补充材料补充进去,也没问题,他也没有。
        面对质疑,《萌芽》方面表示,并不愿意主动去与质疑者联系。
        萌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事情没必要跟他们联系,有事情找我们律师去。
        和杨宏伟一起去公证处调取案卷的吕熊说,对于杂志社所持的说法,他们更希望《萌芽》方面能够自己拿出证据证实。
        吕熊:我们现在还在等,下个星期会有公证的答复,在黄埔区查阅到的公证档案里是没有,假如《萌芽》能够出示的话,那是最好。
        在杨宏伟看来,《萌芽》杂志社应该拿出完整的那一届比赛的评审记录,一切自然水落石出。
        杨宏伟:能够证明韩寒是否得奖的两处资料保存单位,一个是公证处,一个是《萌芽》杂志社,那从公证处看肯定是没有韩寒了。那我们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萌芽》提供评比记录,韩寒获奖、破格都不要紧,补考也没问题,但是你必须拿出大赛评委会的评比记录。


      3楼2014-03-22 16:45
      回复
        当中抄抄觉得最搞笑的是:
        韩仁均《儿子韩寒》:【下午3点,颁奖大会在一间会议室隆重举行。……宣布获奖名单。我注意地听着,韩寒名列一等奖之中。】
        上海黄埔公证处的档案:【大赛颁奖仪式上公证处代表对获奖情况发表了公证词,对获奖者名单进行了审核与公证,获奖名单中没有韩寒。】
        韩仁均是在梦中参加了颁奖大会?


        4楼2014-03-22 23: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