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把胃病分为:1.慢性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胃溃疡
4.十二指肠溃疡
那么中医应该怎么看胃呢:根据各类资料显示分为如下几点(希望大家胃都健康)
1.脾胃虚弱
(症状) 胃脘憋闷,似胀非胀,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无饥饿感,食后胃脘堵闷,或食少纳呆,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或者胖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30克 党参20克 当归15克 白术12克 山药20 克 茯苓20克 甘草10克 郁金15克 陈皮10克 柴胡5 克 五灵脂5克
2.脾胃虚寒
(症状)胃脘憋满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食后脘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 桂枝9克 吴茱萸6 克 甘松6 克 甘草6克 青皮6克 陈皮6克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生姜2片,大枣3个,瓦楞子18克(煅)
3.脾胃阴虚
(症状)胃脘胀,隐痛或者灼痛,食欲不振,似饥不饥,口干舌燥,或手足心热,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或花剥苔,脉细或者细数.
(治法) 养阴润胃
(方药)沙参6克 石邂6克 玉竹6克 天花粉6克 麦冬6克 麻仁6 克 佛手6克 白芍15 克 甘草6 克 乌梅6克 白豆蔻6克 川楝子6克
4.肝郁脾虚
(症状)胃脘胀痛,牵引两肋,嗳气呕恶,得酸则舒,不欲饮食,食后饱满,口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胸闷易怒,大便干,舌胖淡,舌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9克 白芍12 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5克 麦芽15 克 积壳10克(炒) 姜半夏10克 苏梗10克 焦山楂15克
5.脾虚湿困
(症状)脘腹憋满,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嗳气频发,呕吐清口水,面色萎黄,困疲乏力,大便时溏,舌胖拌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
(治法)理气化湿
(方药)藿香10 克 陈皮10 克 木香10克 砂仁5克(后下) 厚朴10克 法夏10克 苍术10克 炒麦芽12克 炒谷芽12克 甘草5克
6.脾虚挟淤
(症状)素有胃疾,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少,食后憋闷,神疲乏力,胃脘时痛,甚至刺痛,舌紫暗,舌薄白,脉细涩.
(治法) 益气健脾消淤
(方药) 生黄芪30克 莪术6克 甘松10克 鸡内金10 克 三七2克 白术10克 徐长即10 克 凤凰衣6 克 玉蝴蝶6克
7.肝郁化火犯胃
(症状)胃脘痞满而痛,时感灼热,嗳气,口苦口臭,泛吐酸水,食后脘腹作胀,便溏,苔薄黄腻,脉细.
(治法)调气清热和胃
(方药) 炒白芍9克
甘草5克 苏梗5克 制香附9克 生白术9 克 平地木15克 黄芩5 克 郁金10克 旋复花9克 代赭石15克
8.痰热壅滞,气血郁阻
(症状)胃脘胀满而痞满,有灼热感,纳少,口渴不欲饮,便稀不爽,舌暗红而润,苔薄黄腻,脉弦滑或者涩.
(治法)清化痰热,行气活血.
(方药)瓜蒌18克 薏米仁15克 桃仁10克 丹皮10克 白芍12克 元胡粉6 克 川楝子10克 积壳10克 甘草6 克 蒲公英18克
9.湿热壅滞,升降失司
(症状)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方药)大黄6 克 黄连5克 黄芩10克 大腹皮10克 积壳10克 陈皮10克 香附10克 苏梗10克 神曲10克 桑枝15克
10.湿热淤阻
(症状)胃脘病甚,时或作胀,恶心欲吐,食后胀痛明显,纳差,大便呈不消化食物,舌质紫暗,舌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龙葵15克 丹参30克 紫花地丁20克 白术10克 檀香5克(后下) 砂仁5 克 积壳15 克 香连丸6 克 半夏9克
11.脾肾阳虚
(症状)胃脘隐隐作痛而闷,喜温喜按,纳呆,面色白,形寒肢冷,倦食乏力,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黄芪20克 党参10克 附片10克 仙灵脾10 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毕拨5 克鸡内金10 克 乌梅10克 生姜2个,大枣5个 胎盘20克 肉桂10克 甘草8克
12.虚汗挟热
(症状)胃脘灼热而喜温热,痛则喜按,口干不欲饮,泛酸,脘胀冷痛不舒,舌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腻,中间薄黄,脉沉细。
(治法)温中清热
(方药)太子参18克 香附9克 吴茱萸5克 玄胡9克 焦栀仁9克 广木香5 克乌贼骨9 克 炒神曲9克 炒白芍9克 薤白9克 川楝子9克 炙甘草5.克
胃病不要吃生冷硬东西和糯米类东西,食要阶段不要吃酸辣物,和喝茶! 晚上睡前喝晚面粉类食物!
大家自己找适合自己的症状和药物购买吧,别在被神棍忽悠,祝愿天下人,吃麻麻香.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胃溃疡
4.十二指肠溃疡
那么中医应该怎么看胃呢:根据各类资料显示分为如下几点(希望大家胃都健康)
1.脾胃虚弱
(症状) 胃脘憋闷,似胀非胀,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无饥饿感,食后胃脘堵闷,或食少纳呆,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或者胖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30克 党参20克 当归15克 白术12克 山药20 克 茯苓20克 甘草10克 郁金15克 陈皮10克 柴胡5 克 五灵脂5克
2.脾胃虚寒
(症状)胃脘憋满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食后脘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 桂枝9克 吴茱萸6 克 甘松6 克 甘草6克 青皮6克 陈皮6克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生姜2片,大枣3个,瓦楞子18克(煅)
3.脾胃阴虚
(症状)胃脘胀,隐痛或者灼痛,食欲不振,似饥不饥,口干舌燥,或手足心热,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或花剥苔,脉细或者细数.
(治法) 养阴润胃
(方药)沙参6克 石邂6克 玉竹6克 天花粉6克 麦冬6克 麻仁6 克 佛手6克 白芍15 克 甘草6 克 乌梅6克 白豆蔻6克 川楝子6克
4.肝郁脾虚
(症状)胃脘胀痛,牵引两肋,嗳气呕恶,得酸则舒,不欲饮食,食后饱满,口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胸闷易怒,大便干,舌胖淡,舌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9克 白芍12 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5克 麦芽15 克 积壳10克(炒) 姜半夏10克 苏梗10克 焦山楂15克
5.脾虚湿困
(症状)脘腹憋满,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嗳气频发,呕吐清口水,面色萎黄,困疲乏力,大便时溏,舌胖拌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
(治法)理气化湿
(方药)藿香10 克 陈皮10 克 木香10克 砂仁5克(后下) 厚朴10克 法夏10克 苍术10克 炒麦芽12克 炒谷芽12克 甘草5克
6.脾虚挟淤
(症状)素有胃疾,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少,食后憋闷,神疲乏力,胃脘时痛,甚至刺痛,舌紫暗,舌薄白,脉细涩.
(治法) 益气健脾消淤
(方药) 生黄芪30克 莪术6克 甘松10克 鸡内金10 克 三七2克 白术10克 徐长即10 克 凤凰衣6 克 玉蝴蝶6克
7.肝郁化火犯胃
(症状)胃脘痞满而痛,时感灼热,嗳气,口苦口臭,泛吐酸水,食后脘腹作胀,便溏,苔薄黄腻,脉细.
(治法)调气清热和胃
(方药) 炒白芍9克
甘草5克 苏梗5克 制香附9克 生白术9 克 平地木15克 黄芩5 克 郁金10克 旋复花9克 代赭石15克
8.痰热壅滞,气血郁阻
(症状)胃脘胀满而痞满,有灼热感,纳少,口渴不欲饮,便稀不爽,舌暗红而润,苔薄黄腻,脉弦滑或者涩.
(治法)清化痰热,行气活血.
(方药)瓜蒌18克 薏米仁15克 桃仁10克 丹皮10克 白芍12克 元胡粉6 克 川楝子10克 积壳10克 甘草6 克 蒲公英18克
9.湿热壅滞,升降失司
(症状)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方药)大黄6 克 黄连5克 黄芩10克 大腹皮10克 积壳10克 陈皮10克 香附10克 苏梗10克 神曲10克 桑枝15克
10.湿热淤阻
(症状)胃脘病甚,时或作胀,恶心欲吐,食后胀痛明显,纳差,大便呈不消化食物,舌质紫暗,舌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龙葵15克 丹参30克 紫花地丁20克 白术10克 檀香5克(后下) 砂仁5 克 积壳15 克 香连丸6 克 半夏9克
11.脾肾阳虚
(症状)胃脘隐隐作痛而闷,喜温喜按,纳呆,面色白,形寒肢冷,倦食乏力,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黄芪20克 党参10克 附片10克 仙灵脾10 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毕拨5 克鸡内金10 克 乌梅10克 生姜2个,大枣5个 胎盘20克 肉桂10克 甘草8克
12.虚汗挟热
(症状)胃脘灼热而喜温热,痛则喜按,口干不欲饮,泛酸,脘胀冷痛不舒,舌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腻,中间薄黄,脉沉细。
(治法)温中清热
(方药)太子参18克 香附9克 吴茱萸5克 玄胡9克 焦栀仁9克 广木香5 克乌贼骨9 克 炒神曲9克 炒白芍9克 薤白9克 川楝子9克 炙甘草5.克
胃病不要吃生冷硬东西和糯米类东西,食要阶段不要吃酸辣物,和喝茶! 晚上睡前喝晚面粉类食物!
大家自己找适合自己的症状和药物购买吧,别在被神棍忽悠,祝愿天下人,吃麻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