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宽吧 关注:59贴子:1,670
  • 3回复贴,共1
使 命
陈一宽
我出生后给我命名的是我父亲的一位挚友,一个研究国学并修行的老者。十多年前他曾开坛讲《道德经》及佛法,父亲听讲数年,至今常相讨教。我十岁那年,父亲叮嘱我背诵《道德经》,并说我如持之以恒背诵并加以思考的话,到了三十岁时就可能领略一二:“即使只能理解只言片语,都会受益一生。”
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翻开了那深奥的经卷,在极少的注释下,初识古文的我就被它对世界的描述深深吸引,我虽理解粗浅但却深信不疑,因而由衷欢喜并心生敬畏。它们从此开始渗透着我。
我像啜饮甘露一样反复阅读《道德经》。到十三岁时,我开始尝试用道德经的观点写文章。
十四岁那年,我又在那位老者的影响下接触佛法,然而首先令我赞叹的不是其中的“解脱之道”,而是佛经对世界本质的阐述。“成、住、坏、空”,“因果”这些字眼将一个信念根植于我的内心:这个世界绝非教科书上所描述的那样简单。那位老者告诉我,道与佛在最高境界相通乃至等同,即宇宙的真理。尔后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过去我似懂非懂的哲学与课程就不由自主纠缠在一起,时而春光般照耀我,时而绳索般束缚我。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断地发问和思考,一次又一次莫名地激动着,但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高二时我选修了有关量子物理学的课程——这源于我在网上看的一部BBC讲量子物理的纪录片,当看到量子物理对世界的“另类”解读时,以往从佛、道里接触的理念在我脑海里闪电般绽开——三者之间的契合令我赞叹不已。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从此以一种从未有过的重要方式支持着我对道义与佛法的理解。
道用最质朴的语言阐述有生于无,复杂源于简单,质能互相依附转化的道理。佛法同样提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明时空的虚假性以及质能的二元统一关系,并且佛经中对“光”的本质的阐述恰与今天的大量物理成就不谋而合。在佛与道的世界观中,看似矛盾的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能化对立为统一。科学是从有到无、从表象归纳到本质的,而东方智慧是从无生有、从本质发散出表象的;科学家站在事物之外,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解剖和解读世界以挖掘真相;宗教修行者站在万物之内,以自己等同宇宙而感悟世界获得真理与安宁。两种途径风景迥异却殊途同归。
这些古老的哲学与宗教本是为人类所共同享有的对真理探索的结晶,然而即便是在它们发源、发展的中国,它们也正在被冷落,几近仅仅成为迷信崇拜或一些空想文人的谈资,成为一种被异化的崇高。而量子物理学作为今天科学孤独的先锋,正在重重迷雾中踉踉跄跄。
我明白我就站在两种景象的交界边缘。我深信,只有一边把握道与佛法,一边同时又掌握尖端而深厚的现代物理学知识,只有二者不容置疑地合和,才能消除我们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的无边陌生。
我明白这一切艰难不易,而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使命。
2013.10.8


IP属地:贵州1楼2014-03-28 17:31回复
    《毕节日报》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http://rb.bjrb.cn/html/2013-10/29/content_258735.htm


    IP属地:贵州2楼2014-03-28 17:32
    回复
      我的观点有所不同,道和佛法这些跟科学没什么关系的,科学研究和哲学甚至关系都不大,本人科学院硕士毕业的,对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还是比较有把握,物理就是尽量创造和客观对应的理论,在这过程中和其他任何思想冲突都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国学素养确实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缺乏的。


      IP属地:上海3楼2014-07-17 21:40
      回复
        学友似乎对于道家兴趣蛮大,也似乎很有研究,只是,关于道家思想,历代皆有名家评说,下面列举一、二不知学友以为如何?纪晓岚正面评论道家学术思想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而反面则是“支离破碎,怪诞杂乱”。《道德经》开言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老兄说了半天,告诉大家的其实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巳, 还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谦逊和沉默寡言的,白居易(唐)就此不无幽默了一把老子,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嗯,生命的产生过程,巳注定每个人生来就是冠军,差异主要是在后天形成,后天的基础如何,不是每个人可以决定的,这不是个人的本事,如同富豪的子孙炫耀财富一样,好笑中不过如此,当然,会包装自己的人总是有好处的,只是,刻意为之某些事情,实在与道家思想相悖。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6-11 1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