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英杰吧 关注:209贴子:8,709

论蜀汉的前世今生(纯粹站在历史角度,发表本人的心得浅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很多吧友老事重提,又谈及三国时代蜀汉的相关问题!看了许多吧友的贴,觉得都有或多或少的片面,今儿手痒痒,故此发表一下本人的看法。不足之处,希望指正!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是历来话题最多的时代,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涌现了无数留名千古的大英雄!今儿我们就来谈谈三国中的蜀汉政权,以此来回应吧主的几个问题:
第一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真的是谨慎到迂腐吗?
第二 关羽的死该谁负责,是诸葛亮的阴谋?
第三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IP属地:四川1楼2014-03-29 13:50回复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不是吧?马谡不是病死狱中的吗?


    2楼2014-03-29 13:5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兄台 历史功底不错,且见解不凡,还望多多 发表“浅见” 哟~


      3楼2014-03-29 13:54
      回复
        那么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以前,我想有必要先了解蜀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政权!
        经过三顾茅庐,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自此刘备如鱼得水!连孙抗曹,先取荆州,后夺益州,奠定了蜀汉基业。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刘备的政权是建立在反曹基础上的,打得旗号是匡扶汉室,自己呢以汉室宗亲自居。而刘表的荆州和刘表的益州,也是汉室宗亲的封地,刘备的所谓接手其实是强取豪夺而已,说白了就是抢来的地盘!所以说本质上,刘备是军阀,是以武装夺取的政权,就旗帜而言,不是三国演义说的多么多么正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门阀政治已经出现了雏形。我们知道每一个朝代或者时代,都有一个代表最基础的阶层,这个时代是士族形成的高速发展时代。刘备夺下益州后其实有三股实力构成了蜀汉的基础,第一 就是刘备诸葛亮为代表 荆州军事集团 第二 就是本土的本土士族 益州士族 第三 就是东州集团 以刘备死后托孤为次辅的李严为代表。这样 ,这三股势力的团结协作与否就直接决定了蜀汉的强弱和根本方针!


        IP属地:四川4楼2014-03-29 14:07
        收起回复
          那么 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
          第一 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说不出的理由就是为了平衡内部三股势力,必须北伐,因为党内部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外战争!此之谓“安内必先攘外”。
          第二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达到战略效果吗?
          以我看来其实不能,当时蜀汉实际占据的就是益州而已,常备军队就十来万。军需物质也是严重匮乏,蜀汉后期的军费都是靠出售蜀锦和盐铁来供应的,说实话相比曹魏的关中富饶程度,那个时代来讲差得是一塌糊涂!就算攻克长安,夺下关中,你认为守得住吗?既然守不住,不如暂且不占!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步步为营,消灭曹魏的主力,打垮了曹魏的军队,土地啊人口啊自然手到擒来!这时候的曹魏,总体政治清明,自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以来,得到广大士族的支持,其实曹魏的根基已经很牢固了!你难道以为,你攻进去以后,曹魏管辖的属民会夹道欢迎?
          第三 这些军队是蜀汉仅存的一只主力部队,打没了,拿什么来镇压我刚才上面提到的其他两股势力,这三股势力不论发展趋势怎么样,总归是不和谐的,只是靠这只军队勉强压下去的!分兵成功了,自然能获得些许利益,但是如果一旦失败,后果可能就是直接颠覆了蜀汉政权,政权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匡扶汉室!
          第四 隆中对里面清楚的写道,蜀汉要想一统天下,根本条件是必须先同时跨有荆州和益州,待天下有变,方能一击而胜!显然这个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况且还得不是防范孙吴,孙权可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主!
          第五 大家都知道,实行奇袭战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最重要之一就是两军在综合实力上必须是势均力敌的,奇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常都在僵持阶段才有效力!比如参考,曹操的官渡之战!显然,这时候的蜀汉,无论经济实力,后勤补给,军队素质等,只能是防而有余,攻而不足。自所以不停北伐,两个目的就是“以攻为守”和“机会主义”!这点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国士精神!
          第六 魏延自己的统军能力确实也不能让诸葛亮放心,此人我还是觉得有点志大才疏的味道!要不然当初蜀汉封四虎将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他,很明显他能力欠缺!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这点识人之名都没有? 就像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人一样,说起来天下第一,做起来无能为力。这点不可不作为考察魏延水平的标准!


          IP属地:四川5楼2014-03-29 14:32
          收起回复
            楼主所说,有几点鄙人不敢苟同
            一、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步步为营,消灭曹魏的主力,打垮了曹魏的军队,土地啊人口啊自然手到擒来!
            反驳:这点可能吗?步步为营,能消灭曹魏的主力?这个太痴心妄想了吧?
            军事上讲究奇正结合,稳扎稳打能取得胜利的,貌似不多吧?


            7楼2014-03-29 14:42
            收起回复
              二、最重要之一就是两军在综合实力上必须是势均力敌的,奇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常都在僵持阶段才有效力!比如参考,曹操的官渡之战!
              反驳:官渡之战,袁曹势力相当? 这个太扯了吧?
              照你的这个分析,韩信 暗渡陈仓 根本不可能成功了,高祖 也不可能出汉中了
              汉军也就3万人马而已,还出什么汉中?


              8楼2014-03-29 14:45
              收起回复
                三、之所以不停北伐,两个目的就是“以攻为守”和“机会主义”!这点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国士精神!
                反驳:这点同意你所说,但不佩服孔光的作法,你知道吗?这是在拿数十万将士的生命,来换取他的“战略眼光”呀,以及那个遥不可及的匡扶汉室。


                9楼2014-03-29 14:4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五、要不然当初蜀汉封四虎将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他,很明显他能力欠缺!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这点识人之名都没有? 就像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人一样,说起来天下第一,做起来无能为力。这点不可不作为考察魏延水平的标准!
                  反驳:封四将的时候,没封魏延,你说是能力欠缺,我反对,那是资历问题,好不好?
                  像现代的粟裕,打仗谁都知道非常厉害,可封元帅的时候,能轮到他吗?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这点识人之明都没有? 你说对了,就是因此才让魏延守汉中的
                  自己最亲的哥们张飞都没得戏,说明什么? 你自己说吧,我都懒得说了
                  你最后所说的考查标准,我也不赞成,那你也不看看魏延守汉中的成绩一下?
                  从识人水平来说,孔光远远不及先主
                  孔光所重用的二人,一个断了他第一次北伐的美梦,一个葬送了蜀汉的统治


                  11楼2014-03-29 15:01
                  收起回复
                    我也发表一点浅见,若与楼主针锋相对了,还望海涵哟~


                    12楼2014-03-29 15:02
                    收起回复
                      你主观捏造魏延志大才疏的罪名,恐怕你还没证据证明吧?
                      但是不用我证明了,孔光所重用的马谡、姜维才是真正的志大才疏之辈
                      请不要冤枉好人


                      15楼2014-03-29 15:22
                      回复
                        你的第二个问题,我没什么好反驳的,基本同意
                        我就是觉得,为什么关羽单线作战,而刘备却不相助?
                        明明知道仅靠关羽的几万人马,那是不可能战胜曹魏的
                        而且,还有东吴这个不稳定因素,时时刻刻惦记着荆州
                        这个时候北伐,太失策了
                        究竟是关羽主动北伐? 还是刘备授意北伐?
                        如果是前者,孔光为什么不阻止?
                        因为关羽一旦失败,他自己的隆中对,将化成泡影


                        16楼2014-03-29 15:30
                        收起回复
                          呵呵,你的意思是 不管按照诸葛亮的走大路,还是魏延的走小道
                          就算取了长安,北伐也不可能成功? 高论也!
                          (如果诸葛亮在九泉之下听到你这番评论,那真的是欲哭无泪呀


                          17楼2014-03-29 16:03
                          回复
                            当然了,人都各有优缺点,成功既靠天时,亦靠人谋。
                            天时不在了,人谋又不行,那一切就都是水中花了。
                            PS:诸葛亮在蜀汉,除了北伐,他还能做些什么?


                            18楼2014-03-29 16:0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街亭失守以后为什么马谡会落到如此结局呢?
                              第一 法治的唯一性,丞相治蜀用的是法治,赏罚一定要分明。因为是亲信,所以必须严明才能服众,况且还是立了军令状的!
                              第二 上述提到的三个集团利益,不杀马谡难以安抚其他两股势力,不能留下打压其他势力的口实,如果说废李严是祸端,杀马谡就是结局!
                              第三 杀马谡之所以流泪,一是杀弟子岂能不伤心,二是不幸被托孤时言中,追忆先帝有负嘱托 三是蜀汉又少了一位难得的人才(别喷,看马谡如何献计设计司马懿就知此人谋略,许多就不说了)
                              第四 马谡守得街亭当真不该上山吗?这里就要研究一下,街亭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能上山?谁都知道常理都是应该居高临下才能稳守阵地!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其他人见死不救等等吗?很值得深思 以后再讨论!
                              第五 北伐失利以后马谡死了,诸葛亮自请降级也说明了丞相用兵的失误。马谡必须去死,难道处决诸葛亮吗?肯定是不可以的!


                              IP属地:四川19楼2014-03-29 16: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