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法吧 关注:1,971贴子:16,136
  • 23回复贴,共1

节选《宽恕就是爱》看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宽恕的过程就是释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仅供参考


1楼2014-03-30 07:08回复
    当你对自己的平安负责时,便会了解你所有的想法或感觉都是出于你自己,虽然其他人好像会影响你的快乐或悲伤,但若因而认定别人应该对你的生活负起责任的信念,则只是看到表相而已,那是真实本体受到扭曲后所呈现出来的表相,而不是真正的实相。
    不可否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往外寻求满足的倾向,也有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别人的倾向。往外寻求喜乐或宽恕,必会失望,因为这两者都不在自心之外。
    若能向内找到喜乐,我的喜乐就不受囿限,既不依赖那些与我一起生活的人,也不依赖爱我的人,更不必等别人来喜欢我或公平待我。我的喜乐是一种很深的自信:“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问题。”那是对自己生命本质的肯定,而这仅能来自于我自己。(这就是本自具足的状态)
    同理,当我由内找到宽恕时,则生活中惟一必要的改变也会由内而生。我不必试着改变你,也不必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宽恕自己就会带来释放,因为它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它说:“我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学习。我的过错不会把我打入地狱,我只是接受这一课,不再批判。”我生活中没有一种冲突是无法透过自我宽恕而带来平安的,别人的宽恕常是浮泛而表面的,自我的宽恕才能打入心底,使我当下就能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适切地说,我们总共只有三种意识状态:一种是爱,它是永恒且无条件的。另一种是恐惧,它是短暂且有条件的。最后一种是宽恕,它是由恐惧的幻相迈向爱之实相的桥梁。由恐惧转向爱的意思是:当恐惧来临时,认清自己的恐惧,而后穿越过去;它的意思是:当批判产生时,认清自己的批判并设法化解它;它的意思是:当听到自己在呼求爱时,试着答复它的呼求。


    2楼2014-03-30 07:09
    收起回复
      人生的旅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的本质都是孤独的。但是,它们都要我对生活的种种担起最后的责任,要我接纳我目前的现状。若非如此,我就无法真正与兄弟姐妹们和解,也无法与真神和解。
      因此,宽恕过程的第一大步,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接纳,接着是自我宽恕,然后是自我负责。它要我现在就收回生命的主权,完完全全地接受它的原貌,而不予以批判;分分秒秒地疼爱自己,因一切都出自于我。


      3楼2014-03-30 07:13
      收起回复
        只有当自己完成了这些内在的意识转化,我们才更愿意持续的释放。


        4楼2014-03-30 07:20
        回复
          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恐惧、悲伤、痛苦、创伤、退缩、嫉妒、愤怒,和分裂感,我们便已踏上这趟宽恕之旅了,既不再为那些感觉辩护,也不谴责它们,只是允许自己察觉到它们的存在,下列的方式能帮助我们与那些感觉同在,而不逃避(否认它们),或是归咎于外在原因(投射它们)。
          ◎承认我们的感觉。
          ◎不为那些感觉辩解或自责。
          ◎接受感觉,并允许自己去感受它。
          ◎让感觉对我们诉说。
          ◎尊重感觉,把它当成一种内在的沟通。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如“我”感到生气、悲伤、受到伤害等。
          ◎不要求别人对我们的感受负责,自己始终与感受同在。
          ◎不把感受理性化。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感觉并不重要。
          ◎当与感受同在时,便不难觉察到自己此刻缺乏爱心,不论是对自己或别人。
          ◎允许这讯息渗入心内,与此感觉同在,直到它开始转变。
          ◎我们必须明白,每个负面感觉都是因为缺乏爱的缘故,而那个爱最终必须由内给出,这就是为何我们不该向外寻找,不该回避感觉,反而应进入感觉里。
          我们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渴望爱,却感受不到爱或被爱。所以,我们必须与那空虚在一起,也就是那啃噬着我们的欠缺感。与空虚在一起,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它的背后,学会由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它,只有在它那儿,才能找到我们自以为失去的爱。


          5楼2014-03-30 07:22
          收起回复
            当我陷入痛苦、混乱、受伤、悲伤时,我只想知道我仍被爱着。我只要知道这一点,痛苦就会开始减退,疏离感就会逐渐弥合。只要我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情况就会有所转机。但是除非我先明白自己渴望的是爱,而且有勇气要求爱,否则我的生活不可能有任何转机。
            我所有的感觉,不过是内心传递给自己的信息罢了,那信息便是:我不觉得爱自己,也不觉得爱别人。有时我过度膨胀自己,有时又不够开放。有时让自己被人踩,有时又去踩别人的脚趾。我不觉得被爱,也不觉得自己有爱心。这都是我应该看清的事实。看清之后,我必须作一选择:“我渴望的原是爱。”除非我此刻下此决心,否则我无法继续这趟宽恕之旅。
            是的,感到痛苦,并没有关系。那只是在告诉我,我渴望爱。疏离、生气、嫉妒、罪恶、悲伤等感受,也不过是在告诉自己,我渴望的是爱。
            奇妙的是,当我不再辩护或谴责自己的感觉时,它们就会带领我到那只能被爱填注的空虚之处,而爱总是先从自己的心内开始萌生。你的爱可能会适时加入,但我无法依赖你的爱。当我开始爱自己时,爱就会进来,而且当我开始爱你时,爱也会进来。


            6楼2014-03-30 07:34
            回复
              我若想要得到你的爱,就必须放你自由。即使得不到,我也必须心甘情愿地释放你。我必须愿意往心内寻找爱,而不是向外找。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去做时却很困难,因为我必须走入内心的黑洞,去寻找隐藏在那里的光明,我必须穿越所有陈旧创伤的阴森洞穴,去寻找在身内隐隐燃烧的“自我肯定”这一微光。


              7楼2014-03-30 07:37
              回复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心内的真相,必须找到爱的源头,而非终点。所以,我们的欲求和计划有时会受阻,甚至被击得粉碎,我们所有的目标和对自己的看法都在我们眼前幻灭,
                因此,即使你不爱我,我仍在这里,那是我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自杀也无法改变它,因为无论我身在何处,那就是我。存在的形式并不重要,形式是跟着内涵而来的。而且,只要我对实相仍有误解,就会引来一些事件,帮我修正这个错误的见解。
                自由与摆脱身体是毫不相干的,自由意即放下虚幻不实之物。如果你在身体内无法自由,那么无论到哪里都自由不了,因为身体只是来去无常的表相而已。这就是我。让我的生命飞跃的惟一方法,就是接受我生命的现状,接受自己和你目前的现状,我的心灵就会从此开放,我的爱也会由此萌芽。
                当我从你身上收回投射时,我了解到,我对你的喜欢或讨厌与我此生的学习毫无关系。若喜欢你,我会认为你是来陪我做伴的;若讨厌你,我会认为你是来折磨我的。那些想法其实毫无不同,只是一道光谱的不同两端而已。
                一个举止会引发欲望,下一个举止又会带来恐惧,这两种情绪在我们一生中就像跷跷板一般不停地上下摆动。
                因为欲望是因着你对特殊关系的信念而引燃的,不论哪一种欲望,都是出自“欠缺”的观念。我本身欠缺某物,所以我要你给。你看,那又是基于恐惧。如果欲望未获满足,我就会愤怒或难过,在恐惧的漩涡里抽不出身来。
                我有的,你也有;我没有的,你也没有,那是整个造化的神圣结构,建筑在全然平等的基础上。凡是有违这存在性平等的,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扭曲。除非能够识破隐藏在自己身后的种种幻觉,否则我们无法与神的计划和谐共存。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到真相。


                8楼2014-03-30 07:45
                收起回复
                  我爱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负责。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都只是内心的一种反射而已。
                  我若无法接纳生活现状,烦恼就会生起。有时我会排斥某些人和某些情境,有时则过于依赖某些人或某些环境。“排斥”和“依赖”两者都显示出自己尚未真正的接纳。
                  接纳自己的生活未必表示不必改变生活,它是一定会变的,这个改变有时是可预期的,有时则无法预期。当需要改变时,就会改变,但是我目前的挑战是在于接纳现状。感到痛苦吗?没关系,我就与痛苦在一起。感到悲伤吗?没关系,我就与悲伤在一起。
                  生活里没有“应该怎样才对”,只有“当前的状态”, 这样就够了。若觉得光这样似乎不够,或者太多了,那是由于我们旧有的看法在作祟。我们的信念不过是一种看的方式,而它们一向有待修正,因为我们一向都是透过渴望或恐惧去看事情的。
                  目前我们需要练习的,就是看到小我在批判和诠释,却不加以抑止,因为一旦试图阻止小我的批判,你便已制造出另一种批判了。因此,我们只是接受小我做它该做的事,只要看住它即可,那不过是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正在哭求关心,他渴望爱,却不知如何要求爱,只会唠唠叼叼地抱怨着。没关系的,朋友!你听清楚了吗?活在小我里是没关系的,因为我们全都活在小我里!我们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处在欲望或恐惧之中(我们己说过,欲望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恐惧而已),我们全都如此,没甚么不好意思的。
                  认清自己当前的真相,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见证。见证就是活在当下,观看心灵之舞。除非我们让它尽情舞出自己,否则它是不会停止的。所以,“观”成了一种灵修,一种发自心灵深处悲悯自己和别人的修持。
                  你看,我们有甚么,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一切了,不必设法除去任何东西,也无需设法为它加料,只须与它同在,直到了解它为止。我们愈了解欲望和恐惧,就愈不受它们的控制,那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事,而是经由练习之后,它自然而然发生的。
                  请不要忘了,我们的目标并非改变世界,甚至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知。我们的目标只是用爱的眼光代替恐惧的眼光去看而已。这是一种不同的观看方式,一种更客观的观看方式,一种不执着于肉眼所见的观看方式。那正是我们的修持,它与许多传统修持法是相通的。
                  所以,自我负责即是接受自己生活的现状,换言之,我不必浪费精力去改变生活的外在形式,也不再等待别人的鼓励,作为自己改变的动机。果真有所改变,它必然出自内心,来自于耐心且诚实地活在当下的结果。
                  面对负面处境的最佳方法,并非逃离它,而是正面穿越过去。它之所以显得如此负面,乃是因为我忘了自己和兄弟姊妹们的纯洁无罪。为何要因自己和别人的恐惧而坐立不安呢?
                  我看到的任何事物绝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我所看到的一切毫无意义。恐惧是我根据过去记忆所作的诠释而产生的,其实任何时刻都是全然完整且自由的一刻,就在这一刻中,我重新有了选择的机会。我究竟犯了多少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再把它们扛在身上,即使我以为自己还扛着它们。每一刻我都有选择的自由,都有对自己生活负责的自由。
                  让我怀着耐心和信心向前走。不论走上哪一条路,我必会找出它通往何处,即使闯入死巷,也不是一种损失。没有一条道路是最后的路,每条道路都会带来我们注定该学的人生课程。当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就不再需要任何路,也不再需要任何形式了。
                  活在小我里,时时刻刻都在欲望或恐惧中造境,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关系。那就是我的现状,我对此负责。我不必改变任何事,只需察觉自己正在做的事就够了。


                  9楼2014-03-30 07:56
                  回复
                    接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一面说:接纳你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一面又说:此时此刻的你没有问题。
                    通往平安之路一点都不困难,只要你愿意依照下列方法练习:
                    一、接纳自己的现状:
                    你没有问题,即使你正面临很多的困难、痛苦和烦恼。你不必作任何改变,不必增添什么,或消除什么,此处此刻的你是完美的,让这样的认知进入心中。你若真能如此,所有的批判就会自动销声匿迹。
                    二、接纳别人的现状:
                    他们也没有问题,不论他们有甚么习性或可靠与否。你不必改变他们,他们也不必改善自己来博取你的接纳。他们无需你的认可,而你也无需他们的认可。他们没有问题,而你也没有问题。没有谁对或谁错,你们都是并肩而立。当你接纳了别人,你的心灵就开放了。当你接纳了别人,你对自己也会更加慈悲。
                    三、接纳你目前的生活现状:
                    你不须改变生活的现状,每一情境本身都是完美无缺的,所有的人际关系本身也一样是完美无缺的,每一种人生课程都有助于你的成长,每一个外在障碍都在帮你深入爱的终极泉源。不必设法诠释你的生活,否则你会发现有所缺失,其实你没有失落任何东西。但是,不论是正面或反面的诠释,都是你这一生必须突破的幻境。接受你的生活现状,那么所有不尊重自己或别人的理念都会销声匿迹,因为它们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惟有放下批判,你才能进入自己在内心留下的空间,爱就会像潮水般涌入。现在,你不再孤单,你的伙伴已经来了。
                    接纳就是这么简单,但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门学问。有了接纳,小我才会让路。有了接纳,阻挡爱的障碍就会消失。这就是接纳之路。凡是你无法接纳的,你会抗拒到底,这种对立便成了你的束缚。凡是被你接纳的,就会轻轻地进入你的心房。没有任何东西强迫得了你,也没有任何东西牵绊得住你。不论爱要你去哪里,你都会欣然上道的。
                    这必须一步一步来。每一刻,不是抗拒,就是执着。我们看着它来,看它挣扎,看到自己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放它走。我们让内心的挣扎舞完它自己的那一套,它一向如此。因之,我们会愈来愈有耐性,更加宽容,也更轻松,学会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和别人。这好像称不上甚么大成就,但它确实伟大。当没有任何事情阻挡平安莅临心中时,即使仅仅一刹那而已,我们都会感到浑身透出神性的光辉,不再有分别心与隔阂感。这就是接纳以后的心境。
                    请记住,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接纳了自己和弟兄姊妹们,必会重获内心的平安,而在同时,我们也无时无刻不面临挑战的。我们并不把接纳当成目标,只当成一种修练,因为就在修练当中,目标已经达到了。


                    10楼2014-03-30 08:18
                    收起回复
                      这必须一步一步来。每一刻,不是抗拒,就是执着。我们看着它来,看它挣扎,看到自己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放它走。我们让内心的挣扎舞完它自己的那一套,它一向如此。因之,我们会愈来愈有耐性,更加宽容,也更轻松,学会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和别人。这好像称不上甚么大成就,但它确实伟大。当没有任何事情阻挡平安莅临心中时,即使仅仅一刹那而已,我们都会感到浑身透出神性的光辉,不再有分别心与隔阂感。这就是接纳以后的心境。


                      11楼2014-03-30 08:22
                      收起回复
                        说人话


                        IP属地:广东12楼2015-07-21 15:53
                        回复
                          很多东西都是不自信导致的。
                          空虚是意识不能升起。
                          往往每次着意,都离不开恒审思量的心。
                          都固着在色地了,所有的变幻离奇之处。
                          诸多演绎和顾忌。
                          所以要打破空虚,所需甚多。
                          要升起爱,信心,勇气,还有道路和智慧。
                          道路,见缝插针或开拓创新。
                          结果总是形成。
                          过程并不能形成结果。
                          结果才形成结果。
                          这就是无为吧?
                          看来,今天想的很多呢!
                          注定要交待和告一段落的东西。
                          每次看到类似的语言不同而意一的篇章。
                          整理互补已成习惯。
                          但这些都没有用。
                          在现实中唯一有当下,感觉,智能。
                          忘记就是胜利。
                          不然,就只能再造一个世界,颠倒的世界。
                          有视角和观念的另一种模拟的扭曲的世界。
                          创造或照见世界,是每天每刻都干的事。
                          主,客,内在关系。
                          缺一不可。才能面见现实。
                          主体只能被动,才能客观。
                          所以,所有的在在的束缚和自由,都可以得到。
                          自由创造自由。
                          从来没有秘密。
                          束缚造就束缚。
                          自我束缚自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所以,心能保持寂静吗?
                          又有热情的觉知在背后。
                          自信吗?
                          不自信就是自我作缚。
                          作缚,不排除化蝶的路。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5-07-21 20:29
                          回复
                            最后,归结为河图和洛书。
                            空灵和意境,创新和阐发。
                            世界在哪里,等我去看见。
                            人类精神和文明永远沿着此路迈进。
                            我们都是行者。
                            路过时间。
                            路过空间。
                            那世界应该是无尽的。
                            可是,只想停在路边。
                            再做一个梦,被吸引着我们的路边装扮所拖住。
                            这也是一种行程。
                            并没有解脱的一天。
                            只要耐心,专注,懂得就放手了。
                            相差的地方,时间来补。
                            又一路磨合着,奔向终点。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5-07-21 20:48
                            回复
                              终点只有一个。
                              得到终点,也是失去的时候。
                              失去疲惫,抛下一度的负面。
                              一路走来的负担。
                              爱的灌溉和成长。
                              成过往。
                              爱越是深沉不彰,越是有热情。
                              使念头浮现的,都是魔念。
                              世间的沙漏,总也走不出。
                              所以要超越。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7-21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