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为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需要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做出可适应基层的培养标准,国家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我国医学影像专业的专业特色,定能取得理想的成就。
1、基层卫生服务对医学影像人才的要求
经过对基层卫生服务点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最受基层欢迎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是一人能兼多项业务的多能人才。大的医疗机构分科细,业务人才属于专家型人才,专长突出但专业单一,例如从事X线诊断的往往不熟悉超声和心电图;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模小,单一业务量不大,因而,能同时胜任常见病X线、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操作和诊断的医学影像人才最受欢迎。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鉴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多能型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可修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方案,明确定位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重新规划了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设备投入,以校园网为依托构建了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一体化教学,可提高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影响中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技术类专业无法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严格来说,这类人员不能在诊断书上签字负责,否则涉嫌非法行医。但目前的现状是基层需要他们能提出诊断意见,很难设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设技术操作岗位,操作结果要请另一位有诊断签字权的医师书写报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考虑制定相关政策,让这类人员在基层(乡镇及以下)卫生服务机构有机会获取合法的诊断签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