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雅玩吧 关注:26贴子:470
  • 1回复贴,共1

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宜兴丁蜀镇地处太湖之滨,雁荡山脉北线余脉。二千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带着大量的铁,撞击地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群,在有人类活动以来,不断地围岸筑堤,形成今天的太湖。在太湖大堤之外,在上古以前,分布着众多的边缘卫星湖泊,经过二千万年的风风雨雨,湖泊群逐渐於塞成水网藻泽地带,并把小行星带来和铁逐渐稀释并随淤泥均匀地沉淀在湖泊之中。


在二千万年前,在我国的东部内陆,由于地球板块的碰撞,开始造山运动,经过二千万年的成长,形成了今天的雁荡山脉,宜兴的丘陵山区,处在北雁荡山脉的北线余脉上,是近两百万年来逐渐形成。


在宜兴丁蜀镇区,分布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蜀山、西山。其中只有青龙山是石灰岩山,而且最高,其余各山势基本分布在青龙山的山背线上。说明青龙山是来自地层深处,是主峰。在上古以前,这一地区是由湖泊逐渐被淤泥淤塞成滨相藻泽地带。由于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成鼎立之势,所以古称鼎山,后应用简化字,三山又成丁字形,故而改成丁山,因开采业和城市化进程,三座山现只剩残丘。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青龙山在地层深处逐渐崛起,并顺势托起西山、黄龙山、蜀山。其中西山的土层最厚,就是说,西山最年轻。由于黄龙山是土性山丘,在长期的东南季风的风雨侵浊下,南水土不断下滑坡,所以形成南坡缓、北坡陡,南边高、北边低的地形。在地表的同一矿脉,南坡已被风化冲刷,而北坡保存完好,所以,在已经发现的矿脉(五个井)都指向北坡。在地下更低层,应该存在着南北相连的矿脉,就是说在南坡地下也有紫砂矿脉,紫砂门事件后,政府部门调查紫砂资源分布情况,在汤渡之南钻井,探出非常优质的紫砂矿。事实证明本理论是成立的。





1楼2014-04-03 11:24回复
    当沉入地下的沉泥与空气隔绝,在地质压力下逐渐脱水并不断岩化,由于在地下不同层位的初始矿源因脱水时间的早晚不同,岩化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在黄龙山上可以看到从粘土到岩石的不同岩化物。通常在地表层近点的矿脉,一方面,水份下沉,另一方面,地表蒸发,矿脉的顶和底层就最早开始岩化,在中心部位最晚岩化,所以,矿脉都在岩石之中。


    在地表深处,在不同的层与层之间,会有水道或地下河,在通常情况下,矿料层之间的水份,是向下渗透,向上蒸发。当完全脱水时并在地质压力下矿料进入岩化过程。在矿层的外表特别是地表面和地下面最先脱水,中心处是最晚脱水,就好比我们搓个泥团挂空中,最先干的是表面,最后干的是中心。当表面开始岩化时,就生成了一条矿脉。这条矿脉就开始由外到里逐步岩化,岩化的过程是:粘土-高龄土-紫砂(朱泥-红泥-普泥-硬砂泥)-陶土(甲泥)-岩石-花岗石。



    2楼2014-04-03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