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是人类较早把色彩与艺术溶为一体的国家之一。这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彩陶上足以得到证实。在这一时期中, 我们的祖先已能用红、黑、白等几种颜料在陶器上描绘出很多种象形纹饰, 其中有动物纹和植物纹图案, 还有人面纹和几何纹图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比仰韶文化稍晚的马家窑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彩陶盆, 上面生动形象地直接描绘出五人一组、间以竖线纹和叶纹、共有三组的舞蹈纹图案。此彩陶盆上的舞蹈纹构图布局极佳, 用笔线条流畅, 人物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 舞姿娴熟优美。舞蹈纹彩陶盆不仅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情况, 也说明了早在五千年前左右, 我国的先民已能较好地使用色彩, 创造出丰富的, 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原始绘画艺术。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色彩在众多艺术领域当中的运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但在艺术的再表现再创作的书画装裱中却很少有人问津, 下面就这
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色彩、书画作品与装裱的关系
中国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 经过几千年来的继承与发展, 姿态万千, 名家辈出。这两种传统艺术至今已形成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既不同, 又相通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门类, 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书法、绘画艺术得到继承发展的同时, 书画装磺艺术也随着逐步得到发展。绘画艺术离不开色彩,五颜六色的颜料通过艺术家辛勤的劳动, 开放出智慧的花朵, 描绘出千姿百态的图画, 创造出各种风格的绘画艺术品书法艺术和水墨画离不开墨色, 虽然黑色给人一种神秘的、深不可测的甚至恐怖的感觉, 但黑重单调的墨色经过艺术家淋漓尽致的挥洒, 在宣纸等绘画材料上呈现出“ 五色”与“ 六彩” , 艺术家感情的渲泄与构图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水墨画艺术。历代书法家则利用运笔的抑、扬、顿、挫, 行笔的流畅、飘逸, 利用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 把单调的文字符号组合成具有各种风格的、充满灵动活力的、包含丰富内容的书法艺术, 被世人称之为千金难买的“ 墨宝”可以说没有色彩, 也就没有书画艺术。
书画装磺艺术同样离不开墨与色, 装裱材料和色彩的关系非常密切。如锦续和织锦的织造就是事先把蚕丝染上多种颜色, 然后织成各种花色的锦续和织
锦。丝绸续绢厂也直接生产各种颜色的续子, 称为“ 色绩” 。宣纸厂也直接生产出各种色调的仿古宣和色宣。素白续、绢在装裱人员托镶料时, 染成所需的
各种颜色的绩子托料纸时也要把宣纸染成所需各色镶料纸, 占旧书画揭裱时要事先把宣纸染成不同色度的托心纸, 修复古旧书画时“ 接笔”和“ 全色”都需要墨与色。由此看来, 色彩和书画作品与书画装裱之间的关系就尤为密切了。
如何使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工艺更能突出画意, 使之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是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也是书画装裱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书画装裱过程中, 要根据书画作品的内容、色调、规格等主要因素, 合理地选用色彩, 谨慎地掌握色度, 严格地操作装裱工序, 这样才能使书画作品的装裱水平达到预想的效果。著名画家钱松峦先生在砚边点滴中说“ 国画必须经过装裱, 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 道出了书画作品与装裱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书画作品在装裱过程中正确选用色彩, 能使书画作品的内容、色调得到补充、延伸和协调。可以说书画作品与装裱工艺之间, 两者是既相互依存, 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
二、装裱书法作品选用色彩的艺术
书法作品本身的色彩大多是白纸黑字, 颜色单一而对比强烈, 每幅作品铃盖几枚朱红印色的闲章名印, 在整幅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装裱书法作品总的来讲不受色彩条件的限制, 四尺中堂和大条幅等适合用单色绩, 锦装裱, 根据作品的书体、内容等酌情选用色续、冷、暖、深、浅色均可。单色装裱书画作品, 古称“ 一块玉” 。如装裱者自己托染续、绢、料纸时, 应避免使用较艳、较俗的颜色, 防止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调色时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所需要的基本色调先调好较浓的颜色水, 加人适量胶矾水, 用以固色。然后按照所需色度用宜纸条做色样, 如色样较深, 可加适当清水稀释, 以降低浓度如色样媚俗, 则应滴人数滴墨汁, 以去其“ 火气” , 直到做的色样满意,方可托染续、绢、料纸。
在装裱书法作品时, 欲使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就要仔细分析作品的书体、内容、规格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每幅作品自身的特点, 确定使用哪种花色的镶料装裱。明代周嘉胃在装磺志中说“ 书画付装,必先审视气色。” 如小幅书法作品, 想装裱成立轴格式, 则根据此幅作品的书体形式、字体大小和内容、档次等条件, 决定用纸裱还是用绩裱, 用二色裱还是用三色裱, 用冷色调还是用暖色调。例如两幅同是二尺长一尺宽的画心, 在书体、内容和作者档次上均有不同, 则应根据两幅作品各自的条件, 在装裱格式和用色用料上区别对待。其中一幅内容为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自作七绝诗一首, 诗后题写姚先生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右派的经过, 思想受到沉重的打击, 以及后来决定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等经历。此幅书法作品出自名人之手,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通篇行书写之, 近二百五十字, 是姚雪垠先生八十六岁时所书, 愈显珍贵。此幅作品除七绝诗字体稍大外, 笔述经历部分均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字。装裱配色时首先定为三色全续装裱, 圈档选用纯白色, 为使镶料与画心有所区别, 在画心的四周加镶古铜色助条, 上下副隔水选用中米色缓子起到色彩的过度作用, 天地头选用咖啡色续子。在上下正副隔水之间加镶厘米宽咖啡色续条各一根, 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为使通幅装裱作品从视觉上连为一体, 特在画幅两边天地头之间加镶厘米宽咖啡色小边, 使这件装裱作品产生了整体感。画心的助条、隔水之间的续条, 以及两条咖啡色的绩边, 在天地头之间的画心, 圈档、隔水的浅色调中既有线又有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既突出了书法作品的珍贵, 亦显示出裱工技术的精到。此幅装裱作品所选用续子的色彩, 是由浅至深的暖色调, 使观
者近看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内容上远观则通幅产生出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装裱作品的优劣, 最能体现出装裱者的艺术修养及装裱水平。
三、装裱绘画作品如何正确选用色彩
绘画作品与书法作品相比具有题材广泛、色彩丰富的特点。在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从整个绘画作品的色调上去分类, 不外乎偏冷或偏暖, 掌握了这二点, 在装裱绘画作品时选配何种色续也就不成问题了。
绘画作品的规格也比较繁多, 有大到丈二的横幅, 也有小至尺余的斗方。大于四尺整张宣纸的绘画作品即为大幅作品, 包括五尺宜、六尺宣、八尺宜和丈二宣, 还有四尺宣二接, 四尺宣三接等中等规格的绘画作品包括三尺、四尺条幅, 三尺中堂、四尺开三、五尺开三、四尺对联等小幅绘画作品包括斗方、扇面、圆光、册页、小对联等手卷窄而长五尺、六尺以上的绘画面积宽大, 还有异型画心, 均属特殊规格绘画作品。在选配色绩、织锦等作为装裱镶料时, 要根据每幅作品的题材、内容、色调、规格等去正确地配色用料。大幅绘画作品最适合装裱在画框板面之上, 根据作品的内容、色调, 最好选用较深颜色的织锦作为镶料, 能使装裱作品产生厚重沉稳、富丽而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选料时要注意织锦的色调和图案, 打料时还要注意织锦的纹理、图案一致, 镶裱完工才能使通幅的色彩相同。否则, 即使用同一幅织锦打料, 镶接时不分横竖, 因纹理不顺, 使人观之有明暗不同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观者欣赏绘画作品的情绪。四尺中堂、三尺条同步和四尺条幅等绘画作品,可用单色续装裱。要根据作品的情况决定选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定下色调后, 还要考虑选用几成色度的镶料去装裱, 才能体现出作品的最佳艺术效果。如确定用冷色调装裱绘画作品, 那么是用深色度为好还是用中色度为好或许用浅色度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装裱者根据绘画作品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 以及在装裱工作中总结的经验, 从几方面综合分析, 最好征求送裱者或绘画作者的意见, 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绘画作品经过装裱色彩的烘托, 使作品的艺术效果达到最佳的境界。
装裱三尺中堂、四尺开三、五尺开三、二尺、三尺条幅和大斗方时, 要注意装裱格式、打料尺寸及配色。这些规格的画心有的既可裱成单色, 也可裱成二色或三色。因上述这些画心有的规格较短, 有些画心规格偏宽, 装裱时必须裱成二色裱或三色裱才能弥补画心宽短的不足, 通过添加隔水、诗堂等加长画心和整个裱件的长度。在装裱二色裱或三色裱的绘画作品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色彩的选配问题, 给这类规格的绘画作品选配色彩, 是装裱作品能否取得预想艺术效果的关键。比如说同是四开三的两幅梅花, 一幅红梅, 一幅墨梅。显而易见, 红梅为暖色调, 含有红梅报春喜度之寓意, 如用色度较淡的暖色调衬托画心, 定能突出画意, 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墨梅则属冷色调, 具有不畏严寒斗冰雪的高贵气质, 选料配色时宜用清淡的月白色做圈档, 用中灰或中绿等冷色调做天地头, 则更能暗示出梅花那种香自苦寒来的清冷高洁之意境。
在绘画作品中, 大幅巨制画起来较难, 装裱时难度也很大, 主要是因为用料多, 工作量大, 如果画案小, 场地窄, 单人操作时难度就更大了。小幅字画则不然, 小幅书画作品又称“ 小品, ”装裱者在操作时往往能得心应手, 驾轻就熟。在实际装裱工作中, 小幅字画作品的装裱技术难度是格式和色彩的选定。扇面、圆光、册页、斗方这些形态各异的小幅书画, 能裱成多种格式的装裱作品, 这主要根据送裱者的要求来决定, 装裱者也可提出有益的建议, 供送裱者参考。如扇面、圆光、斗方等画心, 各类总数在八幅至十幅以上, 则可选用同一种色调的镶料, 挖嵌装裱。用古铜色皮纸包边, 裱成相同规格的单片册页, 另做锦面函套, 以利成套收藏。如是单幅的扇面、圆光或斗方, 可挖镶装裱成镜片。如有二幅或三幅扇面、圆光等, 可挖镶合裱为横披或立轴格式, 称为“ 合锦”挖镶所用续料或绢料, 色彩要淡雅, 多选用浅米色或月白色, 可加镶深色绩边, 能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
装裱册页宜用浅色纸料正镶或挖镶, 用色纸做朋页镶料比用续子做册页镶料使用寿命长, 因册页在欣赏时必须逐页翻看, 续裱册页日久天长易出现脱丝现象, 如不重新揭裱, 显得破烂不堪重新揭裱则既费时又费料, 还易使书画作品受到人为的损害。其它画类的中国画作品, 如山水、人物, 或写意花鸟, 或工笔草虫等, 在装裱时均可触类旁通。应先审视作品的内容和主色调后, 再确定装裱格式、选料配色, 使每幅书画作品经过认真细致的托心、选料配色、打料、镶复、研装等装裱工序后, 产生较高水平的书画装裱作品。必须注意, 在装裱字画打料用色时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绘画作品有些已经突破传统技法, 另辟新径。在近几年的书画展中有不少装裱作品能别出新意有些作品对传统的对称格式有所突破,有些作品则在色彩的选配上打破常规, 进行大胆的尝试另外还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装裱格式。这些可喜的现象, 无疑将对中国书画装瑛的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此观之, 在书画装磺艺术中, 容纳了众多的知识内涵, 包括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 以及与之相关的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体系, 有着丰富的艺术含
量。其中色彩在书画装瑛艺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没有色彩, 就没有艺术, 更谈不上书画装演艺术的发展。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说“ 作为一件艺术品, 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在画家而外, 装裱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句话指出了书画装裱一体化的特征, 书画艺术与书画装磺艺术从古到今,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共同得到了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书画艺术将会更加繁荣, 书画装磺事业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会遇到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装裱工作者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在技术上更加纯熟, 艺术上要不断创新, 使书画艺术与装瑛艺术协调发展。但是, 在实际书画装裱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是装裱的基本功夫, 而正确的使用色彩则是装裱的灵魂。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色彩在众多艺术领域当中的运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但在艺术的再表现再创作的书画装裱中却很少有人问津, 下面就这
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色彩、书画作品与装裱的关系
中国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 经过几千年来的继承与发展, 姿态万千, 名家辈出。这两种传统艺术至今已形成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既不同, 又相通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门类, 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书法、绘画艺术得到继承发展的同时, 书画装磺艺术也随着逐步得到发展。绘画艺术离不开色彩,五颜六色的颜料通过艺术家辛勤的劳动, 开放出智慧的花朵, 描绘出千姿百态的图画, 创造出各种风格的绘画艺术品书法艺术和水墨画离不开墨色, 虽然黑色给人一种神秘的、深不可测的甚至恐怖的感觉, 但黑重单调的墨色经过艺术家淋漓尽致的挥洒, 在宣纸等绘画材料上呈现出“ 五色”与“ 六彩” , 艺术家感情的渲泄与构图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水墨画艺术。历代书法家则利用运笔的抑、扬、顿、挫, 行笔的流畅、飘逸, 利用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 把单调的文字符号组合成具有各种风格的、充满灵动活力的、包含丰富内容的书法艺术, 被世人称之为千金难买的“ 墨宝”可以说没有色彩, 也就没有书画艺术。
书画装磺艺术同样离不开墨与色, 装裱材料和色彩的关系非常密切。如锦续和织锦的织造就是事先把蚕丝染上多种颜色, 然后织成各种花色的锦续和织
锦。丝绸续绢厂也直接生产各种颜色的续子, 称为“ 色绩” 。宣纸厂也直接生产出各种色调的仿古宣和色宣。素白续、绢在装裱人员托镶料时, 染成所需的
各种颜色的绩子托料纸时也要把宣纸染成所需各色镶料纸, 占旧书画揭裱时要事先把宣纸染成不同色度的托心纸, 修复古旧书画时“ 接笔”和“ 全色”都需要墨与色。由此看来, 色彩和书画作品与书画装裱之间的关系就尤为密切了。
如何使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工艺更能突出画意, 使之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是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也是书画装裱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书画装裱过程中, 要根据书画作品的内容、色调、规格等主要因素, 合理地选用色彩, 谨慎地掌握色度, 严格地操作装裱工序, 这样才能使书画作品的装裱水平达到预想的效果。著名画家钱松峦先生在砚边点滴中说“ 国画必须经过装裱, 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 道出了书画作品与装裱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书画作品在装裱过程中正确选用色彩, 能使书画作品的内容、色调得到补充、延伸和协调。可以说书画作品与装裱工艺之间, 两者是既相互依存, 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
二、装裱书法作品选用色彩的艺术
书法作品本身的色彩大多是白纸黑字, 颜色单一而对比强烈, 每幅作品铃盖几枚朱红印色的闲章名印, 在整幅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装裱书法作品总的来讲不受色彩条件的限制, 四尺中堂和大条幅等适合用单色绩, 锦装裱, 根据作品的书体、内容等酌情选用色续、冷、暖、深、浅色均可。单色装裱书画作品, 古称“ 一块玉” 。如装裱者自己托染续、绢、料纸时, 应避免使用较艳、较俗的颜色, 防止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调色时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所需要的基本色调先调好较浓的颜色水, 加人适量胶矾水, 用以固色。然后按照所需色度用宜纸条做色样, 如色样较深, 可加适当清水稀释, 以降低浓度如色样媚俗, 则应滴人数滴墨汁, 以去其“ 火气” , 直到做的色样满意,方可托染续、绢、料纸。
在装裱书法作品时, 欲使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就要仔细分析作品的书体、内容、规格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每幅作品自身的特点, 确定使用哪种花色的镶料装裱。明代周嘉胃在装磺志中说“ 书画付装,必先审视气色。” 如小幅书法作品, 想装裱成立轴格式, 则根据此幅作品的书体形式、字体大小和内容、档次等条件, 决定用纸裱还是用绩裱, 用二色裱还是用三色裱, 用冷色调还是用暖色调。例如两幅同是二尺长一尺宽的画心, 在书体、内容和作者档次上均有不同, 则应根据两幅作品各自的条件, 在装裱格式和用色用料上区别对待。其中一幅内容为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自作七绝诗一首, 诗后题写姚先生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右派的经过, 思想受到沉重的打击, 以及后来决定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等经历。此幅书法作品出自名人之手,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通篇行书写之, 近二百五十字, 是姚雪垠先生八十六岁时所书, 愈显珍贵。此幅作品除七绝诗字体稍大外, 笔述经历部分均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字。装裱配色时首先定为三色全续装裱, 圈档选用纯白色, 为使镶料与画心有所区别, 在画心的四周加镶古铜色助条, 上下副隔水选用中米色缓子起到色彩的过度作用, 天地头选用咖啡色续子。在上下正副隔水之间加镶厘米宽咖啡色续条各一根, 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为使通幅装裱作品从视觉上连为一体, 特在画幅两边天地头之间加镶厘米宽咖啡色小边, 使这件装裱作品产生了整体感。画心的助条、隔水之间的续条, 以及两条咖啡色的绩边, 在天地头之间的画心, 圈档、隔水的浅色调中既有线又有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既突出了书法作品的珍贵, 亦显示出裱工技术的精到。此幅装裱作品所选用续子的色彩, 是由浅至深的暖色调, 使观
者近看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内容上远观则通幅产生出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装裱作品的优劣, 最能体现出装裱者的艺术修养及装裱水平。
三、装裱绘画作品如何正确选用色彩
绘画作品与书法作品相比具有题材广泛、色彩丰富的特点。在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从整个绘画作品的色调上去分类, 不外乎偏冷或偏暖, 掌握了这二点, 在装裱绘画作品时选配何种色续也就不成问题了。
绘画作品的规格也比较繁多, 有大到丈二的横幅, 也有小至尺余的斗方。大于四尺整张宣纸的绘画作品即为大幅作品, 包括五尺宜、六尺宣、八尺宜和丈二宣, 还有四尺宣二接, 四尺宣三接等中等规格的绘画作品包括三尺、四尺条幅, 三尺中堂、四尺开三、五尺开三、四尺对联等小幅绘画作品包括斗方、扇面、圆光、册页、小对联等手卷窄而长五尺、六尺以上的绘画面积宽大, 还有异型画心, 均属特殊规格绘画作品。在选配色绩、织锦等作为装裱镶料时, 要根据每幅作品的题材、内容、色调、规格等去正确地配色用料。大幅绘画作品最适合装裱在画框板面之上, 根据作品的内容、色调, 最好选用较深颜色的织锦作为镶料, 能使装裱作品产生厚重沉稳、富丽而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选料时要注意织锦的色调和图案, 打料时还要注意织锦的纹理、图案一致, 镶裱完工才能使通幅的色彩相同。否则, 即使用同一幅织锦打料, 镶接时不分横竖, 因纹理不顺, 使人观之有明暗不同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观者欣赏绘画作品的情绪。四尺中堂、三尺条同步和四尺条幅等绘画作品,可用单色续装裱。要根据作品的情况决定选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定下色调后, 还要考虑选用几成色度的镶料去装裱, 才能体现出作品的最佳艺术效果。如确定用冷色调装裱绘画作品, 那么是用深色度为好还是用中色度为好或许用浅色度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装裱者根据绘画作品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 以及在装裱工作中总结的经验, 从几方面综合分析, 最好征求送裱者或绘画作者的意见, 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绘画作品经过装裱色彩的烘托, 使作品的艺术效果达到最佳的境界。
装裱三尺中堂、四尺开三、五尺开三、二尺、三尺条幅和大斗方时, 要注意装裱格式、打料尺寸及配色。这些规格的画心有的既可裱成单色, 也可裱成二色或三色。因上述这些画心有的规格较短, 有些画心规格偏宽, 装裱时必须裱成二色裱或三色裱才能弥补画心宽短的不足, 通过添加隔水、诗堂等加长画心和整个裱件的长度。在装裱二色裱或三色裱的绘画作品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色彩的选配问题, 给这类规格的绘画作品选配色彩, 是装裱作品能否取得预想艺术效果的关键。比如说同是四开三的两幅梅花, 一幅红梅, 一幅墨梅。显而易见, 红梅为暖色调, 含有红梅报春喜度之寓意, 如用色度较淡的暖色调衬托画心, 定能突出画意, 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墨梅则属冷色调, 具有不畏严寒斗冰雪的高贵气质, 选料配色时宜用清淡的月白色做圈档, 用中灰或中绿等冷色调做天地头, 则更能暗示出梅花那种香自苦寒来的清冷高洁之意境。
在绘画作品中, 大幅巨制画起来较难, 装裱时难度也很大, 主要是因为用料多, 工作量大, 如果画案小, 场地窄, 单人操作时难度就更大了。小幅字画则不然, 小幅书画作品又称“ 小品, ”装裱者在操作时往往能得心应手, 驾轻就熟。在实际装裱工作中, 小幅字画作品的装裱技术难度是格式和色彩的选定。扇面、圆光、册页、斗方这些形态各异的小幅书画, 能裱成多种格式的装裱作品, 这主要根据送裱者的要求来决定, 装裱者也可提出有益的建议, 供送裱者参考。如扇面、圆光、斗方等画心, 各类总数在八幅至十幅以上, 则可选用同一种色调的镶料, 挖嵌装裱。用古铜色皮纸包边, 裱成相同规格的单片册页, 另做锦面函套, 以利成套收藏。如是单幅的扇面、圆光或斗方, 可挖镶装裱成镜片。如有二幅或三幅扇面、圆光等, 可挖镶合裱为横披或立轴格式, 称为“ 合锦”挖镶所用续料或绢料, 色彩要淡雅, 多选用浅米色或月白色, 可加镶深色绩边, 能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
装裱册页宜用浅色纸料正镶或挖镶, 用色纸做朋页镶料比用续子做册页镶料使用寿命长, 因册页在欣赏时必须逐页翻看, 续裱册页日久天长易出现脱丝现象, 如不重新揭裱, 显得破烂不堪重新揭裱则既费时又费料, 还易使书画作品受到人为的损害。其它画类的中国画作品, 如山水、人物, 或写意花鸟, 或工笔草虫等, 在装裱时均可触类旁通。应先审视作品的内容和主色调后, 再确定装裱格式、选料配色, 使每幅书画作品经过认真细致的托心、选料配色、打料、镶复、研装等装裱工序后, 产生较高水平的书画装裱作品。必须注意, 在装裱字画打料用色时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绘画作品有些已经突破传统技法, 另辟新径。在近几年的书画展中有不少装裱作品能别出新意有些作品对传统的对称格式有所突破,有些作品则在色彩的选配上打破常规, 进行大胆的尝试另外还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装裱格式。这些可喜的现象, 无疑将对中国书画装瑛的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此观之, 在书画装磺艺术中, 容纳了众多的知识内涵, 包括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 以及与之相关的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体系, 有着丰富的艺术含
量。其中色彩在书画装瑛艺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没有色彩, 就没有艺术, 更谈不上书画装演艺术的发展。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说“ 作为一件艺术品, 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在画家而外, 装裱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句话指出了书画装裱一体化的特征, 书画艺术与书画装磺艺术从古到今,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共同得到了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书画艺术将会更加繁荣, 书画装磺事业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会遇到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装裱工作者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在技术上更加纯熟, 艺术上要不断创新, 使书画艺术与装瑛艺术协调发展。但是, 在实际书画装裱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是装裱的基本功夫, 而正确的使用色彩则是装裱的灵魂。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