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迎来了水陆两栖救援车的第三位成员。经在冀东油田1号人工岛滩涂现场试运行,这辆水陆两栖救援车性能良好,操作灵活,对提升中国石油海上应急中心的救援能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为适应集团公司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需要,以及海上石油业务不断扩展的需要,中国石油集团2006年12月10日成立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办公机关设在冀东油田,下设3个救援站,分别驻守在冀东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负责渤海湾滩海、浅海及海油陆采端岛等海上勘探开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日常预防工作。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成立以来,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建设目标,按照“高起点筹划、高水平配置、高素质建设、高效率救援”的指导思想,结合功能定位,针对深海、浅海、滩涂等不同作业环境,配备了一批国际和国内先进的溢油应急设备,共有各式围油栏1.73万米、各式收油机54套以及相应溢油应急物资等,同时配备26大类消防救生装备以及通信装备等,中心取得了“国家一级船舶污染清除作业单位”资质。
针对中国石油海上勘探开发海域特点,这个中心计划建造20艘能够满足深海、浅海、滩涂等不同环境的专业应急船,包括多功能工作船、搜救船、小型溢油回收船,以及具备滩涂环境溢油回收等功能的两栖工作车。此外,针对渤海湾沿岸坡度缓、水域浅、沙滩面积大的环境特点,这个中心2010年和2011年先后引进4台小型溢油回收船,今年又从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引进6辆水陆两栖工作车,其中3辆已到位,另外3辆即将到位。这种两栖车的特点是体积小,可放置在大船上随船奔赴现场展开救援;也可在浅水、沙滩、陆地进行灵活自如的救援工作;并可清除杂草、淤泥和现场挖掘,特别是在滩涂、港池和峡沟等大船无法出入的地带作业,极大提升滩涂环境下溢油回收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目前,多功能工作船中油应急101、102、搜救船中油应急201、202和小型溢油回收船301-307等共计11艘船和3台水陆两栖工作车均已归建,中油应急103及3台两栖工作车正在抓紧建造中。
“强筋壮骨”提素质
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坚持队伍军事化管理,狠抓“三基”工作,苦练内功,精心打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海上应急抢险队伍。
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根据船舶归建计划配置船员,严把船员招聘第一关;根据员工需求,开展“点餐式”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对于引进的新设备,这个中心则聘请厂家或商家专业人员举办技术讲座,增强船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围绕海上应急的专业特点,通过开展驾驶台、甲板、机舱、锅炉操作、船用设备工艺操作和维修保养、风险判断及管控、应急处置、海域海况及天气预防等课题的训练,不断提升船员的应急能力;严格业务考核鉴定,以各救援站为单位,对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综合考评优胜劣汰,并作为职务船员晋升的依据;此外,这个中心还每年组织2次水手、机工技术比武,优选骨干船员进行重点培养。
截至目前,这个中心年培训员工4000人次以上,累计取证562人次,队伍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海上生产保驾护航的一支中坚力量。
疾风险浪长本领
成立几年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在实战中不断磨炼和壮大自己。七年来先后参加了包括辽河油田、中国石油渤海冀东海域、大港油田及中韩联合等多次大型海上应急演习,完成了辽河油田胜利开发一号平台守护、冀东油田南堡2-3号平台守护等多项任务,成功执行了27次应急抢险任务,其中溢油应急处置任务12次、海上救助任务11次、海上消防任务3次、奥帆赛浒苔打捞任务1次,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队伍整体得到了锻炼,海上应急救援响应的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008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浒苔自然灾害在黄海中部海域爆发,漂至青岛海域。7月1日,接到山东省海事局应急响应任务后,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指示,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快速响应,紧急从曹妃甸、营口、塘沽救援站抽调骨干人员,携带围油栏等应急装备,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赶到青岛执行奥帆赛海域浒苔应急处置任务,成为第一个进驻青岛和唯一参加围油栏守护任务的外部救援力量。至9月23日,队员们顶烈日、战暴雨,克服3次台风影响,共计在青岛海域顽强奋战了85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忠实履行了中国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它能把我锻炼得无比坚强……”目前,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已经能够独立、全面承担起中国石油海上作业生产的保驾护航任务,为彰显中国石油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适应集团公司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需要,以及海上石油业务不断扩展的需要,中国石油集团2006年12月10日成立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办公机关设在冀东油田,下设3个救援站,分别驻守在冀东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负责渤海湾滩海、浅海及海油陆采端岛等海上勘探开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日常预防工作。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成立以来,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建设目标,按照“高起点筹划、高水平配置、高素质建设、高效率救援”的指导思想,结合功能定位,针对深海、浅海、滩涂等不同作业环境,配备了一批国际和国内先进的溢油应急设备,共有各式围油栏1.73万米、各式收油机54套以及相应溢油应急物资等,同时配备26大类消防救生装备以及通信装备等,中心取得了“国家一级船舶污染清除作业单位”资质。
针对中国石油海上勘探开发海域特点,这个中心计划建造20艘能够满足深海、浅海、滩涂等不同环境的专业应急船,包括多功能工作船、搜救船、小型溢油回收船,以及具备滩涂环境溢油回收等功能的两栖工作车。此外,针对渤海湾沿岸坡度缓、水域浅、沙滩面积大的环境特点,这个中心2010年和2011年先后引进4台小型溢油回收船,今年又从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引进6辆水陆两栖工作车,其中3辆已到位,另外3辆即将到位。这种两栖车的特点是体积小,可放置在大船上随船奔赴现场展开救援;也可在浅水、沙滩、陆地进行灵活自如的救援工作;并可清除杂草、淤泥和现场挖掘,特别是在滩涂、港池和峡沟等大船无法出入的地带作业,极大提升滩涂环境下溢油回收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目前,多功能工作船中油应急101、102、搜救船中油应急201、202和小型溢油回收船301-307等共计11艘船和3台水陆两栖工作车均已归建,中油应急103及3台两栖工作车正在抓紧建造中。
“强筋壮骨”提素质
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坚持队伍军事化管理,狠抓“三基”工作,苦练内功,精心打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海上应急抢险队伍。
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根据船舶归建计划配置船员,严把船员招聘第一关;根据员工需求,开展“点餐式”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对于引进的新设备,这个中心则聘请厂家或商家专业人员举办技术讲座,增强船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围绕海上应急的专业特点,通过开展驾驶台、甲板、机舱、锅炉操作、船用设备工艺操作和维修保养、风险判断及管控、应急处置、海域海况及天气预防等课题的训练,不断提升船员的应急能力;严格业务考核鉴定,以各救援站为单位,对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综合考评优胜劣汰,并作为职务船员晋升的依据;此外,这个中心还每年组织2次水手、机工技术比武,优选骨干船员进行重点培养。
截至目前,这个中心年培训员工4000人次以上,累计取证562人次,队伍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海上生产保驾护航的一支中坚力量。
疾风险浪长本领
成立几年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在实战中不断磨炼和壮大自己。七年来先后参加了包括辽河油田、中国石油渤海冀东海域、大港油田及中韩联合等多次大型海上应急演习,完成了辽河油田胜利开发一号平台守护、冀东油田南堡2-3号平台守护等多项任务,成功执行了27次应急抢险任务,其中溢油应急处置任务12次、海上救助任务11次、海上消防任务3次、奥帆赛浒苔打捞任务1次,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队伍整体得到了锻炼,海上应急救援响应的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008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浒苔自然灾害在黄海中部海域爆发,漂至青岛海域。7月1日,接到山东省海事局应急响应任务后,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指示,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快速响应,紧急从曹妃甸、营口、塘沽救援站抽调骨干人员,携带围油栏等应急装备,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赶到青岛执行奥帆赛海域浒苔应急处置任务,成为第一个进驻青岛和唯一参加围油栏守护任务的外部救援力量。至9月23日,队员们顶烈日、战暴雨,克服3次台风影响,共计在青岛海域顽强奋战了85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忠实履行了中国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它能把我锻炼得无比坚强……”目前,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已经能够独立、全面承担起中国石油海上作业生产的保驾护航任务,为彰显中国石油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