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修辞手法
偶尔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陕西合唱大赛,有一支合唱歌曲里,有这麽几句歌词:“想你哩,想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眼睛仁 仁想你哩”,“头发梢梢想你哩","邻家笑我丢人哩”……,随信手找来笔记上,回后转记到本子上。
当时只觉得有点意思,信手掂来,未及深究。过后拾起掂量了一下,觉得这短短歌词里有修辞手法:想,本是心的功能,但词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头发稍稍、舌头尖尖、眼睛仁仁以思维,以心的功能,以思想,让视觉、味觉也有了感情。不由使人想:因为思念之深,头发梢梢、眼睛仁仁、舌头尖尖功能超乎寻常,可能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做出使人意料不到的举动,出现让人羞于启齿的行为,所以,想的人觉得邻家会笑话自己,自己在邻家面前丢人了。这些把想你的这种心理活动、这种感情表现得深不可测,妙不可言,超凡脱俗,酣畅淋漓。试想一下,头发稍稍、眼睛仁仁、舌头尖尖都想你哩,那么,耳朵、鼻子、脸面、胸膛、手脚会不会也想你哩,让人不禁遐思无限、浮想联翩。
在思绪的神游中,我又想到了另一首陕北民歌,觉得其修辞手法更为丰富:“发一回山水冲一回泥,想一次哥哥脱一层皮”,这里既有发山水与想哥哥、冲泥与脱皮的比喻;又以自然现象衬托,兴起人的心理活动,为后面做了铺垫。“白日里想你穿不上针,黑夜里想你吹不熄灯,半夜里听间隔的鞋底响,一舌头舔破两扇窗".这两句里,既有想见与听见行为的对比,又有想见与听见前后变化的对比,先抑后扬,以想见时低落情绪作衬托兴起听见后的变化,,为听见后的变化做了有力的铺垫,使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夸张手法的运用:想你的时候心烦意乱、眼睛迷离,白天穿不上针;为你憔悴、浑身无力,夜晚吹不熄灯。而当“半夜听见哥的鞋底响”,精神一振、力量顿生,“一舌头舔破两扇窗"。沉寂的思念,像火山爆发;压抑的感情,像喷泉涌出;爱情的力量,创造出了奇迹。
写到这里,我想,既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又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大概这就是陕北民歌的魅力所在吧。它,源于黄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还是源于高原人长期的文化积淀,抑或是源于这一特定地域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方式、特殊劳动环境、特殊社会实践?
偶尔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陕西合唱大赛,有一支合唱歌曲里,有这麽几句歌词:“想你哩,想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眼睛仁 仁想你哩”,“头发梢梢想你哩","邻家笑我丢人哩”……,随信手找来笔记上,回后转记到本子上。
当时只觉得有点意思,信手掂来,未及深究。过后拾起掂量了一下,觉得这短短歌词里有修辞手法:想,本是心的功能,但词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头发稍稍、舌头尖尖、眼睛仁仁以思维,以心的功能,以思想,让视觉、味觉也有了感情。不由使人想:因为思念之深,头发梢梢、眼睛仁仁、舌头尖尖功能超乎寻常,可能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做出使人意料不到的举动,出现让人羞于启齿的行为,所以,想的人觉得邻家会笑话自己,自己在邻家面前丢人了。这些把想你的这种心理活动、这种感情表现得深不可测,妙不可言,超凡脱俗,酣畅淋漓。试想一下,头发稍稍、眼睛仁仁、舌头尖尖都想你哩,那么,耳朵、鼻子、脸面、胸膛、手脚会不会也想你哩,让人不禁遐思无限、浮想联翩。
在思绪的神游中,我又想到了另一首陕北民歌,觉得其修辞手法更为丰富:“发一回山水冲一回泥,想一次哥哥脱一层皮”,这里既有发山水与想哥哥、冲泥与脱皮的比喻;又以自然现象衬托,兴起人的心理活动,为后面做了铺垫。“白日里想你穿不上针,黑夜里想你吹不熄灯,半夜里听间隔的鞋底响,一舌头舔破两扇窗".这两句里,既有想见与听见行为的对比,又有想见与听见前后变化的对比,先抑后扬,以想见时低落情绪作衬托兴起听见后的变化,,为听见后的变化做了有力的铺垫,使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夸张手法的运用:想你的时候心烦意乱、眼睛迷离,白天穿不上针;为你憔悴、浑身无力,夜晚吹不熄灯。而当“半夜听见哥的鞋底响”,精神一振、力量顿生,“一舌头舔破两扇窗"。沉寂的思念,像火山爆发;压抑的感情,像喷泉涌出;爱情的力量,创造出了奇迹。
写到这里,我想,既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又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大概这就是陕北民歌的魅力所在吧。它,源于黄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还是源于高原人长期的文化积淀,抑或是源于这一特定地域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方式、特殊劳动环境、特殊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