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联盟★影视业并购三大猜想
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华谊兄弟[1.75% 资金 研报]、华策影视[0.51% 资金 研报]、光线传媒[0.00% 资金 研报]等上市公司领衔、主导的国内影视制作业并购大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而进入2014年伊始,这一趋势似乎愈演愈烈,并且已不再限于同业内的购并、整合,这一由国内上市公司主导的影视业并购正在大踏步向业外扩散、蔓延。
对此,舆论大多将其归因于去年证监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让此前一度雄心勃勃、孜孜以求于独立IPO的众多影视公司暂时止步于“最后一公里”;而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之下的业内资本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同时,来自PE或其他投资者急于获利退出的压力加大。因此,对于大多徘徊在A股门外的影视公司而言,被收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影视业IP O:还是政策迷局?
就在临门一脚前,一众影视公司放弃独立IPO的大好“钱景”甘愿委身他人,似乎还另有隐情:截至目前,国内A股市场仅有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华录百纳[0.69% 资金 研报]、上海新文化[0.00% 资金 研报]等5家以影视剧等内容制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中华录百纳、上海新文化明显的国企背景,也让人不得不引发影视类公司独立IPO大多仍属于个案式的政策性放行的慨叹。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各类热钱纷纷涌入影视传媒业,但反观影视制作业与资本市场联姻之路却任重道远。尽管华谊兄弟成为第一家影视类上市公司,但民营影视公司的上市冲动或可追溯至世纪之初。2001年,笔者参与策划“中国传媒(影视)业投资高峰会”已初见端倪,其后在笔者参与策划、组织的2003年首届“广博会”(原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前身)主题论坛———“中国影视制作业发展与展望高级研讨会”上,受邀参会的王中军、王长田等民营影视业翘楚集体表达了对于资本市场的渴望,可谓民营影视业面对主管部门的第一次集体发声。
侥幸者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突出重围”谋得一席之地,但与之同时起步却未能挤进A股门槛的同侪们则大多折戟沉沙,或黯然离场,这种窘况或许是众多影视公司放弃独立IPO幻想,选择被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影视类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你情我愿,除了非上市公司在独立IPO受阻又急需资本输血外,产品线、营收模式单一的上市公司也急需转型为综合性娱乐集团,通过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有效组合以及增加投资规模和产量来降低经营风险、抵御经营业绩的周期性波动。
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华谊兄弟[1.75% 资金 研报]、华策影视[0.51% 资金 研报]、光线传媒[0.00% 资金 研报]等上市公司领衔、主导的国内影视制作业并购大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而进入2014年伊始,这一趋势似乎愈演愈烈,并且已不再限于同业内的购并、整合,这一由国内上市公司主导的影视业并购正在大踏步向业外扩散、蔓延。
对此,舆论大多将其归因于去年证监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让此前一度雄心勃勃、孜孜以求于独立IPO的众多影视公司暂时止步于“最后一公里”;而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之下的业内资本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同时,来自PE或其他投资者急于获利退出的压力加大。因此,对于大多徘徊在A股门外的影视公司而言,被收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影视业IP O:还是政策迷局?
就在临门一脚前,一众影视公司放弃独立IPO的大好“钱景”甘愿委身他人,似乎还另有隐情:截至目前,国内A股市场仅有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华录百纳[0.69% 资金 研报]、上海新文化[0.00% 资金 研报]等5家以影视剧等内容制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中华录百纳、上海新文化明显的国企背景,也让人不得不引发影视类公司独立IPO大多仍属于个案式的政策性放行的慨叹。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各类热钱纷纷涌入影视传媒业,但反观影视制作业与资本市场联姻之路却任重道远。尽管华谊兄弟成为第一家影视类上市公司,但民营影视公司的上市冲动或可追溯至世纪之初。2001年,笔者参与策划“中国传媒(影视)业投资高峰会”已初见端倪,其后在笔者参与策划、组织的2003年首届“广博会”(原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前身)主题论坛———“中国影视制作业发展与展望高级研讨会”上,受邀参会的王中军、王长田等民营影视业翘楚集体表达了对于资本市场的渴望,可谓民营影视业面对主管部门的第一次集体发声。
侥幸者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突出重围”谋得一席之地,但与之同时起步却未能挤进A股门槛的同侪们则大多折戟沉沙,或黯然离场,这种窘况或许是众多影视公司放弃独立IPO幻想,选择被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影视类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你情我愿,除了非上市公司在独立IPO受阻又急需资本输血外,产品线、营收模式单一的上市公司也急需转型为综合性娱乐集团,通过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有效组合以及增加投资规模和产量来降低经营风险、抵御经营业绩的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