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姜,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与 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
中文学名:姜
拉丁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二名法:Zingiber officinal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姜目 Zingiberales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属:姜属 Zingiber
种:姜 Z. officinale
分布区域:中国等亚洲地区
简介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形态特征
姜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下部两面三刀。花期6~8月。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泡制作为中药药材之一,也可以冲泡为草本茶。姜汁亦可用来制成甜食,如姜糖、姜汁撞奶、姜母茶等。姜耕种起源于亚洲并拥有悠久历史在印度、东南亚、西非和加勒比生产也见增长。
根:浅根性,根系不发达,根数少且短,纵向分布在30cm土壤内,横向扩展半径30cm。根系生长极慢。
茎:草本,植株高约 60~90 公分,也有可达 110~120 公分;根茎肥厚,成块状,肉质,淡黄色,外被红色鳞片,横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叶: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 15~25 公分,宽 2~3 公分,暗绿色;基部略狭,先端渐尖,全缘,无毛;叶舌膜质,长 0.3~0.5 公分,光滑,微 2 裂。
花:花茎自根茎长出,长 15~30 公分,穗状花序椭圆形,长 4~6 公分,径 1.5~3 公分,花稠密;花苞覆瓦状,苞片卵圆形,长 2~2.5 公分,先端稍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 1 公分,具 3 短齿;花冠乳黄色至绿黄色,长管状,管长 2~2.5 公分,裂片 3 枚,披针形,唇瓣长椭圆状卵形,带紫色,被黄白色斑点;雄蕊略带紫色;子房 3 室,花柱被花药抱着;热带地区当根状茎瘦小时才抽花茎,顶端着生淡黄色花苞。
果实:果实为蒴果,熟时三裂;种子黑色,数量多,具胚乳。
生长环境
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温。也不耐热,如温度过高,阳光直射,生长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应遮阴。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严格,抗旱力不强,如长期干旱则茎叶枯萎,姜块不能膨大,但若雨水过多,田间排水不良,会引起徒长和姜块腐烂。姜对氮磷钾肥的要求: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养分除由基肥供应外,还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姜块迅速膨大期要补施有机肥或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姜忌连作。在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产量较高,但辛辣味淡,组织较嫩,适于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质少的沙壤土,产量则较低,但辛辣味较浓,适于作种姜或制姜粉用。
姜适宜生长在低温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种下,五月就会长出像嫩芦苇的苗来,但叶子有辛辣味,是成对长的,很像竹叶,但比竹叶稍宽。秋分前后就会长出像排列的手指那样的新芽来,这就是最宜食用的子姜。秋分以后长的就差了一些,经过霜冻后就老了,不宜食用。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印度、东南亚。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主要品种
鲁姜一号
生姜新品种——“鲁姜一号”,是莱芜市农科院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后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大姜新品种,多年的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能,它与莱芜大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单产高,增产幅度大。经大田试验表明,该品种平均单株姜块重1Kg,亩产高达4552.1Kg(鲜姜5302.5Kg),比莱芜大姜增产20%以上上
2、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该品种姜块大且以单片为主,姜块肥大丰满,姜丝少,肉细而脆,辛辣味适中。
3、姜苗粗壮,长势旺盛。相同栽培条件下,该品种地上茎分枝数10-15个,略少于莱芜大姜,但姜苗粗壮,长势较旺,平均株高110 cm左右。
4、叶片开展、宽大,叶色浓绿。该品种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光合有效面积大。
5、根系稀少、粗壮。该品种地下肉质根较莱芜大姜数量少,但根系粗壮,吸收能力强。
西林火姜
产品简介:西林火姜,又名细肉姜,株高50―80cm,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一般亩产0.8―1吨,是制作烤姜块、片的主要原料。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产品特点:火姜中含有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是人们喜爱的重要调味品。产品可加工成烤姜块、烤姜片,经深加工可制成姜粉、姜汁、姜油、姜晶、姜露和酱渍姜等一系列姜产品。西林火姜是医学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目前, 西林县已注册有“江林”苗人牌姜晶系列产品。 生产规模:西林县年种植火姜面积一般在5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12.5万吨。生姜收获季节在每年的12月开始。
闭鞘姜
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等地,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有分布。喜温 暖湿润气候, 宜林下半阴 湿润地生长。 喜湿润、疏 松、富含腐 殖质的土壤。 具根状 块茎。高1~ 2m。顶部常 分枝。叶矩 圆形或披针形,叶背被绢毛。穗状花序椭 圆形顶生,长约10cm,苞片红色,花白 色,花大而明显。春季分株繁殖,也可用 种子繁殖。宜于林下、林缘布臵。同属供 观赏的还有光叶闭鞘姜(C.tonkinensis) 等。
安姜2号
品种介绍:安姜2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黄姜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性强,皂素含量中等偏上,是综合性状良好的黄姜品种。叶片(植株上较大的叶片)长5.6-6.4厘米,宽4.6-6.4厘米,长宽几相等,为花叶型,七条叶脉呈细而均匀浅绿色带,果穗上着生3-7个蒴果,根茎黑褐色,三出分枝,其中一个芽头长,其余两个芽头短,芽头较少。
该品种已经推广到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白河县、汉滨区、岚皋县、杨凌示范区,甘肃省两当县、湖北省宜昌县及四川省等地。
该产品是首次通过国家正式审定的黄姜品种,2003年1月3日审定。
适用区域:最适海拔800米以下的阳坡及半阳坡和排水良好的平地,适宜中性偏酸的土壤,耐旱和耐瘠薄均较好,栽培条件下,二年生每亩产1500-4000公斤,薯蓣皂素含量2.0-3.0%;生长旺盛,感病少,偶感叶炭疽病和茎基腐病,感病率低于10%。生姜品种-日本大肉姜 日本大肉姜一般在谷雨至立夏播种,到9-10月份采收,每亩产量可达2000-3000公斤。
山农一号
山农一号全称:山农农业大学一号 是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史洪国联合母校多位育种专家历经5年而培育成功的生姜新品种,山农1号和98168的生长特性,分析比较了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山农1号株高82.4 cm,分枝数12.1枚,分别比莱芜大姜低7.3%和17.1%,但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14.0%和29.6%;98168株高、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9.0%、6.6%和15.7%。山农1号及98168的叶片较大,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0.4%和16.2%;虽然两品种根茎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低9.2%和2.6%,但挥发油含量分别高19.5%和9.6%,粗纤维含量分别低15.8%和0.6%,表明生姜新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于保鲜加工出口。.. 产量可达6000千克,极具推广价值。
姜,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与 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
中文学名:姜
拉丁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二名法:Zingiber officinal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姜目 Zingiberales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属:姜属 Zingiber
种:姜 Z. officinale
分布区域:中国等亚洲地区
简介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形态特征
姜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下部两面三刀。花期6~8月。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泡制作为中药药材之一,也可以冲泡为草本茶。姜汁亦可用来制成甜食,如姜糖、姜汁撞奶、姜母茶等。姜耕种起源于亚洲并拥有悠久历史在印度、东南亚、西非和加勒比生产也见增长。
根:浅根性,根系不发达,根数少且短,纵向分布在30cm土壤内,横向扩展半径30cm。根系生长极慢。
茎:草本,植株高约 60~90 公分,也有可达 110~120 公分;根茎肥厚,成块状,肉质,淡黄色,外被红色鳞片,横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叶: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 15~25 公分,宽 2~3 公分,暗绿色;基部略狭,先端渐尖,全缘,无毛;叶舌膜质,长 0.3~0.5 公分,光滑,微 2 裂。
花:花茎自根茎长出,长 15~30 公分,穗状花序椭圆形,长 4~6 公分,径 1.5~3 公分,花稠密;花苞覆瓦状,苞片卵圆形,长 2~2.5 公分,先端稍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 1 公分,具 3 短齿;花冠乳黄色至绿黄色,长管状,管长 2~2.5 公分,裂片 3 枚,披针形,唇瓣长椭圆状卵形,带紫色,被黄白色斑点;雄蕊略带紫色;子房 3 室,花柱被花药抱着;热带地区当根状茎瘦小时才抽花茎,顶端着生淡黄色花苞。
果实:果实为蒴果,熟时三裂;种子黑色,数量多,具胚乳。
生长环境
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温。也不耐热,如温度过高,阳光直射,生长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应遮阴。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严格,抗旱力不强,如长期干旱则茎叶枯萎,姜块不能膨大,但若雨水过多,田间排水不良,会引起徒长和姜块腐烂。姜对氮磷钾肥的要求: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养分除由基肥供应外,还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姜块迅速膨大期要补施有机肥或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姜忌连作。在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产量较高,但辛辣味淡,组织较嫩,适于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质少的沙壤土,产量则较低,但辛辣味较浓,适于作种姜或制姜粉用。
姜适宜生长在低温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种下,五月就会长出像嫩芦苇的苗来,但叶子有辛辣味,是成对长的,很像竹叶,但比竹叶稍宽。秋分前后就会长出像排列的手指那样的新芽来,这就是最宜食用的子姜。秋分以后长的就差了一些,经过霜冻后就老了,不宜食用。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印度、东南亚。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主要品种
鲁姜一号
生姜新品种——“鲁姜一号”,是莱芜市农科院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后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大姜新品种,多年的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能,它与莱芜大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单产高,增产幅度大。经大田试验表明,该品种平均单株姜块重1Kg,亩产高达4552.1Kg(鲜姜5302.5Kg),比莱芜大姜增产20%以上上
2、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该品种姜块大且以单片为主,姜块肥大丰满,姜丝少,肉细而脆,辛辣味适中。
3、姜苗粗壮,长势旺盛。相同栽培条件下,该品种地上茎分枝数10-15个,略少于莱芜大姜,但姜苗粗壮,长势较旺,平均株高110 cm左右。
4、叶片开展、宽大,叶色浓绿。该品种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光合有效面积大。
5、根系稀少、粗壮。该品种地下肉质根较莱芜大姜数量少,但根系粗壮,吸收能力强。
西林火姜
产品简介:西林火姜,又名细肉姜,株高50―80cm,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一般亩产0.8―1吨,是制作烤姜块、片的主要原料。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产品特点:火姜中含有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是人们喜爱的重要调味品。产品可加工成烤姜块、烤姜片,经深加工可制成姜粉、姜汁、姜油、姜晶、姜露和酱渍姜等一系列姜产品。西林火姜是医学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目前, 西林县已注册有“江林”苗人牌姜晶系列产品。 生产规模:西林县年种植火姜面积一般在5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12.5万吨。生姜收获季节在每年的12月开始。
闭鞘姜
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等地,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有分布。喜温 暖湿润气候, 宜林下半阴 湿润地生长。 喜湿润、疏 松、富含腐 殖质的土壤。 具根状 块茎。高1~ 2m。顶部常 分枝。叶矩 圆形或披针形,叶背被绢毛。穗状花序椭 圆形顶生,长约10cm,苞片红色,花白 色,花大而明显。春季分株繁殖,也可用 种子繁殖。宜于林下、林缘布臵。同属供 观赏的还有光叶闭鞘姜(C.tonkinensis) 等。
安姜2号
品种介绍:安姜2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黄姜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性强,皂素含量中等偏上,是综合性状良好的黄姜品种。叶片(植株上较大的叶片)长5.6-6.4厘米,宽4.6-6.4厘米,长宽几相等,为花叶型,七条叶脉呈细而均匀浅绿色带,果穗上着生3-7个蒴果,根茎黑褐色,三出分枝,其中一个芽头长,其余两个芽头短,芽头较少。
该品种已经推广到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白河县、汉滨区、岚皋县、杨凌示范区,甘肃省两当县、湖北省宜昌县及四川省等地。
该产品是首次通过国家正式审定的黄姜品种,2003年1月3日审定。
适用区域:最适海拔800米以下的阳坡及半阳坡和排水良好的平地,适宜中性偏酸的土壤,耐旱和耐瘠薄均较好,栽培条件下,二年生每亩产1500-4000公斤,薯蓣皂素含量2.0-3.0%;生长旺盛,感病少,偶感叶炭疽病和茎基腐病,感病率低于10%。生姜品种-日本大肉姜 日本大肉姜一般在谷雨至立夏播种,到9-10月份采收,每亩产量可达2000-3000公斤。
山农一号
山农一号全称:山农农业大学一号 是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史洪国联合母校多位育种专家历经5年而培育成功的生姜新品种,山农1号和98168的生长特性,分析比较了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山农1号株高82.4 cm,分枝数12.1枚,分别比莱芜大姜低7.3%和17.1%,但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14.0%和29.6%;98168株高、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9.0%、6.6%和15.7%。山农1号及98168的叶片较大,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0.4%和16.2%;虽然两品种根茎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低9.2%和2.6%,但挥发油含量分别高19.5%和9.6%,粗纤维含量分别低15.8%和0.6%,表明生姜新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于保鲜加工出口。.. 产量可达6000千克,极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