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楼吧 关注:49贴子:189
  • 1回复贴,共1

左小楼: 鼓励记者暗访,还需消除“权力失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9301/17839774.html
昨日,广东省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上,省“三打”办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传达了汪洋书记重要讲话,“我们要鼓励新闻媒体记者选择打击制假售假典型案例进行暗访,必要时还要安排公安人员进行保护”,以确保记者更深入地调查和跟踪报道,“挖得更清楚,搞得更准确”。省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组长赖天生补充表示,参与暗访的记者名单将提前上报宣传部及公安厅,以便安排便衣警察确保记者安全。同时,他还强调将对成绩突出的记者记功表彰。(5月8日新华报业网)


1楼2014-04-11 10:10回复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也给人以较为开明、宽容的形象,在对待新闻媒体上,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当不少地方对于负面报道严封紧锁留中不发的时候,南方报系为代表的广东媒体已开始大胆地针砭时弊,直面社会现实,这显然与广东官方的支持密不可分,而从汪洋书记的讲话来看,则更是将媒体暗访当成打击制假售假行动的有效助力,这样的信任和倚重颇可圈点,必要时安排便衣保护亦算考虑周全。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媒体毕竟不是灵丹妙药,百试不爽、无往而不利,许多问题还是要靠我们的“有关部门”亲力亲为,且不说体制机制上的羁绊与掣肘,单就专业性、针对性而言,以媒体暗访的形式来打击制假售假就有先天不足。前些时“问题胶囊”事件曝光后,某媒体曾发文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废皮革提炼食用明胶专利存在瑕疵,后遭对方反唇相讥缺乏专业知识,究竟孰是孰非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媒体不是工商、质监部门,对于相关准入门槛、质量标准、行业规范很难做到谙熟于心,按理说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不是靠网上搜索和乔装暗访能够迎刃而解。
      可悲之处也正在这里,媒体能发现和报道的多半是常识性的问题,比如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环境脏乱、病死肉流入市场,偏偏这些可以通过常识做出判断的不正常现象,我们的“有关部门”却不能发现,遑论说防患于未然,而涉及到一些深层次问题,限于知识结构等因素,其实作为外行的媒体记者往往也云里雾中,真的不能保证完全不说外行话,假如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有关部门”不能有所作为,那老百姓的日子就确实难过了。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维护民众合法权益方面可谓义不容辞,有良知的媒体和媒体人也必定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但诸如打击制假售假这样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媒体身先士卒就能破解的,据悉,前一阶段广东全省共捣毁窝点4298个,立案查处案件27273宗,涉案产品货值近32.7亿元,可见只要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清除威胁百姓安全的毒源就并非难事,反过来说,亦可知积弊之深,情势之恶。媒体曝光从而引发舆论关注、领导重视,直至问题初步解决的背后实则是“有关部门”的懒惰和失职。现在我们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让打假风暴经年不息,而不是风声一过,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媒体监督也好、群众举报也罢,最多是打假工作的有力支撑,关键还是我们“有关部门”真正履职尽责。汪洋书记肯定并鼓励媒体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更有必要给“有关部门”戴上紧箍咒,如果能在比如让地市、县市两级质监等部门由省局垂直管理,以摆脱对当地政府人、财的依赖和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方面做出探索,那就更好了,总之打击制假售价不能成为谁的独角戏。


    2楼2014-04-11 1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