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祥克隆器官科技听证会实录
录音整理,无删节
时间:2002年8月24日下午地点:科技会堂206会议室王宏广(科技部生物工
程中心主任):
今天我们在这儿开一个科技听证会。这个会比较特别,内容是大家比较关注
的。我在9点上网查了一下,有1300多条新闻涉及到这项研究成果和内容,各个
方面的说法比较多,因此,今天《科技日报》和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联合在这儿
组织这么一个听证会,一个目的,能够客观地、全面地、准确地来评价这项科技
工作。
尚勇(科技日报社社长):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牺牲今天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科技听证会。徐荣祥同志
对外公布了利用干细胞培养人体器官的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科学界也引起了初步的争议。这次,科技部生物中心和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这
个听证会,目的有三个:
第一,体现国家鼓励发明创造的政策。我们认为,无论是政府资助项目,还
是自筹资金研究项目,无论是国家所属的科研机构,还是民营科研机构的科技人
员,无论是知名的专家,还是不知名的科研人员―――所谓的小人物,我们都要
一视同仁地给予重视和鼓励,鼓励他们创新。今天的听证会本身就体现了国家和
科技界对创造发明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也表明了我们对徐荣祥同志的工作给予重
视和关注。
第二,徐荣祥同志的科研成果到底如何,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评价和检
验。希望大家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
第三,应及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科技发展,为科学的争鸣提供平台,创造
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责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向全社
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过程,也是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的一个
重要方面。是否是真理,在争鸣中才能得到体验,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对于
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发言,科技日报在征得大家意见的情况下,将尽量客观、公正、
如实地报道,我们都说政府决策要科学化,对我们科学研究工作也要透明化。
(徐荣祥作题为《生命之美美在细胞―――潜能再生细胞的发现和动态研究》的
报告,对他的科研工作做了介绍,详细内容请见相关报道。)(下午听证会开始
前,徐荣祥请出两位烧伤治愈者,脱去上衣,绕场给各位专家做展示,并介绍说,
第一个病人烧伤面积94%,第二个病人烧伤面积98%,现在已经完全愈合。)
熊德鑫(中国微生态学会教授):
刚才讲感染可以控制,但是就目前的受伤感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内源型
感染,包括感染不是来自于空气中,而是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六大菌群的感染。我
认为你的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大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徐教授的这种器官概念,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说“五年内有可能克隆出全部
人体的器官”,究竟是组织还是器官,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你在体外构建
了器官,你怎么能够放到载体上去,在体内与体外是有很大区别的。就算你今天
报告的都是原位的,原位是怎样克隆的,我想请教这两个问题。
徐荣祥:
当然报纸有报纸的说法,我们有我们的标准。“组织器官”,这不是我的定
义,这是国际的定义。我们在申报专利的时候也有大讨论,也请了这方面的专家,
考虑叫人体“完全器官”,还是叫“组织器官”。
有些报章宣传使大家产生误会,我们一直说“组织器官”,因为我们搞原位,
刚才陈教授讲得非常好,克隆复制,当然从医学的定义上是无性繁殖和拷贝的概
念,但是克隆是有生殖克隆,有细胞克隆,大家可以看,如果出来这个组织和原
来那个组织一样,它实际上又复制了一个组织,不是说另一个组织。如果这个组
织和原来的不一样,就是肿瘤的概念,什么叫肿瘤的概念?非正常的组织结构就
是肿瘤。
翟中和(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录音整理,无删节
时间:2002年8月24日下午地点:科技会堂206会议室王宏广(科技部生物工
程中心主任):
今天我们在这儿开一个科技听证会。这个会比较特别,内容是大家比较关注
的。我在9点上网查了一下,有1300多条新闻涉及到这项研究成果和内容,各个
方面的说法比较多,因此,今天《科技日报》和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联合在这儿
组织这么一个听证会,一个目的,能够客观地、全面地、准确地来评价这项科技
工作。
尚勇(科技日报社社长):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牺牲今天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科技听证会。徐荣祥同志
对外公布了利用干细胞培养人体器官的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科学界也引起了初步的争议。这次,科技部生物中心和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这
个听证会,目的有三个:
第一,体现国家鼓励发明创造的政策。我们认为,无论是政府资助项目,还
是自筹资金研究项目,无论是国家所属的科研机构,还是民营科研机构的科技人
员,无论是知名的专家,还是不知名的科研人员―――所谓的小人物,我们都要
一视同仁地给予重视和鼓励,鼓励他们创新。今天的听证会本身就体现了国家和
科技界对创造发明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也表明了我们对徐荣祥同志的工作给予重
视和关注。
第二,徐荣祥同志的科研成果到底如何,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评价和检
验。希望大家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
第三,应及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科技发展,为科学的争鸣提供平台,创造
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责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向全社
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过程,也是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的一个
重要方面。是否是真理,在争鸣中才能得到体验,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对于
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发言,科技日报在征得大家意见的情况下,将尽量客观、公正、
如实地报道,我们都说政府决策要科学化,对我们科学研究工作也要透明化。
(徐荣祥作题为《生命之美美在细胞―――潜能再生细胞的发现和动态研究》的
报告,对他的科研工作做了介绍,详细内容请见相关报道。)(下午听证会开始
前,徐荣祥请出两位烧伤治愈者,脱去上衣,绕场给各位专家做展示,并介绍说,
第一个病人烧伤面积94%,第二个病人烧伤面积98%,现在已经完全愈合。)
熊德鑫(中国微生态学会教授):
刚才讲感染可以控制,但是就目前的受伤感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内源型
感染,包括感染不是来自于空气中,而是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六大菌群的感染。我
认为你的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大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徐教授的这种器官概念,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说“五年内有可能克隆出全部
人体的器官”,究竟是组织还是器官,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你在体外构建
了器官,你怎么能够放到载体上去,在体内与体外是有很大区别的。就算你今天
报告的都是原位的,原位是怎样克隆的,我想请教这两个问题。
徐荣祥:
当然报纸有报纸的说法,我们有我们的标准。“组织器官”,这不是我的定
义,这是国际的定义。我们在申报专利的时候也有大讨论,也请了这方面的专家,
考虑叫人体“完全器官”,还是叫“组织器官”。
有些报章宣传使大家产生误会,我们一直说“组织器官”,因为我们搞原位,
刚才陈教授讲得非常好,克隆复制,当然从医学的定义上是无性繁殖和拷贝的概
念,但是克隆是有生殖克隆,有细胞克隆,大家可以看,如果出来这个组织和原
来那个组织一样,它实际上又复制了一个组织,不是说另一个组织。如果这个组
织和原来的不一样,就是肿瘤的概念,什么叫肿瘤的概念?非正常的组织结构就
是肿瘤。
翟中和(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