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曼卡吧 关注:598贴子:9,258
  • 7回复贴,共1

【转帖·育情育理】不食毒也能上幼儿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们要么去食毒,要么就没幼儿园可上?
作者:卡乎
2014-04-04 10:36:25
来源:南方周末


1楼2014-04-11 22:12回复
    《红楼梦》第九回描写了当时的私塾情形。贾宝玉等富家子弟,原来并非请名师到家里开小灶,或者上只为上等人家服务的贵族学校,而是和贫寒子弟一道上家族义学。义学离家一里之遥,乃家族祖先所立。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按照收入多寡贡献银两,穷人则免交学费。
    义学或义塾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办学模式,不过并非每个家族都有。大多孩子还是“自行束修以上”私塾,也就是要准备一些腊肉充作学费。不过学费都不是很贵。据考证,清末的私塾费每年一到五两银子不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两百元到一千元。
    这种同族人集资办学模式,在海外华人中仍有传承。比如马来西亚华人学校,多年来主要靠华人自己捐建,华语教育相当可观。


    2楼2014-04-11 22:13
    回复
      德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基本免费,公立幼儿园的收费则像是发展得更好的义学模式。每个孩子的学费起点为零(家庭年收入在社会平均收入线以下),然后根据家庭收入多寡,划出五六种学费数额,家长自行认领。但是并非多多益善,各地上限每月从两百多欧元到五百欧元不等。
      家长当然还有别的渠道作贡献,比如给家长委员会捐钱,或者给幼儿园捐桌椅、玩具和图书。但是这些东西也不能太多,二三十欧元就已足够。2013年圣诞节我向女儿所在幼儿园捐了上百欧元的书籍,校方一再表示惶恐,甚至还问我的其他家长朋友: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些钱显然不够幼儿园的日常开支。其余的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教会和社会团体。其实家长交纳的学费,也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收取。这样做的好处是,幼儿园根本不知道谁贫谁富,不会区别对待。《红楼梦》里义学的问题是,贾宝玉等人仗着权势,欺负贫家子弟,大闹学堂,老师也没有办法。


      3楼2014-04-11 22:14
      回复
        有了政府财政垫底,幼儿园至少不会见钱眼开。很多从中国来的家长对捐钱给家长委员会不感兴趣,他们觉得把钱直接交到幼儿园(老师)手里最踏实。有好心的华人朋友劝我不要相信德国人不收礼的说法,他们认为人同此心,千方百计给老师送合适的礼物,感觉收到老师礼物之后对自己孩子更好了。我也一度有些疑惑,就去向一位在小学当老师的白人朋友打听。她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说,送礼只能送价值五欧元以内的东西,最好什么礼物都不要送。老师收到难以拒绝的特别礼物之后,最怕别人发现自己因此照顾那些学生,反倒会故意冷淡。据女儿说,我捐给幼儿园的漂亮图书,也一直束之高阁。我猜想他们会等到女儿上小学之后,再拿出来给新来的孩子享用。
        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不同,德国的幼儿园一直紧缺。因此,除了每个孩子都享有的儿童津贴(Kindergeld,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可以从政府领取的成长补贴,从出生开始到至少18岁,最高可到25岁,每月从184欧元到215欧元不等)之外,每个1~3岁的孩子,如果父母亲自抚养(不送受政府资助的托儿所),都可以从政府领取育儿津贴(betreuungsgeld)。2013年8月开始每月100欧元,2014年8月开始每月150欧元。这些钱始终存在争议,但是分歧在于是否应该鼓励妇女做家庭主妇,而不是政府是否应该支持教育。


        4楼2014-04-11 22:15
        回复
          无敌的老奶妈


          6楼2014-04-15 22:35
          回复


            7楼2015-01-10 22:11
            回复


              8楼2015-01-10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