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121贴子:268,333
  • 22回复贴,共1

荀子的仁者之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荀子议兵的内容史记中似乎没有(印象中好像有) 这段内容是从通鉴中找的 内容如下: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读了这段内容让人不得不感慨荀子的博学 同时又通过荀子直观的理解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的涵义 这也就不奇怪荀子能教导出李斯韩非这样的弟子了
这段话中荀子认为 战争必须要有它的正义性 这样军队才能战胜攻取 同时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义 达到禁暴除害的目的
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政治为本 战争为手段 政治的强大是军事强大的根本 所以做好政治工作才是在军事战胜敌人重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 先秦的纵横家们都会以汤武为例 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比如荀子也是这样的 荀子认为 汤武就是在政治上实行仁义 以致诸侯归附 虽七十里之地 百里之壤却王天下 臣诸侯 这正是政治的极度清明 顺应民心 天下归附 自然成就王霸之业 这是无敌天下的仁义之兵
当然正应了那句话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虽然都听说汤武怎么仁义 但自己仁义 也不见诸侯归附啊 但不可否认荀子的观点确实是正确无误的
同时在别的思想家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见解 老子说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说 因为战争必定要死人 而且要死很多无辜的人 所以这样使圣人们不愿意打仗 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打仗 那什么时候是不得已呢 自然就是禁暴除恶之时
孙子兵法中也有同样的看法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兵法的侧重点在战争 但并不是表示他否认政治上的攻势 战争的理想情况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 那根本就不损失岂不就是最理想的情况吗 战争论的作者曾否定孙子的看法 我只能说 小伙儿 你还是太年轻 战争的胜负根本在于政治 谋略是其次


IP属地:河南1楼2014-04-12 14:38回复
    我感觉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 打仗纯消耗 不划算
    ——来自 诺基亚 Windows Phone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楼2014-04-12 14:54
    回复
      央视正在播放 康熙王朝 康熙要把自己女儿送给 葛尔丹 了 这个不是康熙仁 是没办法 最后康熙把他们家族都灭了
      ——来自 诺基亚 Windows Phone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4楼2014-04-12 15:07
      回复
        这个世界怎么会有 仁 这个词语?你们身边是不是朋友之间相互算计 父子之间相互算计 店主和顾客之间相互算计 同事之间相互算计? 即使真有友谊 是不是也存在算计? 仁 也只有法家说的出口 仁者 这个人很二
        中国有句话说的好 形势比仁强! 对你仁 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来自 诺基亚 Windows Phone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5楼2014-04-12 15:14
        收起回复
          我觉得以仁义为本是很有道理的。会用“仁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不知变通,钻“仁义”的牛角尖那就是迂腐了,跟宋襄公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12 19:14
          回复
            兵者,凶器也。恃兵者亡,恃德者昌。说的就是吴王夫差、项羽这样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12 19:18
            收起回复
              已故著名台湾战略学者钮先钟先生在其《孙子三论》中对荀子的思想评价颇高


              IP属地:上海8楼2014-04-12 2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