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吧 关注:2,746贴子:28,882
  • 95回复贴,共1

《心体与性体》研读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研读中,随时更新。
研读至今,除了一大堆一串串新鲜而陌生的概念及其纷繁复杂的排列组合之外,略无所得,所以目前以问题为主,请诸位吧友多多指教。


IP属地:北京1楼2014-04-13 12:21回复
    1.“《中庸》即视天为‘为物不二生物不测’之创生实体,而以‘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明‘天之所以为天’,此即以‘天命不已’之实体视天也。”“实体”二字乃牟先生所爱用,但只见其使用,而一直未见其正面解释,不知诸君如何理解?
    又说“其(西人)所讲之实体、存有或本体皆只是一说明现象之哲学(形上学)概念,而不能与道德实践使人成一道德的存在生关系者”。毅所见,西人大都以“实体”指物体的各种可感性质背后的、承载着各种可感性质但不即是各种可感性质、造成了人的认识但却在人的认识之前或之外的那个真实的“物本身”,如坚、白、凉是石头的性质,这些性质的承载者,即我们称之为石头的那个东西,则是石头之实体。牟先生既不满于此种实体概念,那么他对实体概念有何种新的阐释,以至于实体概念区别于西人所言并能够来言说人的道德实践及宇宙生化的先天根据呢?
    又曰“实体带着气化,气化通着实体”,则其所言之“实体”是否是气化之外的、光辉闪烁的物事呢?


    IP属地:北京2楼2014-04-13 12:22
    收起回复
      今晚总算看懂了一些内容,但还是想吐下槽:
      有木有第二个人觉得牟爷爷行文 非常啰嗦 啊= =
      中文系的能不能帮忙从语文学的角度鉴定一下《心体与性体》的行文是否流畅(如前言后语是否相搭)啊- -


      IP属地:北京4楼2014-04-13 21:55
      收起回复
        续1.【原文】“於穆不已”即是“天”此实体之命令作用之不已,即不已地起作用也。此不已地起命令作用之实体命至何处即是作用至何处,作用至何处即是流注于何处。
        【原文】乾道刚健中正,生物不测,即是一创生实体,亦即一於穆不已之实体,虽是不已地起作用,而其自身实并无所谓变化...变化之实在气,不在此实体自身也。
        【原文】此作为动理之易体即是创造之真几,亦曰创造实体,乃是“体万物而不可遗”的绝对普遍的实体,故万物皆由之而来,“生则一时(俱)生”也。是即皆以易体为同一根源也。
        【说明】以上三段每一个字都是原文,毅未尝添减一字,文法不通处不要找我= =
        【疑问】“实体”是有形有象的吗?“实体”与老子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道”有区别吗?区别如何?
        实体是如何作用的呢?是像蜻蜓点水那样作用于气的吗?实体生万物,是像母亲生孩子那样“生”吗?实体生万物,和老子所言“道生一”有区别吗?区别如何?


        IP属地:北京5楼2014-04-13 22:2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14 06:28
          回复
            任之要开挖一个大坑啊,在下先占位围观。:)


            IP属地:贵州8楼2014-04-16 11:03
            收起回复
              2.牟先生认为易之寂感皆是在本体上说,而中庸所言未发已发皆是在用上说,是两个层次,不能直接通用,但没有说明自己这个看法在明道、五峰那里可以找到如何的原文支持,所以毅想问一下:以易之寂感说中庸之未发已发,究竟是不是宋儒的共识啊?若是,在明道、五峰那里有没有类似于伊川“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这样的话啊?


              IP属地:北京9楼2014-04-17 20:23
              收起回复
                3.牟先生是如何理解“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字面意思的呢?没有读到他的正面解释,但读起来似乎有“有一个浑然的情绪在心中但是尚未表达为具体的情绪(喜怒哀乐)”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啊?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4-17 20:34
                回复
                  看到牟先生说“叶水心之愚鄙自贱无过于此”,某一下子明白牟先生为何一直真诚地强调自己并没有贬低朱子了= =


                  IP属地:北京11楼2014-04-17 20:48
                  收起回复
                    可以一起讨论。我看第二遍。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2楼2014-04-24 00:03
                    收起回复
                      牟宗三处处爱讨论个积极消极,存有活动,他对朱子和康德这样讲的理由硬生生没理解到,这种批评简直是隔墙打靶。我囧囧的问一句康德啥时候说是自由意志是“假设”了。对超验者,康德证明其存在的必然性就等于认定其存在,但又不可以通过任何形而下的事实证明其存在。这样坚决的划清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康德对道德在人经验行为中的表现非常警惕。每个人都是独自直面道德律的,所谓心中的道德律,是强调彻底的内省不疚,不是以向外部世界寻索依据而保证的;而这个道德律直接对应的是天,人可以欺骗他人也可以欺骗自己,但若其心迹与天理相违逆,康德相信这个人是不可能内省不疚的,就算他说服自己对人对己皆表现的理直气壮,那没有半点用,因为“神”会作出审判,这种审判不是耶教教义上的,而是不给私欲留任何余地的人的内省。人不可以媚神,他只能够依循、而不能够依恃他心中的道德律!
                      在我看来,“神”就是某种意义上天理的活动,而“天理”本身只能指称一个不移不易的理,即使活动,也究竟是个形而上者,若竟然还有行迹给你察觉那就搞笑了。神为什么不能说“在”而只能说“如在”,牟宗三,您老要不要说孔子也是作假设?人只有内省才能见到天理如在,而天理只有不动声色,人才能够保证其内省的纯粹。学术上您老可以随便扯,回应只有五个字:你格物不精!你若真能在世教陵夷、邪佞当道时在这大地上站稳脚跟,体味到人在无望的艰难中多坚定,就知道天理有多高贵,不是随便地动给你了!在这一点上,你师尊的学问你没学到!
                      以下回复原输入在三楼,因字数限制而挪到这里。


                      IP属地:四川13楼2014-06-03 03: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