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七年编制的《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将山西省15.6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目标、开发指引,并制定了区域政策和规划职责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数据采集基期为2008年,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时间是2020年,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山西力争到2020年,全省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更加突出,实现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舒适、生态空间宜人、能矿空间集约,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
39个县(市、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按县域面积统计,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的20.15%。主要包括太原都市圈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中的重点开发区域,39个县(市、区)。具体来讲,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离石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河津市、永济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晋城市城区1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山西省将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主要包含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区、阳泉市区)。
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晋北、晋南、晋东南。晋北城镇群以大运、同蒲通道为轴线,以大同、朔州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大同盆地为重点区域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晋南城镇群以大运、同蒲通道为主轴,侯月—侯西通道为次轴,以临汾、运城两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区域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晋东南城镇群以太焦综合运输通道为轴线,以长治、晋城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
《规划》将山西省15.6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目标、开发指引,并制定了区域政策和规划职责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数据采集基期为2008年,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时间是2020年,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山西力争到2020年,全省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更加突出,实现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舒适、生态空间宜人、能矿空间集约,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
39个县(市、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按县域面积统计,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的20.15%。主要包括太原都市圈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中的重点开发区域,39个县(市、区)。具体来讲,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离石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河津市、永济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晋城市城区1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山西省将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主要包含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区、阳泉市区)。
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晋北、晋南、晋东南。晋北城镇群以大运、同蒲通道为轴线,以大同、朔州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大同盆地为重点区域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晋南城镇群以大运、同蒲通道为主轴,侯月—侯西通道为次轴,以临汾、运城两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区域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晋东南城镇群以太焦综合运输通道为轴线,以长治、晋城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和工业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