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圈吧 关注:193贴子:454
  • 47回复贴,共1

整理:晋文公重耳的称霸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惯例是写在前面的话.
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我第一次知道他的故事,是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上面讲<三字经.>,在此之前,虽知有重耳一人,也知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其实和不知道这个人没有啥区别.
这次整理,原文全是左传所书,而故事梗概,一则是根据左传所译,一则根据钱文忠先生的三字经.,如果有错漏之处,请谅解.


1楼2014-04-13 18:30回复
    一、骊姬惑主(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悦之。
    夏,使大子居典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
    二,申生之死。
    闵公元年(庄公在位三十二年,这是四年之后),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闵公二年(这可怜的孩子,也就当了这么久了),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己,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子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
    见大子,大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馀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时,时之徵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则命以时卒,?其事也;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l;服以远之,时以?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
    梁馀子养子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夫?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
    大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嘛,朋友拉着我去玩,后面一点和故事梗概,明天或后天奉上。)


    2楼2014-04-13 19:39
    回复
      译文,译文楼楼我要译文,我的文言文本来就学的不好。。。。。。。不要专找偶的弱项呀。。。。。。。。。。。。。呜呜呜


      IP属地:陕西3楼2014-04-13 19:46
      收起回复
        顶一个,楼主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14 00:34
        回复
          写完申生之死,我们就来理一下人物关系,顺便把故事讲一下.
          鲁僖公四年.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羊俞)。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润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共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5楼2014-04-14 17:16
          回复
            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大概就是谮了。
            闵公元年,也就是前661年冬,晋献公扩大军队编制,变原来的一军为上下两军,自己帅上军,太子申生帅下军,随即发动了一次开疆拓土的战争。晋献公出征的战车上,赵夙御戎,毕万为车右。此次出兵战果丰硕,一举歼灭了耿)、霍、魏三个小诸侯国。凯旋而还,为了奖励英勇作战的赵夙与毕万,献公将耿封给了赵夙,将魏封给毕万.
            .
            士知道这件事后,就说了,申生完了,他不可能继承献公的位子了。为什么呢?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什么意思呢?卿,上大夫也,大国三卿!位极人臣啊这是。但申生有何功德以位上大夫?又何需位以上大夫?
            所以呢,与其遭殃,不如逃跑,做个吴大伯那样的人,也不错了,还能留下美名。
            但很可惜,申生没有听。至于为什么,我想,没有谁会放下手中的权利与世子的身份,就因为所谓的先为之极,又焉得立。
            第二年,晋献公让申生去讨伐东山皋落氏。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奉辞伐罪曰征。这里呢,是伐,是敌国相征,正所谓春秋无义战,这一战也是。
            里克进谏,说了三点:1,古制。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2,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君之嗣不可以帅师。3,皋落氏将战。献公呢,他有特殊的换话题技巧:我有几个崽,不晓得哪个有用。里克是聪明人,所以呢,他不对而退了。
            见到申生,申生问,他是不是被废了,里克呢,也不直说,“子惧不孝,不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申生帅师,先友的看法是“子其勉之”“又何患焉”,狐突的看法是“远其躬,弃其衷,时以,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馀子养的看法是”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先丹木的看法是”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羊舌大夫的看法是:”不听你老爹的,你就是不孝,把自己的职责弃之不顾,就是不忠,你爹虽然心里有想法,但你也不能不忠不孝。“
            偏衣呢, 左右两边,颜色不同的衣服,这在当时是”狂夫阻之“,就是疯子也不穿啊。而且,帅师者,受命于庙,受月辰于社,有常服也,给他的命令呢,是敌尽而返,所以呢,命可知也。


            7楼2014-04-14 20:15
            回复
              骊姬对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曾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去曲沃祭祀一番。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祭祀他母亲齐姜,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
              恰好当时晋献公外出打猎去了,于是将胙肉放在宫中。文中讲姬置诸宫六日,等晋献宫回来的时候,“毒而献之”,然后是祭之地,地坟,给狗吃呢,狗死,给小厮吃了,还是个死。骊姬说“申生干的。”还好申生跑的快,但申生的师傅杜原款就悲剧了。
              申生养有食客,这是肯定的。里面有人就和申生说,你把事情的真相和你爹说一说,你爹会分清是非黑白的。申生说:“我爹要是没有了骊姬,睡不着,吃不下,我说出真相,骊姬肯定得死,我爹老了,我不愿意这样做。”(其实我一直觉得申生是个大孝子来着,但同时野心也很大,放不下心中的欲望。但申生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没有史料记载。)有人就问了,“你跑不跑?”申生说:“弑父的罪名在身上,谁敢收留我呢?”十二月戊申,在新城自杀。
              申生之死完了,下面就是重耳逃亡了。


              8楼2014-04-14 20:36
              回复
                重耳逃亡
                关于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各家都没有什么争议,但是,流亡经过的各个国家的先后顺序,有较大争议.但是,因为是参照春秋来的,所以有争议也不要紧了.
                -----------------------------------------------------------------------------------------------------------------------
                僖公五年.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僖公九年,晋献公卒.里克,平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子之徒作乱。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己乎?“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入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就是夷吾)。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雠。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史记上面,对晋惠公即位的事说的比较祥细,左传上面说的比较少,但后面秦晋交战的时候有详细交待,不过,我们说的是重耳,夷吾的事嘛,就不说了。)


                9楼2014-04-20 20:49
                收起回复
                  坐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4-22 12:56
                  收起回复
                    逃亡十九年的生涯中,重耳在各个国家当中漂泊.
                    先至母国(他生母的国家),也就是狄(一作翟),呆了十二年.这十二年当中,还生了儿子,但最终因为惠公的追杀,不得不离开母国.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妻子季隗.他要走的时候,和她说,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没有回来,你就嫁了吧.一般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估计也没有人会真的是要别人等二十五年.要真这么想,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傻子.说这话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想等我,就嫁了.
                    但季隗呢,拒绝了.一句"请待子",胜过多少山盟海誓.
                    在去齐国的路上,经过卫国的时候,卫文公并没有接待他们.文中说卫文公不礼焉,说是没有按礼数招待他们,其实是没有招待:如果招待了他们,哪怕寒酸一点,也不至于向农夫乞食.
                    重耳是个性情中人,他向农夫讨饭吃,农夫不给,还用泥巴砸他,他非常生气,想用鞭子抽那农夫,要不是子犯阻止,搞不好要出大事.毕竟是在外流亡,遭受白眼也是正常.
                    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就非常看重耳了.不仅给他权势,还把宗族里的女子嫁给他.重耳呢,这个时候吃了许多苦,也息了回国的心,乐不思晋了.他是不想回晋国了,但不代表和他一起流亡的人不想啊.要知道,这些人愿意陪他流亡,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于是呢,他们就谋划着,怎么把重耳弄出齐国.说来也巧,他们在一棵桑树下谋划,而那棵树上呢,"蚕妾在其上",而且,还是重耳他老婆的侍女.她在那里听到了他们的密谋,知道了他们的行动计划,就把这件事呢,告诉了重耳他老婆.
                    一般人,若是一般人,也就拆穿他们的阴谋,留下重耳,终日耳鬓厮磨,或是装作不知,任谋士们行事也就罢了,姜氏不是一般人。她把这个侍女给杀了,还和重耳说,你有四方之志,但是呢,我已经把知道这件事的人杀掉了。并且和重耳说,温柔乡是英雄冢。但重耳呢,是真的不想走了。流亡的生活,确实不能和齐国的生活比啊。
                    于是呢,他老婆就和子犯他们,一起灌醉了重耳。趁他喝醉的时候,离开了齐国。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离开了齐国,大怒。拿戈追子犯。但是,没有办法了啊,事实是已经离开了齐国,再回去呢,也不好。
                    于是继续流亡。他们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天生异象,听说他的肋骨呢,是一块整的,这个只在传闻当中啊,于是想见一见。但你也不好意思要别人脱了衣服给你看啊。于是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趁重耳洗澡的时候,在旁边偷看。
                    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啊。你要看,可以借口大家一起洗温泉嘛。不过,那个时候估计曹共公也不知道温泉。于是呢,重耳归国后,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首当其充。
                    过宋的时候,宋国意思了一下。过郑的时候,郑文公也没有招待他。
                    到楚国的时候,得到了热情的招待。这个时候呢,楚王就问,假如有一天你回到晋国,你拿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就说了,晋国有的,你都有,晋国没有的,你也有,我拿什么报签你呢?楚王就说了,尽管如此,我对你这么好,你拿什么报答我?
                    我估摸着,楚王也就是开个玩笑。重耳呢,开始也没有放心上,但楚王第二遍说的时候呢,他也不爽了。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退避三舍。


                    12楼2014-04-28 19:33
                    回复
                      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送了五个美女给重耳,其中还有他的亲女儿。
                      ================================================================================================
                      下一章讲的是介子推不禄。介子推这个人啊。。。唉。。


                      13楼2014-04-28 19:36
                      收起回复
                        仿高人此文,照作一篇,以表仰慕之情。。。


                        14楼2016-04-21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