蓿苜吧 关注:2贴子:503

【科普】关于个种音乐方面的→_→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照例!一楼度娘~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4-14 06:57回复
    传统意义上讲,作曲是包括配器(也就是编曲)的,从作曲专业课程上 编曲的基本课程都是要修习的,比如:和声、复调、乐器法、配器法等等,当然,还有旋律写作。
    现在大家所谓的作曲大多是指歌曲旋律的写作,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曲是对整首作品的写作,包括配器,也就是编曲。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流行音乐的创作模式中,编曲似乎成为了单独的专业,出现了专门编曲的人,他们工作的重点是为已经成型的歌曲或器乐曲的协奏部分编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作品的伴奏部分进行写作。
    通常编曲者必须有深厚的音乐理论和丰富的经验,能对整首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把握。往往编曲者对歌曲写作的工作也完全可以胜任。
    现在意义上的作曲,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应该说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名作曲,随口哼唱的旋律都可以称得上音乐作品。
    所以说,作曲不一定都能胜任编曲工作,而编曲者绝大多数可以胜任作曲的工作。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4-14 06:57
    回复
      2025-05-11 12:35:43
      广告
      突然发现各字错了-_-||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4-14 06:57
      回复
        干音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的原始录音。CV录音一般是先和导演其它CV对一下戏找找感觉之后自己单独录音的,自己单独录自己的台词,然后由staff找出需要返工的部分重新录,最后交给后期进行后期。当然也有剧组是在线录的,就是直接在对戏时就录了。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剧组安排的。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4-15 06:50
        回复
          感觉好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21 07:31
          收起回复
            不知道该不该专门开一个贴……先放这吧!《中国风和古风的异同》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4-27 03:46
            回复
              我们先说中国风好了。百度上对中国风的解释是: 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 周杰伦 的《 东风破 》是现代流行乐纯粹中国风与古典中国风的分水岭!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此外还有《 发如雪 》。其他之前产生的作品,还是一种近似中国风形态,一种探索怀旧的尝试(如,后窗,十面埋伏,双节棍,等) ;中国风词风注重语言的简洁,精炼及语境的意用,用一些诗词文的化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来以表现曲的意境,如《公公偏头痛》、《红尘客栈》等。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4-27 03:49
              回复
                中国风主要以文言文或古诗词为主要辞藻风格。有了这个标准,就能够排除掉某些歌曲不属于中国风。如陶喆的《月亮代表谁的心》,歌曲很美,改写带给人无限惊喜,但由于辞赋使用现代文色彩,只能被定位为一首R&B式的改唱歌曲。 类似的例子还有香港的卫兰改唱《今夜你不会来(粤)》,很成功,但是由于其辞赋风格以现代语为主,应该归入R&B风格。 无论如何,中国风对辞赋的要求应该是越 高越 好,古今参夹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了两大原因。一、市场需要的原因;二、旋律的改变,让词没有一定的格式规律,这个也是现代文参进的客观原因。但作为一种属于中国的乐种,让国外翘首的乐种,从音乐的角度说,要继承和延续苏东坡、 柳永 ……等词人在辞赋上的艺术精神追求。有了这点抱负和追求,古今结合还是完全回到古老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4-27 03:50
                回复
                  2025-05-11 12:29:43
                  广告
                  3.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 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 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作为音乐创作者,可以不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是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历史,学习中国文化,把我们的国粹一一挖掘出来,表现在大众传播的歌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它给人一种感受:听到乐曲就会联想到中国特色, 中国元素,中国味道。这些东西深深打动着我们。我们爱并喜欢着, 喜欢着那一首首“搀杂”着京剧、黄梅戏, 唢呐、二胡, 琵琶, 笛的中国风。昨天, 它们似乎刚刚离我们远去;今晨一觉醒来, 又仿佛赫然站立我们身边……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4-27 03:51
                  回复
                    而且,中国 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 中国元素 为表现形式,建立在 中国文化 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 在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 文化 、艺术领域,如 广告 、 电影 、 音乐 、 服饰 、 建筑 等。中国风格即中国或中华文化的风格或风尚。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或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元素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4-27 03:53
                    回复
                      下面是古风的概念。“古风”是一类带有传统中国元素的内容体现,其在音乐上的表达,与“ 中国风 ”相近,“中国风”在音乐结构上一般是带有中国风味的西洋大小调,而“古风”多采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同时,有部分专业从业者认为,就音乐本身而言,“古风”与“中国风”都不是音乐类型,而是内容题材。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4-27 03:54
                      回复
                        古风歌曲的特点,是用民族调式来创作出大众更能接受的流行音乐,而在编曲上相对中国风来说,古风的编曲中对中国乐器的运用更多,多数旋律悠扬、速度缓慢,基本上属于飘逸类型,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羽化而登仙”。 曲调 ,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中国风,更多采用大小调,但带有浓厚的中国风味。古风,更多采用五声或七声民族调式。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4-27 03:55
                        回复
                          古风歌曲歌词的内容偏重于中国传统古代文化,用词颇有考究,广义上延伸的范围更大,而在调式上,一般的古风基本上都是民族五声调式。古风歌曲的创作形式,基本上是填词,在别人的编曲(可以理解为伴奏)基础上再进行歌词创作,这也是大多数流行音乐惯用的手法,先作曲,后填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4-27 03:56
                          回复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 中国诗词 中用字的 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 隋朝 至 宋朝 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 中古汉语 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 格律 。 平声 和仄声,泛指诗文的 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 声调 。所谓声调,指 语音 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 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 上声 , 去声 , 入声 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 阴平 、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除 晋语 系以外,北方话均已丢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定义是错误的。)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4-05-05 13:06
                            回复
                              2025-05-11 12:23:43
                              广告
                              起源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 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 平声 ,包括 阴平 、 阳平 二声;“ 仄 ”指
                              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 去声 是降调, 入声 是 短调 , 明朝 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 平道莫低昂,
                              上声 高呼猛烈强,
                              去声 分明哀远道,
                              入声 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 不平就是仄 ”。
                              平仄简表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4-05-05 1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