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吧 关注:96,649贴子:1,347,303

回复:完美道性(修炼者之人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2-07 21:38
回复
    昔年,梁武帝见达摩大师之时曾经问过:“朕建造庙宇、抄写佛经、广设斋会,更供养了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功德呢?”
    达摩大师答曰:“任何功德都没有!”
    梁武帝疑惑:“何致于全无一点功德?”
    达摩大师答曰:“圣上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建庙、布施、供养,名为求福,但不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
    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呢?”
    许多年后,六祖慧能解答:所谓功德,是要自己净其智慧,空其实体,不着功德之想,然后才可以得功德。人由于贪、嗔、痴、慢等的作祟,掩没了般若大智;在付出的时候,常盘算着要有多少回报。然而,施财助人、造桥铺路,只是修福德,与功德是完全不同的。连修佛多年的梁武帝都不免为欲念所痴迷,况且我们凡俗之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心性的调理,行为的磨练而修养心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6-29 19: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分享)放下修行中的九种虚荣
      当我们开始修行,并非意味着你从此与众不同,相反,我们需时刻警醒并放下修行中的九种虚荣:
      一、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的成就; 二、放下诵读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的高低; 三、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你所体悟的,未必别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样的路,因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证明自己;
      四、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争执。无诤是真三昧,一个不能接受别人反对见解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执”的屏障;
      五、放下度人的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善缘成熟,他人有善根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必生大“我慢”;
      六、放下所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心无所住,一切都已过去。“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执着行善和功德,也是一种贪欲; 七、放下与大德法师结缘的“资本”。大德的智慧和成就,并不代表你自己的境界。光环是老师的,就算你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如果自己不认真修行,仍是自欺欺人;
      八、放下想让别人认可的心。有求皆苦,心若为外物所挂碍,就有恐怖担忧。不要事事都想让别人认可,凡事直心而行,尽心努力,无怨无悔,随缘自在;
      九、放下修行。不要认为修行就高人一等,不要认为修行就占据了道德优势,你甚至连“修行”的念头都要放下。真正的修行是无修无证,没有“我”在修行,没有所修之“法”,也没有所得之“果”。外无人,内无我,中无法,平常心是道。 (选编自网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6-29 19:4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6-29 22:54
        回复
          善恶并存,各个国家出台法律约来约束国人,正是体现出人类意识思维中正义善念高于邪念。执着的善念代表着正义之剑!我们修练之人只有在善念中才能感悟到人生真缔,放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6-30 07:09
          收起回复
            慧能: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就能控制自己的信念,因为,万法原本就在自性里。 任何密语密意就是要去了解自性的本性,当你了解自性本性,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六祖慧能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6-30 08: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