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节即邵雍(北宋哲学家)。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梅花诗》等。
邵雍(据徐乐吾《古今名人命鉴》邵康节出生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时,应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2月25日,儒略历为1011年2月13日),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邵雍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
邵雍全身像[1]
。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传》)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其物理、性命之学。其人品极高,“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褓,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同上)具有儒者大家之风范,在当时影响很大,“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同上)。他成为时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时,朝廷诏求天下遗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薄。吕海、吴克荐他补颍州团练推官,他皆以种种理由推托。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达官贵人十分敬仰他,常与之饮酒作诗,并买园宅送他居住。他依此过着耕种自给的生活,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38岁的邵雍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他勤于著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
《伊川击壤集》等书。其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已成为定论,众家皆有论述。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表》)而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也有所承传。他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从朱震、朱熹记载看,邵雍的思想源于道家系统,而直接传授者是李之才。关于这一点,张岷等人皆有说明。张岷在邵雍的行状略中指出:“先生少事北海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汶阳穆修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邵子全书·附录》)值得说明的是,邵子之学虽有渊源,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悟。《宋史.邵雍传》对此论述得极为清楚:邵雍“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对于易学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的贡献不是承传道家思想或重复前人的思想,而是以数为框架建立起庞大的思想体系,即所谓“自得者”。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梅花诗》等。
邵雍(据徐乐吾《古今名人命鉴》邵康节出生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时,应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2月25日,儒略历为1011年2月13日),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邵雍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
邵雍全身像[1]
。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传》)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其物理、性命之学。其人品极高,“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褓,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同上)具有儒者大家之风范,在当时影响很大,“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同上)。他成为时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时,朝廷诏求天下遗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薄。吕海、吴克荐他补颍州团练推官,他皆以种种理由推托。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达官贵人十分敬仰他,常与之饮酒作诗,并买园宅送他居住。他依此过着耕种自给的生活,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38岁的邵雍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他勤于著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
《伊川击壤集》等书。其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已成为定论,众家皆有论述。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表》)而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也有所承传。他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从朱震、朱熹记载看,邵雍的思想源于道家系统,而直接传授者是李之才。关于这一点,张岷等人皆有说明。张岷在邵雍的行状略中指出:“先生少事北海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汶阳穆修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邵子全书·附录》)值得说明的是,邵子之学虽有渊源,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悟。《宋史.邵雍传》对此论述得极为清楚:邵雍“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对于易学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的贡献不是承传道家思想或重复前人的思想,而是以数为框架建立起庞大的思想体系,即所谓“自得者”。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