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去过衡中考察,也去过北京的学校考察。衡中就像是悲情的河北学子奋起反抗不公平的制度。衡中和北京的中学做比较,就像英勇的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且不论衡中的好坏。
他们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衡中的价值在于师生血汗铸成的升学率。北京学校的价值在于户口和高人一等,占尽各种资源的高端。衡中的学子们希望考试清华北大,以读书改变命运,搬起那块通向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北京的中学的孩子用不着改变命运,因为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了。
当衡中为代表的苦逼的河北学子在为大学而奋战的时候,北京的中学生已经在享受大学的生活:他们有丰富的社团,广阔的视野,他们可以和大学的教授一起做科研,他们可以建立价值不菲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他们的老师大部分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不担心高考成绩,因为有很多保送或者出国。
很多人说衡中害了许多河北学子,因为他把河北的应试教育推向极端,但是这不能怪衡中。因为衡中的评价标准是升学率。而大学招生更喜欢要北京生源,一个经过题海战术呆若木鸡的学子和知识广阔兴趣广泛的北京人,他们无疑倾向于后者。
他们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衡中的价值在于师生血汗铸成的升学率。北京学校的价值在于户口和高人一等,占尽各种资源的高端。衡中的学子们希望考试清华北大,以读书改变命运,搬起那块通向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北京的中学的孩子用不着改变命运,因为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了。
当衡中为代表的苦逼的河北学子在为大学而奋战的时候,北京的中学生已经在享受大学的生活:他们有丰富的社团,广阔的视野,他们可以和大学的教授一起做科研,他们可以建立价值不菲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他们的老师大部分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不担心高考成绩,因为有很多保送或者出国。
很多人说衡中害了许多河北学子,因为他把河北的应试教育推向极端,但是这不能怪衡中。因为衡中的评价标准是升学率。而大学招生更喜欢要北京生源,一个经过题海战术呆若木鸡的学子和知识广阔兴趣广泛的北京人,他们无疑倾向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