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岭南文化必须保护粤语
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该组织公布的《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报告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於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由此可见,保护母语跟保护文化遗产一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人民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这个民族或这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结晶。广东的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方言,它不仅蕴藏著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岭南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因此,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在弘扬岭南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粤语的自身价值,必须加强对粤语的保护。作为粤语形成地的封开,尤其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及周边地区粤语的材料,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全浊塞音等,将这些不可多得的古代雅言活化石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作为粤语形成於古广信的见证,而且可以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