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谈《二泉映月》可以完全抛开这个名字谈。下面是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二泉映月》,都是后人演绎的。
我从小就听惯的,并且记得播音员一段一段地分析:第一乐章,作者陷入了沉思。第二乐章,作者开始回忆……等等。完全是西方交响乐的架势。
从这也就可以明白,音乐学院学习的《二泉映月》已经是西方式的了,就像中文系学习的唐诗已经是poem一样。我们听到的这些《二泉映月》,节奏都偏慢,一味诉苦,假装深沉。再配上交响乐伴奏的,就更不是味儿了。
建议大家都去听听阿炳的原音。就是杨荫浏先生录的那一版。感觉:第一,节奏很快,挺高兴的。第二,循环往复,并没有那么强的结构感。第三,弓法很随意,没有那么假模假式。第四,很厚重,其实感情很多,多到无言,多到天凉好个秋。
听《二泉映月》,一定要听原版。
我从小就听惯的,并且记得播音员一段一段地分析:第一乐章,作者陷入了沉思。第二乐章,作者开始回忆……等等。完全是西方交响乐的架势。
从这也就可以明白,音乐学院学习的《二泉映月》已经是西方式的了,就像中文系学习的唐诗已经是poem一样。我们听到的这些《二泉映月》,节奏都偏慢,一味诉苦,假装深沉。再配上交响乐伴奏的,就更不是味儿了。
建议大家都去听听阿炳的原音。就是杨荫浏先生录的那一版。感觉:第一,节奏很快,挺高兴的。第二,循环往复,并没有那么强的结构感。第三,弓法很随意,没有那么假模假式。第四,很厚重,其实感情很多,多到无言,多到天凉好个秋。
听《二泉映月》,一定要听原版。